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光伏、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全文)

2016-04-19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项目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四章 建设富有河北特色的美丽乡村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综合抓手,与现代农业发展、扶贫攻坚、乡村旅游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统筹推进,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统筹协调推进三类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对村庄发展定级定位,按照保留村、中心村、撤并村实施分类指导和建设。

对保留村,一村一策、就地改造。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每年就地改造4000个左右村庄,保留现有的道路、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塑造“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民居建筑风格。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每年启动建设200个左右中心村,力争5年吸纳带动5000个左右的村庄,实现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对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对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少于100户的空心村,实施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用于养老或休闲度假;对纳入城市规划的村,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改造建设,一部分改成城市社区,一部分建成城中的美丽乡村。

二、建设“四美乡村”

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全面推进农村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厨“五改”,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晋档升级,大力“经营”美丽,确保长久美丽。

环境美。有序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精心设计建设体现地域特色、注重美观实用、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的新民居。扎实办好“三清一拆”、“三水共治”、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实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网络、农村邮政设施、快递服务设施和宽带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商品零售、餐饮及其他生活服务网点,形成方便快捷的“居民服务生活圈”。

产业美。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集中打造一批旅游专业村、特色种养专业村、特色工贸和家庭手工业专业村、电商专业村等产业支撑明显的经济强村。

精神美。坚持科学统筹,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做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形成具有燕赵文化特色的农村文明新风尚。完善乡村治理新机制,重点建立办事服务站和群众工作站两个平台,让群众好办事,好说事。

生态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把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放在关键位置,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以广大农村为载体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突出抓好村庄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乡村生态治理任务,凸显乡村气息和原生态的生态美。

三、强化政策支持

拓宽筹资渠道,逐年增加财政支持资金,建立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投融资平台,利用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息贷款融资。用好民居改造政策,统筹使用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和节能建筑改造政策,加大民居改造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健全完善股份合作制,推行“六位一体”经营模式,支持村村组建法人合作社和股份合作体,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自然人变法人。加大“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样式)推广力度,对按照村庄规划、民居样式、实施“四新”改造的户,列入联村并建或整村新建中心村示范点给予奖补。强化驻村帮扶,每年从省、市、县选派机关干部组成工作指导组和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实施激励政策,省级重点片区的确定,采用竞争申报制,对获得省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的村予以奖补。

  专栏12 美丽乡村建设12个专项行动

民居改造、安全饮水、污水治理、街道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利用、“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特色富民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第十五章 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构建城乡统一要素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化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节余指标省域内有偿调剂使用。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法规,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制度,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向农村延伸。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培育扶持一批农村劳动力骨干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制度,打造劳务品牌。

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网点,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及服务体系,扩大涉农保险范围和覆盖面,探索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要素互动融合。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全域规划。加强城镇规划与周边乡村规划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衔接协调。科学编制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推动县(市)“多规合一”,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适时启动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同城化交通工程,推进城乡客运网络一体化和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推动水电路气讯邮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村收村处理、村收镇处理及“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到2020年90%以上的村实现垃圾有效处理。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乡镇、村(社区)便民和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并向行政村(社区)延伸,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做好城乡统筹试点示范

每个设区市选择1—2县(市)开展试点,推动经济实力强、社会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科学编制试点方案,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分类指导和督导考核,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探寻规律、积累经验。

第十六章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我省实施方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总量削减与浓度控制相结合、综合治污与联防联控相结合,铁腕治理大气污染,确保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一、实施大气污染攻坚行动

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导向,采取综合防治和全面控制措施,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大力推进“6643工程”,深化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石化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进一步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实现2017年比2012年减少煤炭消费量4000万吨的基础上,2020年煤炭消费量比2017年进一步下降。推进面源、移动源综合管理,实施道路车辆污染综合整治、露天矿山污染整治、焦化行业污染防治三大专项行动。严格排放标准,采取“双零控制”,对现有企业环保不达标“零容忍”,坚决采取强制措施,对新上项目环保不达标“零出生”,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增污染。

强化燃煤锅炉淘汰和升级改造。设区市和省直管县(市)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得新建10蒸吨/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和集中供热替代,加快设区市城市建成区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进程。积极推广大型煤粉高效锅炉、“微煤雾化”锅炉及其他高效节能环保锅炉,提高燃煤锅炉能源利用效率。

二、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

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省内原煤洗选率,取缔外来煤洗选,严控劣质煤流入,加快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型煤替代。优化能源使用方式,建立洁净煤生产—流通—供应网络,推进综合化、洁净化、低碳化使用。加快实施洁净型煤、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等清洁能源替代,推广新型高效燃烧炉具,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工程。散烧清洁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

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使用。推进“气化河北城市”工程建设,积极普及使用天然气,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1%、比2015年提高7.2个百分点;因地制宜,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和海洋能等新型能源规模化发展和综合利用,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高效电源上网。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压减煤炭消费,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提高5个百分点。

三、推进节能减排

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行能耗总量和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能耗、污染物排放标准,倒逼企业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实施低品位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工程,加强能耗计量监测,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突破。完善鼓励和支持政策,推动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出城入园。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继续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燃煤工业锅炉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实施煤电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推行精细化管理,燃煤发电全部达到“近零排放”;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20年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强化碳排放控制,建立健全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统计体系,定期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实行碳排放强度和增量双控,逐步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加快推进低碳城镇化,积极推进石家庄、保定、秦皇岛等低碳城市试点,加快张家口市低碳城市建设步伐,在碳排放总量控制,以及低碳工业、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开拓创新。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公共机构,探索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完善低碳发展区域格局和产业政策,推动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项目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