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新疆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热电厂项目 建设煤电、水电、风电基地等(全文)

2016-06-14 08:3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新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现代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新疆建成文化强区。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构筑新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开展“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主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加强中小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弘扬时代新风。

第四章 加强各民族大团结

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把民族团结贯穿到新疆工作各个方面,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求同存异、包容和谐,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工作,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第五章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宗教问题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障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区分宗教活动和民族风俗、正常信教和宗教极端的界限,保障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严禁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严禁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依法加强宗教人士、宗教活动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坚决取缔地下讲经、学经活动,坚决治理非法宗教宣传品,防范非法宗教网络传播。积极推进“五好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宗教人士”创建活动。坚持疏堵结合、分类施教、多方参与、综合施策,用好“五把钥匙”,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活动。

第六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文化创新,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实施好“春雨工程”、“新新工程”、“东风工程”、“天山工程”、广播电视应急体系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译制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化体育惠民工程,统筹发展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建制村(社区)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

加大对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力度,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精品,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鼓励各级文艺团体开展送文艺下乡服务,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大重点文物遗址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保护与发展。加快报刊、广播影视等主流媒体阵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广播电视译制工程,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大力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深入实施文化名家人才培养工程,重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与内地省份的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依法开展“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活动,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群众体育,建立覆盖城乡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专栏3 文化事业重点工程

1、文化事业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不达标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县级艺术表演团体排练场地建设项目,建成新疆艺术中心、新疆文化译制中心、自治区图书馆二期、新疆博物馆二期等重点项目。

2、“丝绸之路”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丝绸之路”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木卡姆传承保护中心建设。

3、广播电视安防工程、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新新工程”。启动广播电视应急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防控能力、网络视听新媒体和监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广播影视译制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城镇和农村电影放映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村通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4、“东风工程”、“天山工程”。加强新媒体能力建设、党报党刊、重点期刊采编及少数民族文字印刷能力建设,基层宣传发行阵地建设。

第七章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和国防安全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严厉打击影响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公共安全基础。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和技术装备,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地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高和完善检验检测能力。依法强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全覆盖、常态化监管,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手段,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加强生产安全监管。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保障综合能力建设,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发展油气管道在线检测、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研发制造产业。深化隐患源头治理和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做好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到2020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提升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关键设施设防标准,完善重大危险源、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管控。突出核心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应急队伍以及特殊条件下抢险救援能力建设,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落点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加强应急指挥与保障能力。突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完善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与基层综合治理等社会治理工作融合,创新公共安全服务方式,加强协同应对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社会协同防范应对体系。突出保障能力建设,提高自治区整体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交通、消防、基础设施等专项工作的衔接,提高自治区与各地(州、市)、各部门(单位)之间应急指挥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应急资源保障等工作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建立健全应急征用补偿、购买服务、巨灾保险等机制。突出提高科普宣教水平,加强自治区级应急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公众安全意识教育,大力实施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境外涉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境外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机制,深化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提升风险防范和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应急产业发展,研究推进“互联网+”应急管理,加快形成适应公共安全需要的,覆盖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体系。

大力支持驻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抓好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军供保障等基础建设,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边防。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建设。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

第八章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原则,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建立全社会征信系统为基础,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发展征信市场,构建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企业评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覆盖全疆、惠及整个社会群体的新疆征信机构,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和信用监管体系。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和秩序,提高决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商务诚信建设,促进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切实改善商务运行环境,努力夯实各类经济活动的信用保障。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制度,多层次、广领域开展诚信文化教育和信用评价管理,促进行为规范。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严密执法程序,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阳光执法”、“阳光办案”,促进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公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新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