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华能三期投入运营关停最后一台燃煤机组 清洁能源供热达到95%以上

2016-04-14 08: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扩大文化交流传播

坚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在北京融合汇聚、展示交流,创新传播渠道,推动文化贸易,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促进京津冀文化交流合作

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建立京津冀三地历史文化遗产共同保护机制,推动实施京津冀地区历史文脉研究保护传承工程,联合开展长城、大运河、明清皇家建筑等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联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空间和非遗品牌。全面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建立京津冀基层文化服务合作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发挥好区域文化联盟作用,多层面对接资源,组建京津冀演艺联盟,共推演艺合作,带动提升区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完善京津冀文化产业合作机制,立足首都设计、研发、品牌等文化产业高端环节,以影视、演艺、动漫、出版等产业领域为着力点,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开展区域内文化生产、文化交易、文化消费等领域深度合作,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协作。加强区域内体育赛事活动、旅游等交流合作。

二、强化国内文化交流荟萃

支持地方优秀的艺术表演院团、特色原创文化产品、优秀戏剧和经典曲目来京展演交流。充分利用北京文博会及相关专业性展会、交易会等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交易,辐射带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好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文化周、欢乐春节、魅力北京等重大文化交流品牌活动。积极拓展旅游的文化传播功能,打造精品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难忘的魅力文化之旅。

三、提高文化国际影响力

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化走出去。创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托国际友好城市、驻外机构、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合作。依托主流媒体,充分运用数字传媒、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构建立体、高效、覆盖面广、功能强大的国际传播网络。吸引国际著名剧团、经典剧目来京巡演交流,支持国内优秀艺术表演院团和品牌剧目赴国(境)外驻场或交流。扩大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办好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重大品牌活动。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扩大北京高端专业展会影响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实现“中国元素、国际表达”。加大对文化出口、文化市场开拓、文化贸易人才的政策支持,大力促进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数字动漫等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北京地区版权输出,鼓励企业对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积极承接国际设计、广告策划、文化软件、影视制作等领域高端服务外包业务,进一步带动提升北京文化企业和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第七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五”时期,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均等,保障基本民生,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市民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生活更加幸福。

第一章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基础。要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衔接,为有特殊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及时帮助,让市民享有更好的社会保障。

一、努力促进就业增收

主动适应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和布局,精准促进就业增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优化就业结构和布局。结合产业升级转移,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减少劳动密集型就业,促进“高精尖”产业就业,增加保障城市运行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根据城市功能布局调整,推动就业人口随功能转移疏解,适度增加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就业。

做好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构建覆盖城乡、统一规范、上下贯通、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统一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标准和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水平。

加强专项就业服务。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到基层工作。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计划,培育新型农民,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吸纳残疾人,促进福利企业发展,鼓励残疾人创业。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开展综合评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就业援助。构建人力资源二次开发体系,发挥退休人员的经验和技能。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与调控体系,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完善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机制,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和落实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健全农民增收机制,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工程,强化精准帮扶、定点帮扶,探索实施资产收益帮扶制度,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确保低收入村、低收入户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筑牢社会保险网底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要着力推动社会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公平可持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社会保险人人享有、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统筹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覆盖各类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度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企业年金管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健全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待遇向大病和困难人群适度倾斜。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加强社保基金监管。完善基金预决算制度,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市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在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基础上,确保本市基金运行平稳。适时开展基金委托投资,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实现医保个人账户封闭管理。

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多险统一”经办服务,逐步实现网上办理、自助办理。依托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服务,进一步提高缴费和社会保险金发放的便利程度。丰富社保卡功能,扩大社保卡应用领域。

三、健全社会福利网络

健全和完善救助、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守住守牢民生底线,营造充满关爱的社会氛围。

统筹实施救助政策。完善基本生活救助、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制度体系,实现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有序衔接。健全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救助对象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逐步扩大核对事项,确保救助服务公平、公开。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志愿者、社会组织等提供救助服务。

关爱有特殊需要的社会成员。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残疾人融合教育,使残疾适龄青少年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为妇女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援助。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标准,完善家庭寄养制度。新建北京市第三儿童福利院。健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多部门合作机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畅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渠道,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完善志愿组织管理、志愿服务规范、志愿者激励机制,倡导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让更多的人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务。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弘扬慈善文化。

四、做好基本住房保障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基本住房制度和保障房供应体系,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自住型商品房建设。

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立足于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矢力攻坚,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市级统筹,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居民意愿,主动对接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和人口疏解,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工程,同步提升周边基础设施、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让群众住得更加安全舒适,2020年基本完成中心城棚户区改造。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坚持“以租为主”,主要通过新建、收购等多种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鼓励保障家庭承租市场房源解决住房困难。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法规建设,优化保障房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住房保障建设、审核、分配、退出及后期管理全过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保障房公平分配、有序轮转。

稳步推进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设。完善自住型商品住房政策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居民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