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弥补顶层设计之缺憾 国家严控动力电池背后

2016-05-30 13:40来源:汽车商业评论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蓄电池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而《规则(修订版)》对电池企业的延伸检查要求与《规范条件》要求一致,除了生产规模等方面要求,还需达到2015年发布的电池国家标准等等。这就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符合《规范条件》成为整车上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获得补贴的前提。

《规范条件》原本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但现在事情显然发生了变化。即电池新政把动力电池规范与新能源车型推荐目录捆绑到了一起,相当于这个推荐性标准变成了强制性标准。

这是政府意在规范行业发展、引导技术进步,促进本土电池企业做大做强之举。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达130家,预计到今年底,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总数将接近150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不少,但很多企业和产品并不符合国家规定。新能源汽车一些着火事故跟电池质量不过关不无关系。

对电池企业从严管理还是防范骗补再度发生的一个必要举措。骗补手段之一就是一块电池匹配多个车型,原因在于车辆和电池并没有一对一的明确信息。而《规则(修订版)》要求,电池企业应当建立从原材料、部件到成品出厂完整的检验和可追溯体系,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生产管理,建立生产管理数据库。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电池新政一旦实施,除了整顿国内电池企业,还会顺便挫一挫外资电池企业的锋芒。

虽然《规范条件》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生产并为汽车产品配套的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三星SDI和LG化学在中国的电池工厂也已经投产,但目前已公布的25家电池企业没有一家外资品牌也是事实。

《规则(修订版)》让《规范条件》成为强制标准后,未进入目录或者说目前还未通过申请的外资电池企业将不能和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LG化学、三星SDI等韩系电池企业正凭借低价倾销,来势凶猛。

乘用车方面,LG化学已经与长安、长城、上汽、一汽、奇瑞、吉利等国内主流车企已经达成了或初步达成供货协议;三星SDI也已经打入江淮、宝马等车企。

客车方面,国内出货量前十五的客车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三星SDI和LG化学已经打入。据行业机构预测,如果没有今年年初暂停三元锂客车政策的出台,2016年三星SDI和LG化学动力电池占比或将超过整体市场一半以上。

但颇为值得玩味的是,锂电池业务竟然是三星SDI的主要亏损源,大约每销售100元大型锂电池亏损51元。LG化学的状况也不理想,2015年动力电池全年利润仅为560万元人民币,整体利润率万分之三。

尽管如此,LG化学、三星SDI等还积极在中国建厂,加快国产化的步伐。

原标题:弥补顶层设计之缺憾,国家严控动力电池背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蓄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