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煤制气环评终于“过关” 业主的烦恼却刚刚开始(附重点项目进展)

2016-04-18 08:53来源:化化网煤化工关键词:煤制天然气煤制气项目煤化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中旬,中海油山西大同煤制气项目时隔三年后终于获得了环境保护部的环评批复。该项目三年前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中海油40亿立方煤制气项目地处严重缺水的大同地区,环保压力骤增的同时,在油价、气价低迷以及企业营收周期的背景下,业界对于项目的预期已是今非昔比。未来项目走向如何仍存在诸多变数。

一次不合时宜的批复?

中海油山西大同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40亿标准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终于拿到了环保部的环评批复。这距离中海油向环保部递交该项目环评文件已经将近10个月。按照项目审批流程,环评获批,意味着项目核准也不远了。

与过去期待项目获批的迫切心情截然相反,这被认为是一次不合时宜的获批。国际油气价格大跌,基于项目前景的担忧,中海油内部人士私下表示希望该项目延缓核准,山西煤制气相关项目人员也表示,项目组近期专门通知,不许就项目情况发表任何公开说法。

不过,在环保部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自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文件批准之日起,项目超过5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报我部重新审核。5年时间也够宽松的,期间要完成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搬迁,完成项目核准,这些工作大概需要一年左右时间。但是,5年内,国际油价、国际气价、国内气价,将发生怎样变化,这一点谁也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油气业界对煤制气的评价概括起来简称“三不”,不环保、不经济、不稳定。特别是在国际气价已经跌到不忍直视,国内天然气价还有下调空间的情况下,中海油煤制气的项目前景堪忧。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直言,“别担心,那只是环评批复,等项目要件齐全要2000多个章(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没个三年前期手续办不完。再说办完了不一定马上动工建设。”也有人建议,转手给拥有更多煤化工资产的中石化来做,不过中石化是否愿意接手,并非外界一厢情愿的猜测能定论。

山西煤制气项目正式启动于2009年,是中海油总公司与山西省大同市政府、大同煤矿集团合作的煤基清洁能源项目,项目包括两个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和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按照约定,两个煤矿由同煤集团控股,中海油参股,而煤制气项目则由中海油控股,同煤集团参股。

2009年11月前后,该项目提交至发改委审批。但直到2013年2月27日,国家发改委才下发了同意山西大同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即拿到了所谓的“路条”。2013年8月中海油煤制气项目组基本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2015年5月,环保部受理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煤制气项目排队“过关”

由于受各种阻碍天然气应用的因素影响,天然气消费从2014年起进入低增长。中石油经济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天然气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新低。

不过,相比2015年,对2020年和2030年的预测都是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为2900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30年达到4800亿立方米,2020年到2030年间年均增长5.2%,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升至12%。

目前天然气消费量已经有回暖的迹象。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运行快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份天然气进口量76亿立方米,增长22.6%,天然气消费量223亿立方米,大幅增长17.6%。

中国目前共有不同阶段煤制气项目55个(包含投产及在建、前期准备工作、计划、签约项目),涉及产能共计2410亿立方米/年。我国煤制气项目在分布上呈现出西北多、东部少的特点。

原标题:煤制气环评终于"过关" 业主的烦恼却刚刚开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天然气查看更多>煤制气项目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