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华能三期投入运营关停最后一台燃煤机组 清洁能源供热达到95%以上

2016-04-14 08: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

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下谋划北京的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贯通产业上下游链条,构建科技功能分工明确、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与共享的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强化协同创新支撑。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探索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推进区域创新资源统筹合理配置、创新链条梯度衔接、创新体制机制协调联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按照三省市科技创新分工协作安排,重点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

完善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组建一批高端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一批科技园区和创新社区,构建企业、高校院所、产业投资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等多主体参与的创新合作体系。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大气污染治理、城市综合运行等方面,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

推动区域创新资源共享。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作用,建设首都科技大数据平台,为京津冀三地企业、科研机构提供联合研发、测试检测、技术转移等多种服务。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技信息资源等的共享共用。建立跨区域创新协作服务平台,引导北京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与津冀共同建立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孵化基地,加强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加强区域科技人才制度衔接。

二、推动产业对接协作

在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依托重点企业搭建对接协作平台,促进区域间、产业间循环式布局。

推进产业转移协作。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不断提升首都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服务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合作搭建京津冀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推动形成覆盖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圈。加快旅游服务网络一体化,推动建立京津冀大旅游格局。积极构建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区和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推进区域农产品研发、产销、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设,建立区域性农产品监测结果互认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体系,保障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促进优势产业链条发展。在联动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链条较长、发展空间较大的重点领域,加强产业链条与价值链条对接协作,引导合理分工,重点促进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终端、大数据、生物医药产业、汽车等跨区域优势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优化区域产业合作格局

充分发挥“六高四新”高端产业功能区作用,推动京津走廊、京广线、京九线三条产业带协同发展,共同建设“4+N”战略合作功能区。

优化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加快推动高端要素资源向“六高四新”集聚,完善高端产业功能区配套服务体系,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严格资源、环保、人口等准入标准,完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强化效益考核,提高园区产出效益,提升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带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

推动三条产业带协同发展。沿京津走廊,强化京津冀地区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功能,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沿京广线,统筹利用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的良好生态环境,以丰台园区、石景山园区、门头沟园区、中关村南部(房山)科技创新城等为节点,强化科技创新资源向南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发展。沿京九线,推动沿线地区转型升级发展。

构建“4+N”产业合作格局。发挥首都创新优势,聚焦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张承生态功能区等四大战略合作区,通过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人才输出、品牌输出、服务输出等协作方式,引导一批企业向合作功能区转移,形成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协作的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

第六篇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中央赋予北京的责任。“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高地,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大力促进文化创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扩大文化交流传播,强化全国文化中心的凝聚示范、辐射带动、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第一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高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时代表达。“十三五”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高地。

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充分发挥首都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艺术创作优势,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和创作生产。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健全常态化思想理论教育引导机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理论高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加强舆论宣传平台和渠道建设,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生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围绕中国梦、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推出一批价值鲜明、思想深刻、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精品力作,打造全国文艺创作生产高地。实施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首都新型高端智库。坚持把服务群众和带动群众结合起来开展创作,制定繁荣发展首都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反映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创新文化产品生产机制,营造有利于打造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的政策环境。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发展壮大全社会文艺队伍,共同创作优秀作品、弘扬先进文化。

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充分发挥首善表率作用,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广泛开展迎冬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汇聚精神力量。积极营造有利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持久深入推广普及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市民公约、行业规范,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创新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的表达,通过文艺作品、群众身边中国梦现实版典型事例、公益广告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利用城市雕塑、主题公园、街道社区等城市空间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使之融入百姓生活,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加强道德建设。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中,做到核心价值观宏大主题和微观行为有机统一。开展首都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市民国家意识、尊法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互助友爱精神。引导市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做爱岗敬业、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文明家庭”、“阅读家庭”、“幸福家庭”等创建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加强以文明礼仪养成和法治思维培养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北京榜样”、“最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崇德向善。倡导科学精神,加强科普教育,鼓励市民终身学习,提高人文和科学素质。

涵育公共文明。以更高标准建设城市公共文明,建立优良秩序,建设优美环境,倡导优雅言行,引领文明风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大力解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等群众反映突出的公共文明问题,逐步消除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发挥公民自治积极性,在社区安全、有序停车、文明养犬等方面共同约定、自觉遵守,共建文明家园。促进市民自觉自律,大力倡导简约生活、绿色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文明上网、文明旅游和文明出行等,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