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西藏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火电、水电、风电等项目 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全文)

2016-06-15 08:1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西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篇 改善民生 全面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就业条件、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

第四章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探索多样化扶贫开发模式,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在国家现行标准下农牧区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一节 强化精准扶贫

深入调查摸底,找准扶贫对象,确定贫困程度,分析致贫原因,理清帮扶需求,制定脱贫措施,建立健全脱贫台账。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避免出现返贫。依托村级组织,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双联户”作用,推动脱贫政策、项目、资金精准到户。加强资产收益扶贫对失能、弱能群体的特殊扶持。因地制宜加强贫困地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

第二节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

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就近就地原则,推进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分类实施“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完成6.4万户、26.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科学评估拟迁入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落实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机制,整合各行业部门资源,统筹使用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完善土地、公共服务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后续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支持,扩大安置地资产收益对扶贫搬迁对象的覆盖。统筹考虑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积极探索搬迁对象进城镇、进园区安置新模式。

第三节 发展产业脱贫

因地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适宜产业,大力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密切的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等,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发挥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互助资金组织的带动作用,提高发展产业脱贫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其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对开发水电、矿产等资源被占用土地的村,试行赋予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第四节 壮大脱贫攻坚力量

实施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巩固完善专项、行业、社会、金融、援藏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作用,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贫产品和服务。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脱贫服务。鼓励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实施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健全对口援藏与脱贫对接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脱贫开发,搭建好社会帮扶意愿与贫困人口需求对接平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力量。

第五节 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

建立脱贫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到村、脱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脱贫攻坚年度报告制度,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推行第三方评估。坚持脱贫摘帽标准,严格脱贫考核,保证贫困县、贫困户脱贫成效,建立健全贫困县退出机制,在攻坚期内保持脱贫县原有扶贫政策不变。加强脱贫工作督查,强化脱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建立以扶贫考核成效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和扶贫资金分配机制。

专栏3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01发展生产脱贫

发展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牧业基地,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02易地搬迁脱贫

重点在昌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高发区、“大三岩”片区和生态脆弱区、那曲阿里高寒牧区、日喀则山南林芝易灾多灾及其他资源匮乏区实施易地搬迁。

03生态补偿脱贫

加大贫困地区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增加生态补偿和奖励,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将有劳动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

04智力脱贫

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贫困人口“一人一技”培训计划和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助学工程。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解决贫困家庭本科、高职学生信用助学贷款,补助、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职、高职费用。帮助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

05政策兜底脱贫

逐年提高农牧区低保标准,缩小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实现贫困地区“两线合一”,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06健康扶贫

逐步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大病补偿比例,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支出。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户、残疾人重大疾病医疗实施“再救助”,提高报销比例。加强先心病、唇腭裂、白内障等患者免费救治,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特殊救助。

07援藏扶贫

引导援藏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把援藏扶贫纳入对口援藏规划统筹,对口援助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列入扶贫资金专项。

第五章 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行动

坚持就业第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增强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第一节 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坚持市场化方向,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逐步形成高校毕业生以市场就业为主、公职岗位就业为辅的就业新格局。完善双向激励政策,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公职岗位招录机制,加大城乡基层就业岗位开发,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完善就业援藏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双百”工程,鼓励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就业,畅通在区外就业西藏藉毕业生返藏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

第二节 大力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

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适合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成效,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壮大劳务经济,通过订单定向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带动更多农牧民转移就业。支持农牧民建筑施工队广泛参与项目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积极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引导鼓励矿产、水电资源开发等企业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积极培训吸纳当地农牧民,培养农牧民产业工人队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妥善解决被征地农牧民就业。支持农牧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商贸、运输等。

第三节 加强就业服务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信息化网络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通过政府购买市政环卫、护林护草、道路协管等服务,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作用。完善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完善对有就业需求的城镇零就业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各项扶持政策,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积极扶持“两后生”等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支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第四节 引导扶持大众创业

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产业园区、高等院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搭建创业创新培育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空间,培育发展分享经济。借助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的创新平台,为西藏籍大学生、企事业技术人员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建立和完善金融信贷、工商财税、社会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大众创业,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形成政府激励创新创业、社会支持创新创业、劳动者勇于创新创业新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西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