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黄山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等(文)

2016-05-16 09: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黄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8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徽文化产业园建设,继续抓好徽州文化长廊、宏村、屯溪老街三个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启动歙县古城、齐云山、耿城、太平湖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全市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0个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皖新物流园、城东物流园、黟县?浪潮区域基地、智慧小镇、黄山声谷产业园、黄山区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黟县城市综合体、屯溪电子商务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傍霞小镇、黎阳小镇、湖边古村落业态打造。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建设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苏宁生活广场、月亮湾养生城、天都首郡、玉屏˙齐云府、枫丹白露度假酒店、祁红大市场、元一柏庄、金岭别院、九盛新天地、文峰花园、黄山鲁徽商会大酒店、汇丰广场、齐云山博明酒店改造、黄山悦榕庄、御园半岛、黄山世纪园、碧山休闲度假酒店、羲黄观品(一期)、中洲汽车贸易城项目、太平建材市场(凤凰商贸城)、徽韵西递、永吉˙凤凰城、黄山国际养老中心、恒泉雅居、中通凤凰城、半山豪园、富山雅苑、墨韵山庄、宇仁泉景居、三江口地块开发、西溪湾地块开发、社屋前华府商业中心、花溪饭店综合改造、徽州小镇、沃阁˙黟县驿墅文化精品酒店、宝利城市花园、龙池湾度假酒店、千景园、绿地蓬达酒店等。

第八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黄山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优质品牌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实施现代农业“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精致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联动发展。

第一节  大力发展精致农业

把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和高效生态茶园,推进低产茶园改造提升,推广茶园管理机械化。大力发展竹业、干鲜果、蔬菜、中药材、花卉园林、皖南花猪、黑鸡、皖南中蜂、泉水鱼等特色种养殖,加快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规模扩张,提升品质效益。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在农产品规模生产区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推动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通。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原产地标志认定和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提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山贡菊、皖南中蜂等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国家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区。

第二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要素和利益联接,突出龙头企业创新引领,构建集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先进技术转化落地,积极培育职业农民。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以一村一品专业村、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农产品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促进农产品高效流通。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规划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兼具产业聚集和孵化功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汇集农产品、旅游产品的农业电商产业基地。强化市场对接,推进江南林权交易所和黄山农产品物流园发展壮大,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继续办好黄山绿色农产品上海交易会等会展活动。加强农田地力保护与修复,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等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

第三节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降成本、控风险。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基本建成农药、化肥集中配送体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加强农业气象、动物疫病防治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服务,提高农田增产增收和防灾减灾能力。

专栏9现代农业“六大行动”

绿色增效行动。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达到35%以上,建成高效生态茶园35万亩;生猪饲养量120万头、肉蛋总产20万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增长15个百分点;重点打造特色水产养殖规模基地30个、6个特色流水养鱼乡镇、20个特色精品“泉水鱼”和“冷水鱼”示范村;创建标准果园100个,发展商品蔬菜基地15万亩,建成竹业、中药材业等各类特色产业基地250万亩。全市重点流域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80%,化肥利用率提高5%以上,有机肥使用总量年递增5%以上。

品牌拓展行动。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个以上,安徽省著名商标达到100个,“三品”认证面积140万亩,认证农业“三品一标”100个。

主体培育行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40亿元,超亿元龙头企业40家;年加工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5-7个,培育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个以上;发展家庭农场200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0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00个。

科技支撑行动。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户建设;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植保服务队和农机服务队分别发展到400家和300家。

产业融合行动。发展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8家、50家、150家;乡村旅游接待量达到3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80亿元以上;实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含纯种养)线上线下结合全覆盖。

改革创新行动。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第三篇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把创新摆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加快形成具有黄山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第九章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认真落实省支持创新驱动“1+10”政策和我市“1+12”政策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投领域,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着力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和工程化平台,引导人才、技术、科研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以“百名专家黄山行,百家企业高校行”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开展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等试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导和扶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的关键技术,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研人员、高校师生、留学回国人员到我市创办科技型企业。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家。

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加大财政对科技发展的投入,确保财政用于科技进步的经费增速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完善“谁创新谁受益”的市场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完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鼓励发展科技担保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鼓励创新型人才以知识产权、技术等要素投资入股并参与分配。建立创新奖励制度,完善专利工作资助和奖励办法,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推动核心技术专利化和标准化。

第二节提升打造创新载体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耦合服务链,对基础性强、公共特征明显的共性技术加大财政投入,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我市。强化与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的技术合作,吸引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我市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机构。提高创新起点,缩短创新周期。深化与清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学院等合作,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通过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强面向企业的行业公共技术、检测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技资源与产业发展对接。鼓励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等机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选好科技孵化“苗子”,建立优秀创业项目的筛选、培养机制,确保进入孵化器人才、项目的质量,提高孵化能力和孵化效率。到2020年,列入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力争建成新型科技孵化器5家,重点建设院士工作站4家。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以争创中国质量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等为引领,实施品牌强企战略,推动“黄山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黄山制造、黄山服务品牌良好形象。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工作,积极争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到2020年,力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200件,安徽名牌总数达到10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10件。

第三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支持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和创新成果、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各类人员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培育和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多形式、多层次的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科技孵化器的“创业载体”,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机构,大力扶持网络创业。建立鼓励创业的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创业黄山”行动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扶苗助长、转型升级”行动计划,造就一支“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万名高技能人才”创业大军,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创新互联网培训模式,建立高水平、专兼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开展,满足广大初始创业者的融资需求。到2020年,新增小微工业企业1000户以上,省、市两级小企业创业基地达到20家以上,创业孵化成功率达到60%,建成1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新型孵化器。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加强资金、土地、用工等要素保障,出台“个转企”便捷准入、税费减免、财政支持等政策措施,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坚持“非禁即准”,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及参与国企改制、发起设立或参股地方金融机构,鼓励和扶持本地骨干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深化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引进更多市外境外企业家、战略投资者、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我市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徽商“凤还巢”。全面清理规范行政收费和中介服务,严格目录清单管理。到2020年,新增注册企业1万户以上,民营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以上,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黄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