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疆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热电厂项目 建设煤电、水电、风电基地等(全文)

2016-06-14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新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篇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一切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着力提高我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一章 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

加强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协调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创新消费方式。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不断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大力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医疗、交通、电力、金融等智能终端产品,加快推动我区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和出口贸易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消费规模。大力实施“电化新疆”工程,提高疆内电力消纳能力。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制定绿色消费经济政策,扶持绿色产业和产品发展。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绿色农产品,增强文化、教育、体育等绿色消费能力,促进绿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服务消费,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健康咨询等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支持各地探索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型城市,着力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的承载能力,培育形成以城镇化为依托的消费增长动力。

创新投资方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实行特许经营,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充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提升投资回报预期,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地方铁路、轨道交通及水利、环保等重大PPP项目。加快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融资协调机制,发挥预算内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强与金融、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衔接沟通,加快构建双边或多边协调机制,通过政银企合作、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投资向投融资的转变。

创新出口方式。增强对外投资和扩大出口结合度,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实施优进优出战略,调整优化外贸结构,鼓励劳动密集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地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区部分产业在全国及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二章 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

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北疆地区铁路和南疆地区铁路及其邻近主要公路干线为发展轴,着力构建“两轴、一群、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吐鲁番城市群,积极发展克拉玛依-奎屯-乌苏-和布克赛尔、博乐-阿拉山口-精河、伊宁-霍尔果斯、塔城-裕民-额敏-托里、阿勒泰-北屯、库尔勒-铁门关-尉犁-博湖-焉耆-轮台、阿克苏-温宿-阿拉尔、库车-沙雅-新和、喀什-阿图什、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和田-墨玉-洛浦等11个绿洲城镇组团。促进以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积极培育50万人口-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库尔勒、伊宁、喀什、石河子、克拉玛依、阿克苏、昌吉等中等城市集聚,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优化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设置,在哈密地区、喀什地区、沙湾、奇台、和静、新源、库车等条件成熟的地方推行撤地建市、撤县建市;积极推进重要边境口岸所在县撤县设市、撤乡建镇以及兵团设市建镇。

拓展区域融合空间。顺应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建立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继续推进乌鲁木齐-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协同融合发展,加快综合交通、文化旅游、城市服务保障、产业分工等一体化进程,着力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对接协作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成新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北疆西北部区域(四地五师)经济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和产业合作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兵地油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加强兵地融合,鼓励兵地在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收益,促进优势互补、共创发展。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重点行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国家区域干线传输网络。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加快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各类创新。

第三章 构建产业创新发展新体系

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强化需求导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突出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特点,推进发展根植性强、特色鲜明、发展空间大的产业,逐步形成重点突出、资源互补、优势明显、定位明确、错位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其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走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提升产业智能水平。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环节渗透,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装备在产业中的应用,加快石化、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引导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打造一批产品科技含量高、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引导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以有基础、有条件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引导生产要素集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提高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第四章 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

建立健全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拓展服务业发展新业态,积极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第一节 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产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服务创新能力,增强服务保障功能,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在更高水平上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大力推进物流服务业,整合物流资源,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推进重要商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积极发展邮政和快递服务业,加快城乡邮政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完善邮政设施布局。提升城乡快递服务能力,在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建设一批快递物流园区,加快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积极促进邮政、快递发展境外业务。到2020年,全区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乡乡设网点、村村通邮、村村通快递”。

积极发展金融业,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各类要素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推动金融创新。积极引入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参与自治区PPP项目建设,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

按照“政府引导、资本多元、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设立新疆纺织服装业政府引导基金、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基金,组建自治区再担保公司,强化金融支持民生工程,努力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善保险政策,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优化保险服务结构,拓宽保险领域,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推动重点领域责任险发展,积极开展养老健康保险、农业保险服务,加大保险资金在疆运用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科技培训等,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加强质量创新为目标,加快发展高科技检验检测服务业,积极推进以输变电、风电光伏、煤电煤化工、棉花毛绒和新材料等检验检测技术与国际接轨,提升新疆农副产品品牌标准国际化,大力推动我区与中西亚国家开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技术服务合作,建设西部领先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为中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推动各领域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衔接配套、覆盖全面,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地方标准体系。支持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和应用,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和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发展涉及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试点示范,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

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加强管理创新,支持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鼓励企业加强售后服务,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咨询、法律、会计、评估、策划等社会中介服务,推动中介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

第二节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标准,强化技能培训,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提高信息化、网络化、便利化水平,丰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完善各类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商贸中心、特色农产品市场、大型贸易市场和储运中心。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名菜点,努力提升新疆餐饮业整体水平和影响力。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调控,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支持现代传媒、新闻出版、创意动漫、文化娱乐、影视、体育等产业规模化、聚集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积极发展养老和健康服务业,扶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生活照料、健康服务等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与健康理疗、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相结合的新健康产业,积极发展中医民族医药健康服务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健康养生基地。

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依托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建立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机制,满足广大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努力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新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