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石柱县十三五规划:推动重点电源项目、电网项目发展 建成千野草场风电场(全文)

2016-06-14 09:20来源:石柱生活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源项目石柱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提高生产生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水平。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加强用水需求管理,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促进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建设节水型社会。按照“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严格土地资源管理,统筹城乡土地合理利用,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发展绿色矿业,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扩大城镇天然气覆盖面。加强农村节能改造和技术推广,推进太阳能利用示范建设,提高农村沼气、太阳能、电力热水器等使用率。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管住公款消费,减少资源消耗,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资源消耗及废物排放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废物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培育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最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培育和发展低碳产业,推动全民参与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建设,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综合体系。

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红线保护制度,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的开发强度与规模。完善产业准入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制度,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生态保护考核制度、环保诚信体系与问责制度。探索建立生态环保领域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实机制。

专栏13 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

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形成“三带一片一岸多廊多块”生态安全空间格局。“三带”即七曜山绿带、方斗山绿带、老厂坪绿带;“一片”即石柱向斜黄水山原区绿片;“一岸”即长江石柱绿岸;“多廊”即高速公路、城市干道、旅游公路绿化廊道;“多块”即众多相对独立中山绿块。

生态保护和修复。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低效林残次林改造、国家重点战略储备林基地工程、森林建设与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林木种苗培育和森林抚育工程,加快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森林防火系统建设,加强大风堡市级自然保护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藤子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推进水生态涵养、水土保持、重点水源地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建设。

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推进龙河城区堤防及水环境综合整治、跳脚石河流域综合治理、官渡河流域综合治理、悦崃河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河道治理、主要河流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龙河城区堤防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南宾工业园污水处理工程、西沱生态工业园污水处理工程和马武、枫木、鱼池、大歇、龙沙、王场等20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设施项目、33个乡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县,着力推进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县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干线公路隧道群照明节能改造、公共交通运输车辆节能减排、农区秸杆青贮氨化养殖技术推广、商贸服务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等。

第六章 推进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

大力实施“开放兴县”战略,积极融入全市开放大格局谋划自身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开放领域,加强区域合作,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竭力打造渝东开放经济高地。

第十九节 主动融入全市开放大格局

积极融入全市打造“一带一路”战略节点、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进程,主动承接枢纽、口岸、保税区“三个合一”开放平台的辐射效应,抢抓主城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快完善交通、流通、融通等设施,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旅游景区、县城等重点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着力抓好产业吸纳、要素汇聚、市场拓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开放度。重点要大力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以生态工业园、临港综合物流园为主要载体的西沱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努力把西沱打造成我县乃至渝东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

第二十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完善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水平更高、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对外开放基础保障体系,积极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推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物流链”方向深度发展。引进和培育外经贸企业20家,建立多元化外贸机制,着力培育外经贸新兴产业。继续把利用外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建设农产品出口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5个,引导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际国内质量认证,打造绿特产品对外开放加工贸易基地县。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建设海外批发展示中心、商品市场、专卖店、“海外仓”等国际营销网络,创建绿特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综合贸易平台。积极争取在我县设立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不断提升开放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二十一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科学招商、理性选企理念,立足“点上开发”区域,围绕国市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向,加强产业集群招商,重点瞄准绿色农产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机械设备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围绕现代农业、绿色工业、休闲旅游、专业市场、物流园区等领域,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符合环境准入条件的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落地。加大集群式招商力度,综合运用链条招商、多业联招、以商招商、安抚招商等方式,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关联企业铺天盖地,产业链条相互紧扣、三次产业相互配套”的支柱产业集群式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发展规模效益和综合竞争优势。营造良好开放环境,放宽投资准入门槛。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亲商富商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宽容谦逊的人文环境,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外来投资创业的热土。“十三五”期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

第二十二节 积极拓展开放领域

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推动多领域、全方位开放。坚持“对内”和“对外”并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内资”和“外资”并重,着力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注重招企业引资金与引技术、引人才、引管理相结合,提升开放层次。鼓励和支持县内企业“走出去”找市场、找原料,构建“政府+金融+保险+企业”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依法规范向社会资本开放。

第二十三节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渝东南地区、三峡库区、渝鄂交界地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周边区县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在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工业、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治安防控等方面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深化与中核集团、云南省、山东淄博市、重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江津区等对口帮扶地区的合作,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共建共享。推进与发达地区在经济、技术、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构建经济、技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第七章 推进共享发展,谱写民生和谐新篇章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出问题,持续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福祉,努力建设“幸福石柱”。

原标题:石柱县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源项目查看更多>石柱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