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发改委、住建部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建立川渝“水火互济”电力平衡机制

2016-05-05 08: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煤电厂发电项目发改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章 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必须严格保护水土资源,严格控制城市边界无序扩张,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第一节 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共筑成渝城市群生态屏障。坚持区域生态建设一体化,推动群内群外生态建设联动,加快推进与城市群生态安全关系密切的周边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筑牢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省级统筹,推动毗邻地区与川西、川北、渝东南等共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大小凉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共建生态廊道。构建以长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乌江、赤水河为主体的城市群生态廊道,维护流域水生态空间。加强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开展湖滨带、重点湖库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坡改梯并配套坡面水系工程,发展特色林果业,推进库区及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格河湖滨岸保护和管理,保护滨岸生态空间。恢复河流上下游纵向和河道—滨岸横向的自然水文节律动态,拓展河湖横向滩地宽度。提升农田、农村集水区河段滨岸植被面源污染截留功能,提高城市河段植被的固岸护坡和景观等功能。统筹考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鱼类产卵场等敏感区域的生态需水要求,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联合调度。满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生生物“三场一通道”等敏感区域的蓄水需求。保障河流、湖泊生态环境需水,优先保障长江干流生态基流。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华蓥山及盆地南北部边缘和川中等自然丘陵、山体,构建城市群生态隔离带。

图 4 成渝城市群生态屏障示意图

图 5 成渝城市群水系生态廊道示意图

图 6 成渝城市群陆域生态廊道示意图

共保城市间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空间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界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划定森林、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库等领域生态红线,实行空间开发“准入清单”管理,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快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强化城郊农业生态功能,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严控城市无序扩张。保护和建设城市之间生态隔离带,确保足够的绿色开敞空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突出生态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集中开发建设万(州)— 开(县)—云(阳)一体化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突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功能,增强黔江的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石柱等地实现集约式开发、绿色化发展。

第二节 实施环境共治

深化跨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快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流域分区管治战略,在江河源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严禁发展高风险、高污染产业,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加大化工等行业关停整治力度。建立跨境断面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环境执法,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重点解决局部河段污染严重问题。加强三峡库区水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统筹实施次级河流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长江干流、岷江、沱江、渠江、乌江、嘉陵江等水污染防治,加快实施内河航道能源清洁化工程,大力推进实施“气化长江”工程,加强沿线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做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加强造纸、有色金属、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生产建设活动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联手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大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到 2030 年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幅度,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执行统一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快推进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 2020 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确保达标排放,推进石化、涂装、包装印刷、涂料生产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推行绿色交通,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力度,推进港口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强化农业源控制。

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严格防范搬迁关停工业企业改造过程中二次污染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搬迁关停工业企业应当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未进行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土地流转。加快建设一批固废资源回收基地和危废处置节点,构建区域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网络。强化城市间固体废弃物联合处理处置,优化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布局。落实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垃圾渗滤液配套处理设施建设。在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优先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源数据库和独立的收集运输体系,鼓励跨区域合作共建危废处理设施,确保区域内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 100%。

第三节 建设绿色城市

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严格城市“三区四线”规划管理,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适度扩大城市生态空间,让人们看得到风景、记得住乡愁。统筹规划地下地上空间开发,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广低冲击开发模式,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绿色能源,推广绿色建筑,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和生态化。支持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以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为重点,推进循环化改造和生态化升级,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深入推进广安、达州、长寿等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倡导生活方式低碳化。培育生态文化,引导绿色消费,鼓励低碳出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推行“个人低碳计划”,开展“低碳家庭”行动,推进低碳社区建设。

第四节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密切跟踪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人民健康产生的影响,重点对资源占用、生态影响、污染排放等方面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监测评估。对纳入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严格土地、环保准入,合理开展项目选址或线路走向设计。建立统一、高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和跨行政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发展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严格控制规划实施区域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把环境影响问题作为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内容,视中期评估结果对规划相关内容作相应完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煤电厂查看更多>发电项目查看更多>发改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