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燃煤火电项目 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站(全文)

2016-04-22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节 强化创新政策支持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完善自治区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统一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科技成果等评估、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科研项目、成果、人才评价机制市场化社会化,健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保持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准入管理,鼓励发展新业态,加大政府采购对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力度。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面向东盟科技开放合作,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合作建设技术研发和转移机构、科技示范园区、联合实验室,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专栏3 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重大科技专项: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石墨烯等新材料,海洋产业、生态环保、生物医药、粮食与生物种业、蔗糖高效生产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支撑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行动,组织20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实现年技术交易额100亿元以上。

高新园区提升:推动南宁、桂林、柳州、北海国家高新区,百色、北海、桂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支持梧州、钦州、来宾、贺州自治区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设南(宁)柳(州)桂(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柳州、玉林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等。

国际科技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质量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等。

第六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实施创业创新行动计划,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能。鼓励大型企业设立技术转移和创新平台,向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依托互联网载体,拓宽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对接通道,打造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培育一批众创空间,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打造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制定扶持创业创新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设研发设计、科技金融、创业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服务。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大力发展天使、创业和产业投资,培育创新资本、创业资本,帮助创新创业者解决筹资难、筹资贵问题。完善再创业扶持政策。倡导创业创新精神,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营造勤奋创业、锐意创新的社会环境。

第七章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

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服务发展方针,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

第一节 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导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衔接,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平台,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在集聚科研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领域实现新突破。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咨询制度、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制度,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促进八桂学者、特聘专家选聘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建设100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聚焦特色优势领域和重点学科、行业,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以个体引进向创新团队引进转变,重点引进一批有重大发明和重大技术创新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型人才、服务周边外交战略的决策型人才、在开放型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外向型人才。支持拔尖中青年人才领衔重大科技专项,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培训或合作研究。健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科技平台,促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发展。

第二节 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家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完善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流动、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鼓励各类人才向基层、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改进人才服务管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专栏4 人才建设重点工程

人才计划: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专家引才、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家人才素质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等计划。

人才工程: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人才小高地提升、博士后培养、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北部湾重大人才、高端外国专家等工程。

第八章 拓展投资消费增长新空间

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培育新动力,形成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供给与需求高效对接的增长动力新机制。

第一节 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投资有效性精准性。实施重大投资工程包,启动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扩大有利于优结构、增后劲、补短板、惠民生的投资,促进投资向重大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推动形成市场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全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实施并完善后评价制度。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交易、发行债券、基金融资、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第二节 促进消费升级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转型,推动供给创新。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稳定住房和汽车消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促进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和品质消费,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南宁、桂林、北海市免税店经营范围,把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提高消费品安全强制性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第三篇 开放带动 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

以“三大定位”为统领,高站位、宽视野谋划对外开放,构建面向东盟、衔接欧美日韩、对接港澳台、服务西南中南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第九章 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廊两港两会四基地”,构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产业合作基地、开放合作平台、人文交流纽带和区域金融中心。

第一节 建设衔接“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发挥广西位于“一带一路”交汇对接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区域优势,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打通缺失路段,形成骨干通道,促进“一带一路”有机衔接和互联互通。以南宁为枢纽,重点建设南宁至贵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国内城市,连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上通道,南宁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中南半岛国家,连结海上丝绸之路的南下通道,推动形成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以柳州为节点,拓展渝新欧国际班列延伸至柳州,推动形成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港澳地区的粤桂渝新欧国际大通道。以北部湾沿海港口为依托,开通至东盟的海上“穿梭巴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构建通畅安全的中国—东盟海上通道。以边境地区为重点,加强与越南铁路、公路、桥梁、重要口岸对接,畅通瓶颈路段,构建便捷高效的中国—东盟陆路通道。以南宁、桂林机场为载体,加密东盟航线航班,争取西南中南地区重要城市经停中转东盟国家,构建便利顺畅的中国—东盟空中走廊。

第二节 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基地

以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契机,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打造产业合作先行基地。以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沿边地区为重点,依托交通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搭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吸引国内优势装备制造产能在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生产基地;依托边境口岸承接产业转移,利用东盟农林、矿产等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业,促进贸工一体化,建设出口加工基地。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建设一批境外产业园和生产基地,打造跨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拓展“两国双园”模式,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建设,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旗舰项目。推动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建设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国内企业赴东盟集群式投资提供平台。加强粮食、水果、红木等跨境农林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交易市场。

第三节 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服务平台

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和机制,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将服务范围由中国—东盟“10+1”拓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乃至更广区域,建成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发挥南宁渠道作用,举办高层系列论坛,提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国际影响力,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机制,在南宁设立泛北合作机构。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主轴,积极推动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参与孟中印缅国际经济走廊建设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争取更多沿线国家在广西设立领事馆和商务办事处,更多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落户广西。注重发挥企事业、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搭建互利共赢的多边交流合作平台。

第四节 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纽带

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沿线国家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旅游会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医疗保健、信息传播、海洋资源、扶贫减灾,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建设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吸引沿线国家政治精英、专家学者、企业家和社会人士到广西研修培训,实施中国—东盟留学生“双万人计划”,打造国际培训和留学目的地。办好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周。促进城市、港口之间缔结友好城市和姊妹港。深化青年、妇女、智库、科协、民间组织等友好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为建设“一带一路”夯实民意基础。

第五节 建设“一带一路”区域金融中心

充分发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作用,大力发展沿边金融、跨境金融,构建以南宁为中心,东兴、凭祥为次中心的“金三角”沿边金融格局。积极推动人民币与东盟和南亚国家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探索建立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放宽企业、个人外汇资金跨境运用限制和人民币境外债务融资,研究推行外债比例自律管理,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设立人民币投贷基金和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引进外资股权私募基金,加强中国—东盟货币指数应用。探索发展跨境保险业务。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

专栏5 “一带一路”重点工程

国际经济走廊:参与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主轴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东兴、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泰(崇左)产业园和(玉林)旅游文化产业园、中新(南宁)产业园、柳州中欧战略合作示范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中柬(百色)合作产业园等。

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越东兴-芒街、凭祥-同登、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凭祥、东兴、靖西、龙州、防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东兴-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

科教文化合作: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和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传媒中心、减贫中心、智库交流中心、国际劳务合作市场和技工培训基地、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等,柳州和桂林东盟人才培训基地。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东兴和凭祥沿边金融服务中心、中马钦州产业园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等。

图1:衔接“一带一路”南北陆路新通道示意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