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疆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热电厂项目 建设煤电、水电、风电基地等(全文)

2016-06-14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新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3 水利重点工程

1、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北疆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山区控制性水库工程:建成卡拉贝利、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建设大石门等大型水库;建设吉音、奴尔、阿克肖、尼雅、苏巴什、卡回、齐古、吉尔格勒德、哈拉图鲁克、楼庄子等22座中型水库;建设康苏、孔吾拉齐等小型水库。推进南疆四地州的大石峡、玉龙喀什、莫莫克、库尔干、奥依阿额孜等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到2020年,新增库容56亿立方米。

2、农田水利工程

灌区节水改造:基本完成叶尔羌、博斯腾、木扎提、喀什噶尔等1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建设150个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

高效节水建设:实施规模化高效节水、牧区节水示范区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定额补助实施高效节水提质增效工程。

盐碱地改良治理:实施南疆重点区域盐碱地改良治理工程建设。3、民生水利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巴楚县、柯坪县、喀什(伽师)一市三县城乡一体化饮水安全工程。

防洪治理工程:完成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实施和田河、喀什噶尔河、阿克苏河、开都河、渭干河、塔里木河干流等10条重点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实施玛纳斯河、博尔塔拉河、提孜那甫河、克里雅河、克兰河、塔什库尔干河、车尔臣河、迪那河、黄水沟等10条灾害性河流防洪工程。

病险水闸(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285座大中型病险水闸和6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

第二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完善路网结构和综合运输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快铁路、民航、公路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快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方面: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骨干铁路项目的同时,加快疆内区域性铁路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扩大路网覆盖面,实现重点城市间铁路连接。加快建设库尔勒-格尔木铁路、阿勒泰-富蕴-准东铁路、和田-若羌-罗布泊铁路、新和-拜城铁路等项目。启动奎屯-库车铁路、巴仑台-伊宁铁路项目的研究工作。提高铁路网运输能力,重点实施南疆铁路库尔勒-喀什电气化改造、北疆铁路乌鲁木齐-准东、克拉玛依-奎屯扩能改造等项目。逐步构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际铁路骨干网,满足通道内中短途城际客流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到202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9627公里,五年新增3473公里。

民航方面:以优化机场布局,完善网络结构为重点,在加强乌鲁木齐枢纽机场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区内支线机场建设。改扩建乌鲁木齐、吐鲁番、喀什、伊宁、阿克苏、阿勒泰、塔城等机场;建成莎车、若羌、图木舒克机场;新建塔什库尔干、昭苏、和布克赛尔、轮台、准东(奇台)、于田、和静、巴里坤、阿拉尔、乌苏(奎屯)等机场项目。稳步提升和完善重点支线机场功能,进一步优化空域,迁建昌吉军用机场。积极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扩大民航服务范围。鼓励疆内机场开通环飞以及直飞内地航线。推进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空管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8个,5年新增机场10个、改扩建机场6个。

公路方面:围绕构建“6横、6纵、7枢纽、8通道”公路交通运输主骨架,加快横贯东西、沟通天山南北的万公里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推进G3012疏勒-叶城-墨玉(二期)等“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建设,对乌鲁木齐-吐鲁番、乌鲁木齐-奎屯、乌鲁木齐-大黄山等交通量较大的首府放射路线进行扩容改造;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喀什、伊宁等中心城市国家高速公路过境路段建设;积极推进乌鲁木齐-库尔勒(尉犁)、和田-若羌-依吞布拉克、库尔勒(尉犁)-若羌、精河-阿拉山口等高速公路新增路段建设。大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积极消除断头路、等外路和无铺装路面,加快通县二级以上公路建设,稳步推进重要资源路、旅游路和产业路建设,全面提升普通国省道整体技术水平。改善塔城玛依塔斯风雪灾害路段等国省道通行安全。大力改善农村交通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剩余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人口较多的重要县乡道路改造;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有序推进3.5米窄路面进行拓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继续加强重要国边防、口岸公路建设和改造升级。到2020年,全区公路网总里程超过20万公里(含兵团),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500公里;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县市和团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60%。

专栏14 公路建设重点项目

1、国家高速公路。新建G0711乌鲁木齐-库尔勒(尉犁)、库尔勒(尉犁)-若羌、G0612依吞布拉克-和田、G7明水(新甘界)-哈密、G30吐鲁番-小草湖、G7巴里坤-木垒、G3012墨玉-和田、G3012喀什-疏勒、G3012疏勒-叶城-墨玉(二期)、G3018精河-阿拉山口等高速公路,改扩建G30小草湖-乌鲁木齐、G30乌鲁木齐-奎屯、G7大黄山-乌鲁木齐等高速公路项目。

2、国省干线公路。建设G216线乌鲁木齐市过境段、G575线巴里坤-哈密、G314线布伦口-红其拉甫、G216线阿勒泰-富蕴-五彩湾、G218线墩麻扎-那拉提、G315线喀什-叶城(叶城-莎车段、莎车-英吉沙段、英吉沙-疏勒段)、G217线128团-塔岔口、G335线梧桐大泉-下马崖-伊吾、G335线伊吾-口门子、G578线墩麻扎-尼勒克、G577线旱田-特克斯、G312线赛里木湖-果子沟口、G312线清水河镇过境、G218线和静至焉耆、G218线伊宁过境、S254线尉犁-且末、S202线吐鲁番-托克逊、G219线都拉塔口岸-昭苏、G219线和布克赛尔-塔城-阿拉山口、G331线青河-富蕴-阿勒泰、G331线鸣沙山-乌拉斯台-塔克什肯、G216线民丰-黑石北湖、G580和田至康西瓦、G218线霍尔果斯口岸段、S315线吐尔尕特康萨伊大桥、G216线阿勒泰至红山嘴口岸、G575线老爷庙口岸-巴里坤、G217线莎车-塔什库尔干等国边防和口岸公路项目。

第三节 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超前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疆电外送”及疆内用电需求,完善全疆750千伏主网架,增强电网配置资源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加快750千伏主网架建设,建成环东天山、西天山、塔里木盆地、乌昌都市圈、喀什-克州的750千伏“五环网”,形成哈密-敦煌、哈密-青海鱼卡、哈密-青海花土沟的新疆与西北联网“三通道”;重点建设喀什-和田、和田-若羌、若羌-库尔勒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全疆750千伏主网架联网。进一步深化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提高农村电力保障能力,通过加强220千伏及以下配网建设,实现220千伏及以下配网与750千伏电网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农村供电可靠性达到99.86%。

专栏15 750千伏电网建设项目

实施疆内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伊犁-库车、库车-阿克苏-巴楚-喀什、五彩湾-芨芨湖-三塘湖、准北、五家渠、喀什-莎车、莎车-和田、巴楚-莎车、将军庙、和田-民丰-且末-若羌-巴州、尉犁-若羌-花土沟(新疆段)、博州、伊犁-凤凰Ⅱ回、吐鲁番-哈密Ⅱ回、准北-布尔津等输变电工程。

第六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加快发展天山南坡产业带,大力发展沿边经济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

天山北坡经济带以率先跨越发展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着力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能源资源大通道。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充分依托沿边沿桥优势,把天山北坡经济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骨干和中枢,使其成为推进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实施的重要引领地带。

第二节 加快发展天山南坡产业带

以巴州、阿克苏地区为重点,以能源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为主要目标,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工业基地。加快产业集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轮台工业园区、库车化工业园区、拜城重化工业园区、阿拉尔工业园区,使其成为天山南坡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点。加快推进库尔勒、阿克苏轻工业综合产业区建设,引导石油天然气化工下游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优化和静、拜城现代钢铁工业,积极发展罗布泊钾盐工业。大力推进库尔勒、阿克苏纺织服装工业城建设,辐射和推动南疆乃至全疆纺织服装工业大发展。

第三节 大力发展沿边经济带

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为目标,加快新疆沿边经济带发展,着力打造霍阿(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喀阿(喀什-阿图什)、阿北(阿勒泰-北屯)、中哈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沿边地区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加快水利、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沿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轻工、纺织、食品、矿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一批资源加工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优化沿边经济带城镇布局,完善沿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口岸城镇化建设,推动边境口岸经济发展,大幅度提升新疆沿边开放程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动新疆沿边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把沿边经济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

第六篇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坚持绿色建疆、绿色惠民,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洁净新疆,谱写美丽中国新疆篇,将新疆建成山川秀美、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省区,筑牢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第一章 加强生态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坚决保护森林、冰川、河流、湖泊、湿地、植被、绿洲、草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好优美自然景观,保持原有生态。实施重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工程,加快实施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天山和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工程、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构建阿尔泰山山地森林、天山山地森林和帕米尔-昆仑山-阿尔金山荒漠草原森林及环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边缘绿洲区生态屏障。加快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公园。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实施水源涵养区保护建设工程、荒漠和河谷草原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重点实施伊犁河流域、开都河流域、喀什噶尔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强化水土流失治理,落实水土保持相关制度,重点实施伊犁河流域、开都河流域、喀什噶尔河流域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艾比湖、艾丁湖、柴窝堡湖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加大对胡杨林、荒漠灌木林、河谷林等公益林保护力度,继续实施退地减水、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等工程。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继续实施矿山、交通运输、水利水电等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3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实施新疆绿洲可持续发展人工增水及防雹保障工程,加快推进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实行水资源调用补偿、草原生态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等为突破口,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好阿勒泰地区、博乐市、特克斯县等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区,继续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开展各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把伊犁州、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第二章 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

切实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筑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全面落实《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严格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开发活动,优化城镇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落实各县市主体功能定位,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划有效衔接的机制,构建和完善定位清晰、功能互补、衔接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推进聚集开发、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促进空间利用结构优化。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强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健全配套政策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严格保护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积极推进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试点项目,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实施《新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落实各类功能区环境空间管控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特殊保护区、地表水源区、人群聚居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新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