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烟台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体 开发利用核电、风电、生物质能等(全文)

2016-05-12 08:2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烟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壮大县域中心城市

加强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着力破解县域发展北强南弱的非均衡局面,打造特色优势突出、产业联系紧密、区域协同合作的县域发展格局。

北部经济隆起带优化提升。借助铁路、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发展向高效率、精加工和高附加值转变,形成更大的集群优势和带动效应。龙口市,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由低到高、新兴产业由小到大、优势产业由大到强,依托龙口裕龙岛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突破发展高端铝材料、临港加工、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建成烟台北部增长极龙头、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旗帜。莱州市,深入发挥“蓝黄”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推进莱州港扩建、黄河三角洲沿海高等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崛起临港产业组团、滨海旅游度假组团、高端产业组团、海洋文化产业组团、循环经济组团,打造中国(莱州)种业硅谷、黄金产业基地、新兴能源高地和烟台西部增长极。招远市,做优做强招远开发区、滨海科技、北部经济“三大板块”,突破发展黄金、轮胎和汽车零部件、皮毛销售加工等特色产业,打响“中国金都”与“皮革之都”两大城市品牌。长岛县,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创建5A级旅游景区,争取开通长岛至旅顺、天津客运航线,探索设立口岸监管特殊功能区,打造长岛休闲度假岛。

南部经济崛起带借力突破。坚持“依托烟台、对接青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接烟青两市的要素和产业转移,奋力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赶超两大战略任务。莱阳市,加快开发建设五龙河流域滨河产业带,突破发展外向型高效农业、现代物流、品牌商贸等特色产业,打造中国绿色食品城、胶东半岛区域性物流中心、烟青区域合作桥头堡。海阳市,借助青岛—海阳城际铁路建设,积极推进核电临港产业区、亚沙城、丁字湾海上新城建设,培育发展核电临港、旅游度假等特色产业集群,合力莱阳市、即墨市推动丁字湾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

中部生态涵养带保护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科学、合理、适度开发中部低山丘陵区域,探索建立有利于中部山区保护和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兴旺的生态功能区和兼具丰富文化内涵、独特山水景观的风景名胜区。

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培植县域特色产业,壮大一批规模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构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县域产业发展体系。开展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战略,强化经济强县带动作用,加大经济弱县的支持帮扶力度,促进县域协调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深入推进龙口、莱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工作。

第四节 打造特色城镇和富美乡村

以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以城中村改造为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打造风情化的小城镇和田园化的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城镇乡村建设。按照“培育重点镇、合并弱小镇、提升中间镇”思路,推进小城镇整合发展,增强重点镇载体功能和聚集能力。结合“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扩大扩权强镇试点范围,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小镇,率先建设一批县域次中心和小城市,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全市驻地人口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达到5个,3万人以上的小城镇达到15个。围绕自然生态、功能完备、文化传承,科学编制镇、乡、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管理。继续做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迁村并点,加速村庄集聚改造和融合提升。

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农村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实现速度型向质量型、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统筹中心城区户口迁移,放宽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县域城镇落户限制,促进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及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权益。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让农村进城者带着工作、带着保障、带着尊严融入城市。积极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将城中村改造的原村(居)民整体转为城镇居民。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政府补贴用于社会保障的规定,将其纳入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综合社会保障体系。

稳步推进产城融合。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要求,把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推动城镇、产业、人口协调发展。加快各类园区转型升级,培育“数镇一园”和“多社区一园”等发展模式。加强现有园区城市功能改造,将各类产业园区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统一管理,统筹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推动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逐步形成城区以现代服务业、园区以先进制造业、城镇外围以城郊型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农村公路网络通达性,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乡村地区延伸。到2020年,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100%,所有行政村通上客车。建立城乡保洁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提倡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暖,加快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18年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半数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健全农村公共文化网络,繁荣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强化精准脱贫,到2017年底实现6.9万贫困人口、27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第五节 科学引导空间开发秩序

强化主体功能区理念,推进各类区域高效、协调、可持续开发,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构建三类空间开发格局。城镇空间。构建“一核一群一带三轴”为主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以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和烟台开发区、保税港区、高新区、东部海洋经济新区为主体,打造全市城镇化发展核心带动区;发挥蓬莱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为主体的北部沿海城市群综合示范作用,优化提升以海阳市、莱阳市、栖霞市为主体的交通干线城市带;以荣乌高速、沈海高速和烟海高速为轴线,带动与城乡干线路网连接的镇村密集区发展,打造全市城镇化发展潜力增长区。农业空间。构建五大农产品供给功能区为主体的农业空间格局,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为基地,加快构建中部山地丘陵林果供给功能区、西部及南部平原丘陵两大粮油菜供给功能区、东部中心城市周边副食综合供给功能区、沿海水产品供给功能区,形成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多功能优势互补的战略格局。生态空间。构建“两屏两区八廊道”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中部低山丘陵和海岸带两大生态屏障建设,合理开发北部沿海产业经济发展区和南部平原缓丘生态农业生产区,建设由滨海防护林带和大沽夹河、五龙河、大沽河、王河、界河、辛安河、黄水河七条河流两侧生态带构成的生态廊道,形成以生态屏障为骨架、现代生态经济区为主体、生态类保护廊道为支撑,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加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开发活动。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域,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层次,打造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区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着力增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基础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及省级农产品主产乡镇,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省级生态功能区及各类禁止开发区域,着力增强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发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功能,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健全完善配套政策。完善分类管理、差别化绩效考核的导向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限制开发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土地等政策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第六章 筑牢基础设施新支撑

坚持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方向,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面提高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构建功能完善、立体衔接、便捷高效、安全坚固的综合支撑体系。

第一节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着眼城市间联通高效和城市内市民出行便捷,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打造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格局。

港口。加强港区整合协作,建设现代化沿海港口群。加快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航道、芝罘湾港区搬迁改造、莱州港区扩建、蓬莱东港区10万吨级航道、龙口港招远作业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形成铁路、公路、管道、水运四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加快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到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10万标箱。

铁路。继续加快铁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提升铁路网络,加强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相邻城市的客运铁路连通,2016年完成龙烟铁路建设,2018年完成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沿海高速铁路(潍坊—烟台)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青岛—海阳城际铁路。推进中韩铁路轮渡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论证工作。加快烟台港西港区、万华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确保与龙烟铁路同步通车。

航空。提升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枢纽地位,进一步完善机场航线网络布局,开通并加密与全国各主要机场及重要旅游机场航线,持续开发韩日航线航班,逐步拓展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国、南亚、东亚航线。合理布局通用航空机场,加快提升通用航空服务水平。到2020年,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货邮15万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烟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