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石柱县十三五规划:推动重点电源项目、电网项目发展 建成千野草场风电场(全文)

2016-06-14 09:20来源:石柱生活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源项目石柱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四节 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科学规划、精准扶持,切实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到2017年,确保85个贫困村脱贫“销号”、5.5万贫困群众脱贫“越线”、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扎实抓好精准扶贫重点任务。大力实施特色产业覆盖、乡村旅游带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就业扶持、教育智力扶贫、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精准扶贫工程,认真落实梯度转移一批、产业带动一批、搬迁安置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资助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六个一批”到人到户政策,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合理引导人口转移就业,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林业经济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强差异化搬迁补助政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农村宅基地复垦等政策,实现贫困户搬迁脱贫。对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保障,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实施教育智力扶贫,重点加强贫困乡镇(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继续实施好建卡贫困户、城乡低保家庭等子女就读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政策,以及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学费全免和特殊困难家庭子女生活费和住宿费补助政策。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大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围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搬迁、社会事业发展,高质量地策划一批扶贫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及市上更多的扶贫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条件,吸引各界社会力量到贫困地区兴办和发展有助于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各类经济实体和产业项目。大力推进大黄水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示范区和高山原生态、中山山地集约、沿江库区特色生态农业扶贫开发示范带等“一区三带”集中连片特困扶贫开发,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易地移民搬迁新村等示范带动工程。全力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建设,优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大交通建设支持力度,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和通信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建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环境连片整治,完善农村居民聚集点集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切实改善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扶贫项目建设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建设、验收程序,确保高质量建设好各类扶贫项目。

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建立到人到户评价和动态监管机制,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扶贫金融服务机制、社会扶贫参与机制、贫困乡镇考核机制。加强专项扶贫,实施行业扶贫,推进社会扶贫,推动形成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整合配置资源,建立完善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牵引,行业部门、金融信贷、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的扶贫投入机制,探索推进财政支持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股权化。探索完善“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示范户+贫困户”的利益连接运作机制和帮扶带动模式。建立健全脱贫巩固帮扶制度,继续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过渡期的扶持力度,不断巩固提升扶贫脱贫成果。

第二十五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渝东教育强县。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适度扩大县城办学规模,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确保2017年实现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强化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80%以上教育考核指标在渝东地区领先,基本建成渝东教育强县。

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建立城市带动农村的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并进。按照“幼儿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学校。根据乡镇生源实际,适度扩展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办学规模。在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实施农村小学向公路沿线迁移、初级中学向乡镇场镇集中。建立生源预测机制,结合城镇化进程超前布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切实解决大班额和超大规模学校问题。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中心,推进职教中心与产业园区合作发展。

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推动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0%以上。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技能鉴定率达到85%以上。鼓励发展民营教育,加大继续教育发展力度,推进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过程中。深化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着力构建学校、片区、县域三级教研体系,拓展传统文化传承空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推进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探索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领域,健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校长任用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改革,探索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完善各类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整合教育资源,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着力提高教育水平。

第二十六节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提高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划生育、卫生应急救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扩建工程、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病床达到8.7张。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加快体育场地、场馆等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到“十三五”末,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分级转诊制度,构建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扩大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比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破除逐利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规范的监督管理体制、可持续的补偿机制和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规范社会资本办医,推进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和同质监管。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实行全科(乡村)医师签约服务、上门服务。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索“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全覆盖和信息共享。推进“人才强卫”工程,强化卫生队伍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施健康促进工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老、弱、妇、幼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管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和评价问责机制,提升依法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的能力。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完善城乡体育健身设施,推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专业场所及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健身步道、农村和社区健身设施建设,完善登山步道等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和举办市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探索举办国际赛事。打造“千野草场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推进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口的比例,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第二十七节 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制度,构建科学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推动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活性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带动就业机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援助和指导,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伍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终身式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00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5%以下。

原标题:石柱县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源项目查看更多>石柱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