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疆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热电厂项目 建设煤电、水电、风电基地等(全文)

2016-06-14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新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7 矿产资源勘探项目

全面推进阿吾拉勒铁矿、塔什库尔干铁矿、祁曼塔格铁多金属和伊犁砂岩铀矿、北山镍铜(金)矿、卡拉塔格铜锌矿、喀拉大湾铁多金属矿、萨热克铜矿、那拉提铜金矿等9个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的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康古尔-维权金铜矿、岔路口-火烧云铅锌矿、乌拉根铅锌矿、琼河坝铜金矿、苏云河-石屋钼矿、克兰-麦兹铁铅锌矿、包古图-哈图铜金矿、哈尔尕提铜金矿、喀腊苏铜金矿、雪米斯台铍铀矿、双泉金矿、穆呼锰矿以及苦水泉锂硼钾盐矿等一批重要矿集区的勘查工作。

第六节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以优势资源转化和增加就业为出发点,以“三城七园一中心”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高标准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确保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进纺织服装产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原则,统筹规划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服装服饰、家纺、针织、地毯等终端消费品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新疆丰富的化工原料,推进聚酯、化纤产业配套发展。通过五年建设,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纺织服装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和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服装服饰产能达到5亿件(套)左右,全产业链就业达到60万人以上。

专栏8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项目

加快阿克苏纺织城、库尔勒纺织城、石河子纺织城三个综合性纺织工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塔城地区沙湾工业园区、昌吉州玛纳斯-呼图壁工业园区、博州精河工业园区、伊犁州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开发区等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喀什经济开发区纺织品服装出口工贸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南疆四地州以县乡镇为主的特色纺织服装中小微企业集聚区、哈密服装产业园、吐鲁番纺织服装产业园、昌吉木垒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巴州尉犁针织家纺产业园、伊犁霍城中小微企业产业园等建设。

第七节 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加快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式,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需求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初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区域,重点围绕棉花、粮油、林果、畜产品、区域特色农产品,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形成南疆以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为主、北疆以特色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政策扶持力度,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优质原料基地,建立全面有效的协调和服务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别是南疆农村进行就地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项目,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检测及质量控制体系,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加工产品品牌战略。

第八节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钢铁工业。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为主线,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优势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大力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品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化技术装备水平,丰富钢铁产品品种,拉伸产业链,加速产品从普通钢向高性能合金钢、新型铸管等新材料方向发展。

有色工业。围绕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推进铝、铜、镍、铍、铅、锌业向下游延伸发展,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稳步壮大。加速发展稀有金属材料、光电功能材料、轻质高性能合金材料等。推动高纯金属及合金材料的应用,全面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水平,切实做大做强、做专做精。

建材工业。推动传统建材产品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化学建材、高性能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鼓励利用各类工业废渣及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加快做大做强石材产业。严控水泥新增产能,支持企业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和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产业废弃物。

化学工业。延伸乙烯和芳烃产业链,支持发展合成树脂、聚酯等精细化工产业,打造面向中亚的对外合作化工产业高地。化肥工业发展由总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重点发展钾肥、可溶性腐植酸复合肥、磷复肥、硼镁肥。盐化工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开发精细化、专业化和系列化特色产品,加快无汞触媒研发应用步伐,做强做精氯碱化工产业。

轻工业。突出品牌效应,开发中高端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发展面向周边国家出口的小家电、电动车、小五金等耐用消费品工业,积极拓展塑料制造产业向新型材料领域发展,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清真食品工业的发展,鼓励发展葡萄酒产业,积极支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旅游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九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和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提高风电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单晶硅和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及配套产品,提高太阳能光伏的转化效率;加快新能源产业配套延伸,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稀有及有色金属新材料、光伏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复合新材料等,不断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输变电装备、新能源装备、农牧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石油及化工装备、重型矿山装备和工程机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支持发展清洁燃料汽车,积极跟踪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发展方向,启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

生物医药产业。积极推进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中草药、维医药、哈医药、蒙医药等中医民族医药及关联产业,积极发展维药和哈药,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群。

信息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物联网技术产业、多语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网络游戏与动漫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等制造业,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

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根据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重点加快节能产业、环境治理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与环保服务产业发展。

专栏9 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重点推进中国重汽集团新疆商用车有限公司商用车项目、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徐工集团工程机械项目、金风科技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天津德天吉木乃光伏新材料项目、中利腾晖光伏新材料建设项目、吐鲁番明阳集团风电光伏装备制造、天合光能光伏组件、特变电工输变电装备制造项目、蓝山屯河化工新材料项目、新疆中泰(集团)现代新材料等项目建设。

第十节 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发展

科学制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园区主导产业,完善园区公共服务设施,把园区建设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优势产业聚集区,打造成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的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先导区,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区。支持园区立足当地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园区考核机制、园区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机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展集约集聚、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到2020年,自治区级以上园区(含自治区级)工业增加值占全疆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园区5个,超过100亿元的园区25个左右;园区就业人数达到75万人左右。

第二章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挖掘农业发展潜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按照“稳粮、调棉、优果、兴畜”的原则,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坚持区内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加强高产稳产粮田建设,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400万吨。棉花生产坚持优化布局、主攻单产、节本增效,积极支持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抓好优质高产棉区基地建设,加强良繁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棉花产业在全国的优势主导地位。特色林果业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创新营销模式,加快推进林果深加工,做优做强特色林果业。到2020年,果品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林果业收入占全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30%以上。畜牧业坚持结构合理化、品种优良化、经营产业化、防疫网络化、营销市场化,完善良种繁育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高标准人工饲草基地,推进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肉羊、肉奶兼用牛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多元化发展马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优势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到2020年,肉类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设施农业坚持因地制宜,集约化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型、城郊型、出口型、戈壁型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创建一批设施农产品品牌、名牌,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设施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产地预冷贮藏保鲜业。区域特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建设若干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和具有稳定购销关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红花、啤酒花、枸杞、芳香植物等已经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立足城郊和特色乡村牧区,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庭院经济、城郊农业和休闲观光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培育制种和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专栏10 农业重点工程

1、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1728万亩。

2、“五个千万”工程。建设1000万亩小麦高产田,平均单产450公斤/亩以上,实现小麦高产田面积占小麦总播面积60%,占总产的75%;建设1000万亩玉米高产田,平均单产800公斤/亩以上,实现玉米高产面积占玉米总播面积的80%,占总产的95%;建设1000万亩棉花高产田,皮棉单产150公斤/亩,棉花高产田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33%,产量占总产的48%;建设1000万亩优质饲草料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低产人工饲草料地改造、山旱地退耕还草、天然草场改良等,提供稳定的优质饲草;继续实施1000万头(只)出栏肉牛肉羊工程。

3、农业良繁基地建设。建设小麦、玉米、棉花良繁基地各100万亩。

4、优质棉基地建设。重点实施高标准区域种子体系、高产高效棉田、机采棉、残膜回收、基地保障体系等工程建设。

5、设施农业建设。实施南疆地区深冬生产型日光温室建设,推进和田地区设施农业“嵌入式”发展试点工程,加快吐鲁番反季节果蔬设施农业项目建设,改造升级巴克图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吉木乃口岸设施果蔬农产品出口等基地建设。

第二节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农牧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植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壮大县域经济。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鼓励和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牧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通过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带动,整合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培育和壮大一批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以开拓国内和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构建“营销网络+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流通营销模式,建立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配送到消费一体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形成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农业大流通、大市场新格局。

第三节 加强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

建设全面加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农业机械化等关键领域农业技术创新,增强成果转化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加快建设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加强财政和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和基层供销社为依托的农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林牧渔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备案、农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积极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加快建设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重大农业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森林草原火灾、防洪抗旱、重大气象灾害等预报、预警、控制指挥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等能力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新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