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黄山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等(文)

2016-05-16 09: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黄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精细化工。重点建设年产8800吨水性环氧聚氨酯丙烯酸涂料、年产3.4万吨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扩建项目、年产60000吨双丙胶乳、新力油墨搬迁和改造项目、金磊新材料、神剑新材料、启泰水性涂料生产等项目。

纺织服装。重点建设中绣飞梭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菲利克斯年产80万套服饰生产项目、联强纺织高档化纤纺织面料生产能力提升项目、信达丝线多功能蚕丝被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华盛丝绸茧丝绸旅游综合体项目。

生物医药。重点建设年产3000吨天然香精、年产1500吨生物质香料、祁蛇产业开发(祁蛇博览园)、华茗园植物萃取项目、红石健康产业、蕲蛇和菊花提炼、广印堂植物系列功能饮料等项目。

第三节  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坚持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和集聚发展,以百亿园区培育行动计划为抓手,优化园区空间和功能布局,推动开发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把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到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90%,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00家以上。

推进园区集聚特色发展。修订完善园区规划,根据各园区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和人文特点,聚焦特色优势,科学选择2-3个主导产业,引导各类园区错位发展。调整优化对各区县和园区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新增项目的布局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同源、同类、关联度高的项目集聚建设,坚决避免同类项目无序竞争、盲目落地。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加快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培育,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2020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达到3个以上。

推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落实开发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的要求,继续抓好园区“双清双控”,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提高入园项目档次和质量,建立健全园区“腾笼换鸟”倒逼机制,完善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公共平台建设,实现多种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升支撑能力。创新园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赋予开发区更加灵活的管理自主权,探索建立“二号章”制度。

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以黄山经济开发区、歙县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为重点,将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范围,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格局。黄山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建区造城”两轮驱动,完善“新城区、新产业、新生活”三大功能,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极。歙县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二期建设,完善园区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推动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性产业新区转变,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进园区跨区域联动发展,整合周边相邻园区,探索与杭州及省内先进园区合作共建,推动黄山经济开发区与歙县、徽州区循环经济园联手打造国家级低碳高新开发区。

第六章  积极推进“旅游+”行动计划

以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抓手,按照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1+5”战略部署,探索建立大黄山国家公园。依托我市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越的组合优势,坚持全域化规划、全景区建设、全行业融合,加快把黄山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50亿元。

第一节  探索建立大黄山国家公园

探索保护补偿新机制。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保护目标,合理划定功能区,强化规划管控和监督执行,严格用途管制。探索明晰资源权属,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对土地及其附属资源合理分割并保护所有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等,对创建区内因保护而使用受限的土地、林地、草地等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探索建设管理新体制。探索跨行政区管理的有效途径,按照设立层级、保护目标等,清理规范、归并整合各类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区域,实现一块牌子、一个管理机构。创新经营管理,积极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立,经营项目实施特许经营,进行公开招标竞价,建立门票预约制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民间团体、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支持创建。

高水平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和通行规则,积极争取设立大黄山国家公园。合理划定区域范围,科学制定建设标准,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建立可持续的保护体系、适宜的组织管理体系、多样化的体验活动体系和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保护区域范围内自然生态、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启动东黄山综合开发,编制东海景区建设规划,打造集休闲、度假、旅居、运动、养生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小镇,进一步提升黄山旅游品质和效益。通过生态补偿、协议保护、优先安排周边居民就业等方式,构建社区长效发展机制,更好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

专栏5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5个1工程”

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依托示范区现有的黄山、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等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对接国际标准,全面提升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绿色含量,全面融入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圈。积极推进太平湖、齐云山、牯牛降等景区提标提质,争创国家5A级景区。加快实施黄山天海地段环境综合整治、黄山景区扩容及游步道改造、黄山太平索道改造、齐云山生态旅游小镇、智慧黄山云旅游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等一批景区改造提升和国际营销平台建设项目。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国际的标准抓好旅游产品的创新创造。要坚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以观光旅游为基础、文化旅游为特色、多元化开发为重点,加快形成与与国际国内需求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抓好地方特色产品特别是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砚、万安罗盘等原产地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开发和国际化经营,推进一批旅游商品集散地、特色购物街区和专业店建设。

打造一批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精品线路。整合提升黄山、西递宏村世界遗产之旅等一批较为成熟的国际旅游线路。抓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等新线路的开发,谋划一批圈带之间、圈带与周边的精品线路。大力实施高速公路通达项目和景区公路连通工程,全面推进黄杭铁路、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黄山旅游轻轨、黄千高速、济祁高速等项目建设,积极做好黄山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

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新兴业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积极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等,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大旅游格局。顺应个性化旅游趋势,大力推进营销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进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型,全面提升示范区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支持黄山旅游集团、市文投公司、新安江旅游发展公司、徽黄旅游集团、齐云山旅游股份等企业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十亿级、百亿级旗舰型大型旅游集团。适应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外向型旅游集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分公司和产品营销网点。

第二节  深入推进旅游多业融合

推进旅游+农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徽州传统村落保护,建设一批有山水依托、乡土记忆、地域风情的特色旅游小镇(村)、名镇名村,推出一批民宿客栈、非遗展示、乡村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度假产品,提升桃花花海、油菜花海和“百佳摄影点”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巩固和发展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加快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移步换景”的乡村风貌。结合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业基地(园)建设,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田园风光,开发一批农业生态观光游、农耕农事体验、农家生活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

推进旅游+文化。依托灿烂绚丽的人文资源,开发一批体现徽州文化、代表地域特色、引领时尚消费的旅游产品,培育发展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新型业态,加快发展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等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推进西递宏村等徽州古村落群、新安江生态文化长廊、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花山谜窟等景区建设,保护和合理利用徽州古城、屯溪老街和黟县古城,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深度挖掘徽州礼仪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佛道文化等文化内涵,加快建设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徽文化产业园等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一批创意文化街区、动漫产业园、研学旅游基地、影视基地、摄影基地、微电影基地等文化旅游基地,打造创意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继续办好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黟县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黄山七夕情人节、祁门红茶节、歙县枇杷节、宋村葡萄节、徽菜美食节、休宁茶交会等节庆活动,营造深厚的文化旅游氛围。

推进旅游+体育。抢抓我市跻身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机遇,加快融入长三角及中部地区健身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野外拓展、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低空飞行、户外露营、骑驾游等体育旅游,加快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等一批体育项目建设,办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黟县国际山地车节、齐云山徒步大赛、国际乡村漫步大会、登山徒步露营大会等品牌赛事,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推进旅游+休闲度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加强名胜风景区建设,努力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把太平湖风景区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形成以“两山一湖”为重点的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加快黟县西北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歙县清凉峰生态旅游开发、祁门县牯牛降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齐云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屯溪鬲山旅游休闲度假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把牯牛降景区打造成国家生态旅游实践区。大力开发以城市休闲、水上休闲、山地休闲、温泉休闲、乡村休闲和休闲小镇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批休闲度假基地。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业,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积极争取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示范。

专栏6“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旅游+农业。重点建设歙县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黄山有农生态观光园、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黄山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留村农事体验园等。

旅游+文化。重点建设月亮湾国际养生城、徽州文化园二期、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世界徽商论坛永久会址、黟县明清古民居系列客栈、黟县传统古村落保护、九龙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外边溪摄影村、陶渊明故居守拙园修复旅游开发、渔梁古村落保护利用、渔龙文化旅游开发、河马动漫、黄山北门荣盛耿城文旅产业园、土人国际设计大师走廊、徽文化旅游度假区、黄山虎林园二期开发、歙县徽文化创意产业园、唐模古村落旅游保护开发、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工程、徽州红色文化示范区、黄山秀里数字电影文化园、祁红博物馆提升工程、宏村印象二期、黄山风景区国家地理3D影院、黄山国际年会小镇等。

旅游+体育。重点建设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黄山乐拓者旅游休闲运动中心、黄山太极中医药生命科学园区、“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黄山太平湖国际帆船俱乐部、黄山低空直升机旅游、滑翔机旅游、黟县山地车骑游系统、自驾车(房车)营地、徒步探险基地等。

旅游+休闲度假。重点建设新徽天地、“欧洲之星”欢乐谷、齐云山自由家营地、中信太平观止(中信度假村)、岚逸度假营地、黄山玉泉养身俱乐部、紫金园休闲养生基地、碧龙山庄生态旅游休闲、傍霞小镇、西递“自在谷”文商旅综合开发、纳尼亚儿童乐园、天琴翠谷文化养生基地、桃源休闲度假村、关麓精品民宿体验区、祁门福州生态园、黄山云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国黄山˙国际养生度假区等。

旅游综合开发。重点建设西溪南古村落旅游综合开发、大北埠综合服务区、呈坎旅游综合保护开发、呈坎镇灵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齐云山风景区客运索道、宏村景区旅游配套服务改造综合提升、夫子山旅游综合开发、西递石林旅游综合开发、香河游客体验接待中心、五溪山旅游开发、黟县城东片区现代旅游服务业综合区、黟县老城区保护和旅游开发、黄山东部景区开发、石山口旅游综合开发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黄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