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黄山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等(文)

2016-05-16 09: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黄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黄山独特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服务标准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合作发展国际化,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旅游主导产业,带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示范区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统筹全市旅游营销资源,强化全域旅游营销推广,实现旅游营销常态化、差异化和精准化。紧抓京福高铁开通、上海迪斯尼乐园建成等机遇,主攻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重点城市,带动华北、华东、东南客源市场快速增长。加强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地合作,积极探索市域内景点景区联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加强与国际国内重要旅游集团、国内外最具影响力旅游网络平台合作,力争国际旅游市场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国内外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打响“梦幻黄山˙礼仪徽州”城市品牌,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

加快黄山旅游“二次创业”。以加快黄山旅游集团“二次创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方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国际化大企业,加快黄山旅游集团、市文投公司、新安江旅游发展公司及各区县旅游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构建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打造超百亿元旗舰型大型旅游集团。适应国际旅游营销体系建设,培育集旅游饭店、景区、交通、旅行社于一体的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引进国内外旅游企业,提高我市旅游业外向度水平。鼓励境外知名旅行社开办合资和独资旅行社,吸引更多海外游客。全面落实中央和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培育壮大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成长性的中小型旅游企业。

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水平。以建设国际精品景区为目标,巩固自然风光类景区品质,提升古村落文化类景区内涵,引导各景区差异化发展,注重业态培育和功能完善,增加产品供给,力争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跻身国家5A级景区。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旅游标识牌、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公共自行车、自驾车营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交通干线与乡村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谋划实施环中心城区绿核、环黄山、环太平湖旅游公路建设,着力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造皖南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加快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力争到2017年,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推进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探索设立旅游警察,加强旅游交通、餐饮食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督检查,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着力提升游客满意度。

第七章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巩固扩大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推进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20亿元以上,服务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初具规模。

第一节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基地。按照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服务业产业集聚和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加快构建具有黄山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高端旅游核心产业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全面发展旅游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服务,打造皖南旅游综合服务区。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以“轻资产、低密度、强创意、低排放”为基本原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新兴金融三大核心产业。积极承接杭州国家电子商务之都产业转移,争取安徽旅游信息大数据中心、全国旅游大数据信息中心在黄山市落户。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多形式的金融和类金融服务,加快金融集聚,打造金融小镇。培育壮大讯飞爱途等企业,加快黄山旅游信息大数据中心、向上创业小镇、智慧小镇(云计算大数据创意产业园)、智慧交通研发、中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平台、安徽旅游信息服务业发展增长极。

专栏7  安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产业布局

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以综合优势吸引周边、长三角乃至全球创业人才和文化领军人物汇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先导试验区,促进科技产业、科技人才和创新服务在园区交流互动。

高端旅游核心产业区:加快构建具有黄山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重点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积极打造黄山国际级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平台,着力吸引商务人群和年轻群体,成为泛长三角区域展示交流、商务会议、企业活动的集聚地。

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传承传统文化,拓展国内外文化艺术创作、展示、交流和贸易功能,提升现代科技元素,形成文化与休闲、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商务相融合的徽州文化传承展示区。

皖南旅游综合服务区:将智慧旅游的理念融入到园区基础建设中,打造由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融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全新的旅游方式。

第二节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以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研发设计和互联网金融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现代物流。全面推进物流与工业、农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大力发展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以及集装箱和冷链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公共外仓和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推进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加快建设皖南皖新现代物流园、黄山农产品物流园、徽州现代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培育引进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空港物流业,推动临空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皖浙赣交界区域重要物流枢纽。

电子商务。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与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络交易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报关结汇、检验检疫、信用评价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培育一批现代电子商务园区、小镇。推进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推动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拓展市场。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快递下乡”,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让更多的黄山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快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商务服务。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知识产权、广告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资产管理、兼并重组、财务顾问、后勤管理等企业管理服务。加快发展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推动拍卖、典当服务业发展,促进信用服务业发展。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促进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公信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公平竞争、运作规范、辐射力强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形成与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业发展格局。

节庆会展。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接待、服务设施,打造国内一流节庆会展城市,积极建设国际会议中心。继续办好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博会”、“茶博会”等一批品牌节庆会展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会展机构、行业社团及五百强企业合作,争取成为公司年会、董事会、企业战略研讨会、创意研讨会等的首选地。按照产业化、市场化模式,强力推进节庆会展产品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招展招会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纯商业型节庆会展活动。

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标准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及培训等行业。做强做大黄山市省级科技孵化器基地,建设提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资助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和扶持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优化永佳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及研发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区域性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第三节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现代商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地产人居等为重点,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现代商贸。推进老城区商业网点升级换代和功能更新,加快中央商务区、大型购物中心和各县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建设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苏宁生活广场等一批牵动性项目,加快实施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完善社区便利店布局,在旧城改造和新建住宅中引入“邻里中心”模式,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档次和功能。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构建实惠便利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做大机场免税店规模,逐步增加中心城区离京退税店数量,不断扩大覆盖面,更好满足境内外游客的购物需求。

健康服务。加大新安医学、道家养生文化的研究、整理与挖掘,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围绕生态养生、温泉养生、乡村养生、美食养生、医学养生、道教养生等主题养生产品,完善休闲疗养服务网络,做大温泉、体验、疗养等康体养生产业,将齐云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态健康养生景区,打造10个以上康体养生基地。大力发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业,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医疗、保健机构,开发康体养生产品,加快健康体检行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进程,满足境内外游客的休闲疗养服务需求。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机构,推动健康咨询、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

养老产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立足本地、面向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充分利用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等资源,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创新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与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方法,打造“候鸟式养老”高端健康服务基地。积极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企业,吸引各地有实力、有眼光的投资商在我市投资社会化养老产业。做好与长三角等区域养老政策的对接、协调工作,促进异地养老产业的发展。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

地产人居。科学确定商品房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供应结构,合理把握供地规模、节奏,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去库存,稳步发展地产人居业。以满足本地居民住房需求为基础,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房地产产品供应体系;以建设国际性度假居住地为重点,努力将黄山市打造成为最佳第二居住地。积极发展各类酒店和度假型旅居地产,加快发展疗养、养老等常住型地产,配套发展商业和其他类地产,推进黄山市由“旅游目的地”的单一功能向“旅游目的地、暂时居住地、永久居住地”三位一体综合功能转变。提升房地产经营水平,完善征地拆迁、土地收储等制度和中介、物业服务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培育年经营收入超5亿元房地产业集团3-5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黄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