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烟台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体 开发利用核电、风电、生物质能等(全文)

2016-05-12 08: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烟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 创天蓝水清环境

坚持“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全民治理”,全面改善水系、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让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长流、土壤常净。

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河长制”,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和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景观建设。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完善工程建设,推行雨污分流,新建、扩建、升级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提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转负荷率。加强工业废水源头防控,拓展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空间。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强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和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机制,加强水源地保护。到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Ⅱ类标准。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以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控制为重点,全面推进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城市供暖煤改气、裸露地面绿化、扬尘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城市综合体、商业聚集区等重点领域电能替代工程,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动车用燃油标准升级,对储油库、油罐车、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防控,减少灰霾天气。

加强城市绿色化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实施景观通道、城郊森林、水源地绿化和退耕还果还林四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巩固和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修复力度。严格落实国家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生态环境评价,控制海洋开发强度。严格控制陆域污染物排海总量,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海域海岛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有效保护重要、敏感和脆弱海洋生态系统。加强船舶港口码头污染控制,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控制发展海水养殖。实施严格的围填海总量控制和自然岸线控制制度,建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

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深入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环境监管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净化农产品产地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继续开展铅蓄电池、黄金冶炼、制革、电镀等涉重金属污染行业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等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核设施运行监管,确保万无一失。有效控制交通、建筑施工、娱乐业、商业噪声污染。

第二节 走绿色低碳道路

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以锅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实施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组织实施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城”、国家低碳生态城(镇)试点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低碳港口”“低碳公路”“绿色运输”“绿色航道”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深入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切实从源头控制高能耗项目建设。探索建立碳排放控制和交易机制,扩大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绿色信贷试点规模。培育发展碳汇产业。

全面加强资源管理。实行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完善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土地、矿产、水、海域和森林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发展节水灌溉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安全保障水平。到2020年,新增节水0.75亿立方米。严格控制资源利用总量,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矿业,重点对黄金、卤水、岩石、煤炭等重要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积极采用节材工艺和技术。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循环农业、循环工业、循环服务业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构筑纵向延伸、横向耦合、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实施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各种资源再利用、再循环。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汽车轮胎等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省目标要求。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高效节能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引导各类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积极作用。

第三节 建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明确国土空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监管者及其责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强化土地用途转用许可管理。完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强化矿产开发准入管理。

完善生态监管补偿制度。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信息公开等制度。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切入点,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力度。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收益者权利义务,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

严格生态保护责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强化指标约束。探索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十章 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

围绕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市民素质、促进市民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市民更加富裕和健康、更有自豪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 公平充分的就业机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扩大和稳定就业。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提高服务业吸纳就业比重。优化中小微企业创业兴业环境,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完善工资待遇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制度,鼓励毕业生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落实调整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构建失业动态监测、预测预警、预防调控“三位一体”失业预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作用。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创业。推进创业大学建设,为创业人群提供创业方式、创业技能和创业指导。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鼓励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

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职业技能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规范企业招聘行为、职业中介活动,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形成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健全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体系,定期发布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信息。

完善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集体协商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提高普通职工收入水平。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收入水平。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完善促进农民增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第二节 可靠全面的社会保障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适度超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每个家庭均没有后顾之忧。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应保尽保。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工作。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规范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加快企业年金发展步伐,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深化医保基金付费方式改革,扩大大病统筹范围,提高大病补偿标准。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向事前预防工伤转变。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保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提高社保制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不断提高社保服务质量。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救助对象全覆盖。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施保政策,继续加大对重病、重残等特困家庭救助力度。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提高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及时。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到2020年,全市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40张以上,实现“社区养老服务圈”和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全覆盖。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全完善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体系和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现代慈善事业,增强公众慈善意识,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开展、参与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积极作用。

改善住房保障。深入推进“三房合一、租补分离”模式,开展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确保解决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努力解决新就业无房职工和有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基本住房保障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烟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