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能源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光伏、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全文)

2016-04-19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项目河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6 制造业十大重点工程

技改专项工程、制造业强基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互联网+”协同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双千”工程、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工程。

四、优化产业布局

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五条优势产业带。建设京津廊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建设沿海临港产业带,重点发展精品钢铁、成套重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端石化等。建设京广线先进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建设京九线特色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智能制造等。建设张承绿色生态产业带,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特色农业及食品加工、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

做大做强一批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筛选一批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健全、功能定位明确的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按照集约集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模式,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做大规模、提高效益、集群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区域特色产业比较发达地区择优支持一批特色品牌园区建设,突出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创建区域品牌,不断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实施“百千万亿”行动计划,推动大多数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一批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力争形成万亿元园区(新区)。加快开发区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探索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园区服务的市场化模式,健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奖惩制度,完善环保和生态标准,推动开发区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培育机制,激励和扶持规模以下企业做大做强,加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提升河北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到2020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万家、增加值达到1.5万亿元。

五、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

加快质量强省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准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强化质量考核,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5。

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健全标准研究、制定、推广体系,建立一批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各类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有标生产率保持在95%以上,全省大宗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90%以上,100项重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夯实计量基础,健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加强品牌培育。实施千项名牌培育工程,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批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自主品牌,积极培育永年标准件、清河羊绒、安平丝网、高碑店节能门窗、桃城工程橡胶等区域品牌,努力打造20个品牌园区,省级工业类名牌产品动态保持在1000项以上,形成50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

第七章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

拓展现代服务业新领域,优先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实施重点行业行动计划,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鼓励跨界竞争、跨界融合,以大流通链、大数据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把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稳定器”和结构调整“加速器”。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6000家左右、比2015年翻一番。

一、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

现代物流业。着力构建“一环、两通道、多枢纽”物流发展主框架,形成联通全球、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带动周边、发展自己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绿色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水平。突出服务京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环首都物流产业带。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紧密联结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和山东半岛、长三角等物流功能区,提升港口、机场和铁路物流集疏能力,完善东西向(石黄、京唐秦两个物流带)和南北向(沿海、京广、京九三个物流带)两大物流通道。激活区域物流需求和供给,提升城市物流聚散能力,石家庄、唐山、邯郸、秦皇岛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其他7个设区市及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区域性物流枢纽。加强物流产业聚集区和商贸中心建设,依托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在廊坊建立国家一级快递枢纽节点,在石家庄、保定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建立国家二级快递物流园区,建设石家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一批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

做强内贸流通业。健全流通网络,推进流通节点城市建设,加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线上线下融合和绿色低碳流通发展,不断提高流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培育壮大流通主体,鼓励北人集团、唐山百货等企业通过连锁、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支持境内外知名商家在冀投资兴业。改造提升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有序承接北京批发市场转移。

商务服务业。加快并规范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建成钢铁、煤炭、农产品等10个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抓好石家庄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国家试点工作。支持建设10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商平台,提升白沟箱包、清河羊绒、辛集皮革、大营裘皮等电商园区运营水平,抓好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农村电商专业村。壮大商务会展业,整合壮大“5˙18国际经贸洽谈会”、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一批知名展会,提升展览展会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培育网上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和专业展,打造全国领先、功能齐全和服务水平一流的会展中心。进一步发展广告会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租赁等商务服务业,建设一批商务中心,到2020年,培育2—4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览城市和5—10个品牌展会。引导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接区和“微中心”设立总部、地区总部或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等职能性总部机构,加快壮大本土总部企业,到2020年,形成3—5个特色突出的总部聚集区。

二、推动重点领域快速发展

金融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省设立总部、分支机构或出资设立法人机构,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增设网点、延伸服务,加快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发展。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创业金融。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商业圈融资和企业群融资。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手机银行网络平台。推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进程,在京津周围谋划建设金融聚集区、金融服务区。发展壮大财达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展,推动期货交易所在河北设立焦炭焦煤、钢铁、有色金属等期货交割库。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左右。

信息服务业。做大做强软件服务业,到2020年,通过软件企业认定并年审有效的企业达到600家以上。深化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等增值业务发展,培育发展移动网游、移动商务、移动支付和位置服务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积极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可视电话、手机视频、数字家庭、移动办公、移动商务等网络通信增值服务。

科技服务业。加快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和检验检测认证等六大服务领域发展。建设环首都科技服务业发展密集区、培育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建设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区域,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培育优势科技服务机构,打造高端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产业集群,发展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到2020年,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

旅游业。推动建立“一圈两带多点”京津冀大旅游格局,高标准建设环京津、燕山—太行山、滨海旅游产业带,做精做大做强休闲旅游核心产品和重要景区,发展一批特色旅游休闲城镇,重点打造红色游、皇家游、滨海游、草原游、冰雪游、乡村游等旅游品牌和精品线路,重点推动精品景区型、特色城镇型、特色产业型等不同种类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打造一批休闲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旅游片区,培育崇礼、西柏坡、前南峪、武安太行、衡水湖等15个国内外知名旅游产业聚集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创建平山、易县、涉县等10个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厕所、标识标牌、自驾车营地、综合信息平台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休闲、度假、养生、研学、购物等多种旅游业态,形成以“旅游+”为先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实施“互联网+”旅游,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开发面向未来的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改革旅游业领导体制。到2020年,全面建成京津冀休闲度假基地、养生养老基地、生态体验基地和城市居民的山水家园,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局面,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健康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先进医疗器械、温泉养生、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等领域率先突破,构建面向全省人民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试点推行家庭电子医生。统筹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机构奖补机制,探索建立老人户籍所在地政府向其实际居住地养老机构发放床位运营补贴、给付救助资金机制,加快推进环京津医养结合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北京异地养老首选地和京津冀养老服务产业聚集地。加快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

文化产业。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推动创意设计服务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项目查看更多>河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