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清洁煤电项目 新增10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全文)

2016-04-26 08: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 发展目标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互促融合发展,三产比例进一步优化调整为8∶50∶42。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度明显上升,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全省主要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提高到81%以上。万元GDP能耗和用水量、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左右。就业比较充分,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文化强省。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成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更加成熟。

第二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外产业分工变动趋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构建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产业体系。

第一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强省之路,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巩固全国粮食主产区地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力争粮食产能达500亿斤以上。推进粮改饲试点,鼓励粮食就地转化加工。加强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推进以“百县百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果业、特色水产、设施蔬菜、茶叶、油茶、畜牧业、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高标准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推动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做大做强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特色渔业和外向型渔业。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建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参股龙头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加快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创新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第三节 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互动型融合发展格局。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实施农业产业化企业“千亿目标计划”,打造一批加工水平高、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力争农业产业化产值超万亿元。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及教育功能,推进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实施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着力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积极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立体复合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减量、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形成增产增收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五节 提升农业支持保障能力

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到位率和转化率。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70%以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能。建立各级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试点,健全有机肥使用鼓励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强化农业基础支撑,重点解决农田灌排和机耕道“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

第二章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优势传统产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变,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以石化、钢铁、有色、食品、建材建筑、纺织服装、轻工等为重点,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转变,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面跃升。

石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原油加工能力,积极培育精细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硫磷化工等领域,着力提高企业集聚化、生产绿色化、产品精深化水平,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化工生产基地。

钢铁产业。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做精产品、做强企业为主要思路,支持和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发展钢材精深加工业,鼓励钢铁产业向沿江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钢铁产业基地。

有色产业。以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推动铜、钨和稀土等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提高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回收利用比例,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高端产品、高端品牌,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食品产业。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为主线,促进加工与种养、流通和销售等环节的衔接,着力发展方便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功能特色食品等现代食品,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建材建筑产业。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加大去产能力度,着力打造多功能建筑材料、绿色生态水泥和新型工业陶瓷、玻纤复合材料、建筑陶瓷等高端化建材。推行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的建筑新方式。

纺织服装产业。以服装、棉纺、麻纺、针织、化纤及特色家纺为重点,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推进产业在线协同设计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培育一批国内服装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轻工产业。做大做强陶瓷、家具、造纸等行业领域,推动产品结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形成一批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建立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为约束条件的推进机制,强化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低效产能,严控新增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处置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退出问题。

第二节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关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

围绕打造“领跑方阵”,推动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爆发式增长,部分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推动由加工装配生产向研发制造服务转型,加强硅衬底LED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加快发展通信设备、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着力打造“南昌光谷”和“吉安电子城”,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突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航空产业,依托研发环节基础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着力提升教练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大飞机及零部件制造水平,延伸运营和服务价值链,打造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新兴方阵”,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跨越式发展,部分特色领域进入国内领先行列。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着力推进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和区域发展,逐步构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光伏、风电等产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完善产业链,着力推进硅晶电池、薄膜电池发展,加强终端环节应用,全面提升新能源发展水平。新材料产业,推进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及上下游融合,延伸配套新材料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产业集群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特种船舶、先进电工、农机与矿山机械、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围绕打造“潜力方阵”,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突破式增长,力争部分产品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着力推进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大力发展锂电动力电池产业和混合动力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设备生产能力大幅跃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坚持本地培育与招大引强相结合,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力争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3D打印等智能装备和产品上取得新突破。集成电路产业,以应用芯片设计为切入点,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争取在重点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为产业培育和拓展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所得税前加计抵扣力度。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支持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