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石家庄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热电联产与分布式能源技术装备 鼓励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脱硝发展(全文)

2016-06-02 08: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石家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按照“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京津冀空间发展格局,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突出对接重点,推进深度融合,加快一体化步伐,努力在协同发展中构筑新优势。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着力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和产业对接协作,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

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坚持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主动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升级需要,着力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围绕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重点推进京石城际铁路、津石铁路、石衡沧黄城际铁路建设,强化与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铁路通道功能,构建区域性的快速运输通道网络,形成与京津及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完善与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建设,不断加密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积极参与京津冀北方机场群的分工协作体系,全面提高正定国际机场的客货运输功能,做大做强空铁联运,打造华北地区枢纽机场和航空货运与快件集散中心。构建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与京津对接的区域综合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联程联运”和货物“一票到底”,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内交通“一卡通”。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京津紧密对接的一体化交通网络。

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按照“统筹规划、严格标准、重点突破、联防联控”的原则,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推进跨区域环境联合监察、跨界交叉执法、环评会商、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与京津联合开展污染防治技术攻关,持续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参与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形成与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共享、联防联控的合作机制。

推进产业对接协作。把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加快自身转型发展有机结合,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借力京津技术研发和高端产业制造优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链长、协同发展基础好的重点领域,着力增强配套生产能力、提升加工制造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展研发营销服务,与京津共同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产业合作体系。积极探索与京津共建共管共享园区新模式,重点推进中关村(正定)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利用京津品牌优势和招商渠道,吸引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央企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入驻,打造京津冀产业协作新亮点。充分发挥省会优势,有序承接京津信息服务、物流平台、专业市场等功能转移。到2020年,形成与京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同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节 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按照需要疏解的非首都功能特点和我市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微中心”建设,搭建承接载体,创新承接方式,优化承接环境,确保非首都功能转得来、稳得住、发展好。

明确承接方向和重点。按照提升省会综合服务功能的要求,积极承接教育、医疗、培训、健康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211”、“985”高等院校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实现国家重点高校在我市布局的突破。积极争取与北京职业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合作建校,建立职业教育订单培养模式,建设面向京津冀的劳动力输出与技能培训一体化劳务中心,形成华北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大与北京院校之间共建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同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和基础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吸引北京知名三甲医院设立分院或共建特色专科医院,与北京知名医疗机构和大型医疗集团建立深层次合作,加强技术协作,组建医疗联合体,建立双向转诊和疑难重症会诊制度,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承接中华医学会部分功能转移,推进高端医技、医疗、康复等产业项目落地。引进京津、国外优秀服务品牌和先进管理模式,吸引北京养老机构转移,争取养老政策延伸覆盖,促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打造承接平台和载体。以正定新区为承载主平台,主动承接公共服务功能与行政事业机构疏解,吸引总部机构、研发创新中心入驻,配套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依托28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开发区),密切与京津合作,承接生物医药、轻工食品、集成电路和信息设备制造等产业转移,带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加强与京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单位合作共建,创新体制机制,聚集生产要素,培育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支撑的产业园区(开发区)。

第三节 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吸引京津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创新机制,以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依托,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与京津联合创建一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产业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和应用研究。完善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依托联盟运营公司,实施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导石家庄企业与京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与石家庄共建产业发展研究院、技术研究院等公共研究开发平台,加快智慧城市、互联网、生物产业、环保产业、智库京津冀产学研、新媒体等发展研究院建设。发挥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展示交易、交流服务功能,以共建、托管、建立分站等方式,推动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与中国技术交易市场、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的合作,建立统一的交易报价系统,加快三地之间技术交易转移。积极推进北大科技园等创业创新园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

完善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对标京津创新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奖补措施,为协同创新提供政策保障。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一批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为京津科技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提供集成服务。完善协同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以建立完善科技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为重点,打造专门支持协同创新的金融服务平台。

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构建一体化的资源共享机制,与京津共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网络,推动京津地区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向我市开放,建立健全科技文献、科技成果、专利信息和科技专家等基础性信息资源联网共享机制,加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制度衔接,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共育共享平台,引进并用好京津人才智力。探索跨区域创新共建模式,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和开放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创新主体落户。

专栏3 协同创新重点工程

建设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共建5个协同创新平台、5个技术研究院。建立1个京津冀技术交易平台、2个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联盟。实施京津人才引智工程,开展100项重大技术合作项目。

第四节 全力推进正定新区开发建设

围绕构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平台,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分区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努力争取正定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明确功能定位。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我省“三区一基地”的定位,综合考虑省会及正定的基础优势和现实条件,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协同创新先行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试验区。到2020年,正定新区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功能布局基本清晰,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体系和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新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全省乃至京津冀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合理分区布局。以集约利用、生态优先、区域统筹和以人为本为理念,统筹正定古城保护和正定新区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现状和发展导向,明晰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打造古城文化保护区、科教文化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临空产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发展区和美丽乡村生态功能区,形成功能集聚、城乡互补、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步伐。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统筹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强交通、市政、环保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正定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的修缮保护力度,尽快恢复古城历史风貌。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推进“大通关”基地、快件中心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围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实施超常规招商引资,吸引京津冀乃至国内外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新区,促进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力争到2020年,正定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

强化政策支持。采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分区实施的模式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对正定新区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给予优先扶持,支持正定新区加快投融资体制创新。鼓励新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正定新区规划建设必要用地。积极鼓励京津地区人才来正定新区创业置业。

专栏4 正定新区重点工程

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市政道路工程、综合管廊、地表水厂等市政配套工程;城市文化乐园、河北出版传媒创意中心、国际展览中心、石家庄宝能中心、亚宇中心˙喜来登酒店、河北天山总部、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正定新区医院、河北奥体中心等重大工程和功能性设施。

第五节 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积极推动设立京津冀发展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推进异地存储、支付清算、保险理赔、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推进信用数据库一体化,加快京津冀三地间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对接。推进信息市场一体化,在京津冀统一规划部署下,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建立与京津劳务对接、就业协作机制,拓展京津石区域高层次人才自由流动渠道。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与京津冀高等院校沟通对接,不断扩大三地高校在石招生规模,开展同城化试点,逐步实现联考联招。鼓励京津冀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等形式向石家庄布局,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体系,深化与京津冀公共卫生联防联控。积极促进社会保险服务一体化,推动京津冀三地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路径、新机制。

第四章 建设全面创新型城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不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和热情,让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打造主体协同创新、产业融合创新、研发引领创新、科技支撑创新、政策保障创新的全面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培育发展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规模优势、效益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创新发展。鼓励食品、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聚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水平,形成行业旗舰式创新企业。

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加强政策扶持,设立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资金,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创业辅导基地服务功能,搭建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成长阶梯,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推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裂变式增长。力争到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形成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密集区。

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整合高等院校创新资源,支持省会高校加强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跨校研究中心建设。依托省会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所,在重点领域加快形成一批优势学科和研究基地,大幅提升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和重大技术系统集成能力。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探索军民共建共管创新基地,推动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抓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整合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和高技术服务,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培养和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才使用、流动、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投入优先保障,造就一批敢于担当、富有创业精神的创新人才。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省“百人计划”人才带项目来我市创业。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证件、人才签证和外国专家证办理程序。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在科研经费、居住落户、医疗服务、子女教育、出入境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和绿色通道服务。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薪酬、岗位管理制度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之间人才合理流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石家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