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以自建火电电源点为主 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全文)

2016-04-11 13:3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健全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催生新企业,开发推广新产品,开辟拓展新市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一、健全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创业创新需求导向,支持在开发区、高新区、高校聚集区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构建专业服务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强创业创新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应用创业移动服务客户端等创业服务信息平台。支持建设互联网众创空间,依托互联网服务载体,拓宽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对接通道。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和创业创新模式。营造公共机构支持、企业个人互助的众扶文化,共助创业者成长。稳健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

二、大力发展创新型创业

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机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促进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开设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深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专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青桐计划。全面推广城市合伙人计划。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建设,加大对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的资助和服务力度,吸引海外留学回国人才来鄂创业创新。鼓励农村劳动者创业,支持返乡创业,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鼓励龙头企业结合乡村特点建立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推动农村依托互联网创业。

第三节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业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推动形成要素完备、支撑有力和开放包容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减少对具体研发活动的直接干预,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建立和实施科技决策咨询制度。健全政府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推行第三方管理人制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增强企业家在政府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期目标导向,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支持自由探索,包容非共识创新。

放宽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加大财政科技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改革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开放科研设施的合理运行机制,全面推动财政资金资助的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

二、完善激励创新的政策体系

加大财税政策引导力度,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强化对创新产品研发的首购、订购支持。进一步壮大省级创投引导基金,鼓励地方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完善天使投资优惠政策。健全创业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在科技园区内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大力发展“政银保”联动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贷联动、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健全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许可权、股权与其他资产组合的新模式试点,加快培育专利保险市场。推动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推行简易注销程序。

三、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

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良好氛围。鼓励社会力量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大力发展科普事业,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充分发挥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

第四节 推进人才强省建设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推动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着力构建“人才+项目+平台”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深入实施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优化整合全省重大人才工程,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型人才、企业家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品牌,深入推进创业创新战略人才团队建设。

推广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用、产学研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户籍、出入境、职称评审、医疗、保险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创造便利条件。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以打造一流企业家队伍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123”企业家培育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和知名企业培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引导企业重视、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开发,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采取社会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等方式,造就一批适应走出去战略需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家,培养一批精通国际经济业务的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家政治待遇,关心企业家在政治上的成长进步。

三、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扩大数量、提升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加快培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实施“金蓝领”开发工程,完善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和首席技师制度。立足企业需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全面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特色鲜明的培养示范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加大对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培训力度。以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探索专业技术职称与技术等级互通互认,实行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政策。

第三章 构建发展新体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新体制。

第一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服务引导作用,改进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增强依法全面履职能力。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约束政府行为。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事项,一律转移给社会组织;面向基层且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一律下放市县管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监督问责。清除互为前置审批,大力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集中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在国家级开发区推行行政审批“园内办结”。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系列政策,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继续抓好财政资金整合与统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政策,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营造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制度,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备案管理。完善全省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实现所有审批事项网上并联审批。创新融资模式,更好发挥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基金、信托等不同融资工具的功能。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租赁经营、购买服务、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发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四、完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有效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面放开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抽查制度。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优惠政策、补贴措施和规章制度。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综合执法机制,推广随机抽查监管,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能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执法力度。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健全社会化监管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行业自律,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成立独立公正的中介服务组织,承担部分市场监管事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第二节 强化市场主体地

依法保护各类产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一、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落实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落实国有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严格执行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财产权不受侵犯。鼓励民营企业推进产权制度创新,完善法人产权制度。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决策程序,保障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权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