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高效燃煤火电项目 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站(全文)

2016-04-22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广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章 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立足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完善交通、产业、开放、金融、城镇、生态等支撑体系,深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提升服务能力。

第一节 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能力

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战略规划、互联互通、产业协同、生态环保、人才交流等合作,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完善省际合作机制,健全高层对话平台,促进战略对接与政策协调。推进跨省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省际断头路和碍航设施,提升道路通达水平,促进交通一体化。鼓励北部湾经济区设立跨省飞地产业园,条件成熟地区在省际毗邻地带设立跨省产业合作园,促进省际间产业和市场一体化。建立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与成渝、黔中、滇中、长株潭等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机制,推动形成连接西南中南地区的经济走廊。加强与周边地区生态环保合作,共建滇桂黔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区、桂湘赣粤南岭山地生态功能区。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与粤西沿海地区、海南省携手共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密切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合作。

第二节 深度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加快完善对接粤港澳的铁路、公路、水运、机场、管道等基础设施,构建连接西南中南、通往粤港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与区域各方在能源、水利、产业、金融、信息、海洋、旅游、城镇化、生态环保、科教文化、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水平。加快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地区,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形成通达粤港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参与建立泛珠合作基金,打造区域合作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深化与港澳在投资金融、加工贸易、商贸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吸引港澳投资者兴办专业服务机构,打造桂港澳服务业集聚区。发挥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作用,建设高水平的桂台农业合作园区,深化拓展桂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第三节 建设高铁经济带

依托南广、贵广、云桂、湘桂、贵南高速铁路,发挥高铁乘数效应,促进产业、人口向高铁沿线重要节点集聚,培育高铁经济带。促进铁路与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衔接,建设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多式联运枢纽站场,打造高铁引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沿线产业布局,促进与高铁紧密关联的先进制造业和旅游、商务、信息、会展等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高铁枢纽站场布局产业园区,打造高铁特色产业带。优化沿线城镇布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打造高铁特色城镇带。整合旅游资源,优化精品线路,推进沿线旅游一体化,打造高铁特色旅游带。携手周边地区共建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

专栏6 战略支点合作工程

省际合作机制:健全桂粤、桂湘、桂滇、桂黔、桂琼、桂渝、桂川、桂沪、桂赣、桂闽合作机制。

桂港澳台合作机制:办好桂港桂澳合作论坛、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

高铁经济带试验区: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沿线中心城市高铁经济带试验区。

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北部湾经济区跨省飞地产业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桂产业合作示范区,北海-湛江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百色-文山经济合作区,粤桂(贵港)热电循环经济产业园,黔桂(黔南-河池)连片特困地区同步小康合作示范区,湘桂湘江上游生态经济合作区等。

第十一章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推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促进新型贸易方式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扩量提质。

第一节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扩大装备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产品和技术出口,加快物流运输、技术转让、跨境旅游、研发设计、集散分销等服务贸易出口,提高出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档次和创新要素比重,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矿产资源、农林产品等进口,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巩固提高广西产品在东盟市场占有率,拓展提升美欧、日韩及港澳等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出口市场,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逐步提高外贸占比。加强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搭建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支持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升级发展,提升边境小额贸易发展水平,建设边境地区进出口加工基地,促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创建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和园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

第二节 加快发展加工贸易

深入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为重点的加工贸易产业,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和增值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现代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培育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发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平台作用,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聚发展,建设加工贸易园区,打造南宁—钦州—北海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产业带。完善加工贸易支持政策,大力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围绕重点行业引进和培育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

第三节 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大力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体、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减少健康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创新外资利用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兼并重组,以特许经营等模式参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积极争取国外优惠贷款,重点投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桂设立研发中心、培训机构、营销机构等。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信息公示平台,完善外商投资监管体系。

第四节 加快实施“走出去”

积极推进钢铁、建材、汽车、有色金属、工程机械、农机装备、建筑业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拓展能源电力、油气运输、大型制糖设备、电信设施等境外投资新领域,发展服务外包,创建国际化营销网络和营销品牌,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鼓励企业开展境外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参与国家援外工程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建设。建立政府对外投资服务中心,培育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维护企业海外投资权益。建立健全对外劳务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外派劳务服务平台,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第五节 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实施口岸提升工程,推进边境口岸开放升格,提升海港口岸开放水平,促进内河与航空口岸开放。在具备条件的重点城市、重要机场、水运港口、铁路站场新设一批口岸,推动规模较大的边民互市点升格为边贸互市区。强化大通关协作机制,实行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力推进“联合查验、一次放行”、“一口岸多通道”等模式,全面实施单一窗口,探索中国—东盟“两国一检”通关模式,促进口岸国际合作,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高水平的口岸经济。统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符合条件的申请转型为综合保税区,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新设综合保税区。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构建保税加工贸易产业链,打造保税经济。推动条件成熟的设区市设立海关机构。推动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立足服务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积极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金融合作等制度创新,探索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新模式,构建开放合作新高地。

专栏7 开放型经济重点工程

综合保税区:推进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建设南宁综合保税区,推动设立梧州综合保税区等。统筹布局设立海关保税监管场所。

口岸提升:推动新设柳州航空口岸,南宁、百色、来宾水运口岸,柳州、桂林铁路口岸。推进科甲、平而关、岳圩、峒中口岸升格为一类双边性口岸,爱店口岸升格为一类国际性口岸,龙邦、硕龙口岸升格为一类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支持友谊关、钦州港、防城港、贵港港、梧州港、东兴、水口、柳州等口岸扩大开放。

通关便利化:在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客货国际道路运输、人员出入境、外国人工作居住、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领域实施便利化措施。

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南宁)综合试验区、南宁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海外仓等。

大宗商品交易:建设北部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中国-东盟进出口商品采购基地,中国-东盟经贸信息港,中国-东盟(百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崇左、东兴)红木现货交易中心、(凭祥)商品交易会展中心、(东兴)机电贸易城、(玉林)中药材交易所等。

第四篇 深化改革 构建发展新体制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调动基层积极性,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第十二章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规范优化审批程序和流程,公布行政审批前置和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搭建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乡镇国土资源、村镇规划、环保、安监“四所合一”机构改革。创新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支持在北部湾经济区和相关市设立行政审批局。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体系。

第十三章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优化财税结构,提高税收收入比重,完善保障收入稳定增长和民生支出、重点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衔接,实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债务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自治区与市县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国家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和税收征管、地方税体系等重大改革举措。

第十四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扩大金融总量,增加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引金入桂战略,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入桂发展,完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广西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广西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筹备建设西江银行,推动设立民营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做大地方金融。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各类资本发展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和小额贷款公司,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北部湾股权交易所、南宁股权交易中心和证券公司,完善自治区股权交易市场体系,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展普惠金融,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健全农村普惠金融组织服务体系,支持各类保险业发展,组建地方法人寿险机构。推进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改革。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第十五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服务自治区战略目标。按照商业类和公益类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运营模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引导国有资本更多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实现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保值增值。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建立国企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优化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

第十六章 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村产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等改革。深化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审管分离”改革,开展补充耕地指标有偿使用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农垦和华侨农林场改革,推动条件成熟的华侨农林场与各类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第十七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市场要素配置改革,健全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技术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0%。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落实好大用户直购电价格政策,降低电力价格,加强价格调控。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改善市场预期,破除市场壁垒、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广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