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安康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火电、水电、风电项目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全文)

2016-06-16 08:1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坚持集聚发展新兴服务业和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双轮驱动”,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协调发展,推动新兴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现代金融、特色文化等产业,培育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重点加强与富硒食品、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的深度融合,与物流快递的协同发展。加快电子商务综合类平台建设,组建县区富硒产品实体营销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学习借鉴“淘宝村”模式,实施电子商务入村工程,构建涵盖镇村的电商服务站。支持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电子商务创业,壮大电商经营群体。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构建覆盖城乡的快件寄递体系,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到2020年,创建5个区域性大宗商品电商平台、5个电商产业园、1个国家级5个省级电商示范县,培育5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健康养老。坚持医养结合,加快建设生态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医疗保健、休闲养老、体育健身、康体旅游、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业,培育大健康产业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不断探索医养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医疗、养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秦岭、巴山和汉江建设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养老房产业、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老生态农业、养老文化业、富硒养老产品制造业,推动生态养老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以公办老年公寓为示范、民办养老机构为主体、社区养老服务为补充、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组建生态健康养老服务集团,打造秦巴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秦巴休闲度假养老基地,建设省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市。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现代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绿色金融,不断完善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金融信用四大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增强金融支撑保障能力。引导市级金融机构北迁,建设高新区金融聚集区。发起设立市本级商业银行,实现“本土银行”零突破。大力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民生金融示范、创新金融培育示范带及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等金融创新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建设,推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组织结构及金融运行机制创新。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文化产业。依托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文化+”新业态,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信息、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数字传媒、文娱演艺、广告会展等门类。以龙舟文化园为基础建设中心城区“一江两岸”休闲文化产业带,打造休闲养生、民俗演艺及富硒茶文化品牌,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形成安康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00家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商贸服务。加快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完善有序衔接、城乡一体的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一批集标准化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以特色美食商业街和放心早餐示范工程为重点,创新发展大众化餐饮。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名厨培养、宣传推介、政策扶持,依托龙头企业和电子商务,坚持市场化、标准化,培育安康美食、小吃产业,着力打造“金州美食”知名品牌。

专栏6 新兴服务业重点工程

电子商务: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中国西北(安康)国际天贸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企业电商平台建设项目、“安康富硒产品网上行”项目、“中国特产?安康特色馆”建设项目、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健康养老:“134”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项目、市县区公办老年公寓全覆盖项目、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富硒休闲养生谷、医养结合异地健康养老基地。

现代金融:物联网金融试点、“三县一带”普惠金融试点、县域农商行全覆盖项目及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政府融资平台建设、“信用安康”创建项目。

文化产业:“一江两岸”休闲文化产业带、江南城区文化产业聚集区、江北高新文化产业示范区、安康汉水丝源文化产业园,恒口古镇文化旅游综合体、汉阴凤堰古梯田文化展示区、石泉后柳水乡休闲文化体验区、岚皋巴人部落休闲体验区,演艺、会展、传媒产业龙头企业孵化项目,文化主题公园、动漫创业园、影视基地建设项目。

第十一节 做优特色高效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将安康现代农业打造成服务工业、优质高效、科技创新、富裕农民的农业。

做优富硒粮油。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确保粮食供给。提高粮油单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总产80万吨,油料面积105万亩、总产15万吨。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调整优化粮经作物生产结构,大力实施“扩薯增油”战略,马铃薯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95万吨以上。

提升富硒茶产业。坚持市场导向、生态环保、科技支撑、园区承载,紧紧围绕富硒茶全产业链,大力实施富硒茶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茶产业升级换代,提升富硒茶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能力,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打造支撑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头号产业。到2020年,建成特色立体复合生态茶园100万亩,建设生态茶庄园100个,实现产值100亿元。

做大魔芋产业。推行魔芋标准化种植,建成岚皋、紫阳、旬阳、汉滨、汉阴5个市级核心种源基地,不断完善加工和销售体系。到2020年,建成优质魔芋种植基地5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基地3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培育规模以上省级龙头企业10户、市级龙头企业20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0户,建设大型富硒魔芋产品交易中心1个,将安康建成“全国魔芋之乡”和“全国魔芋第一市”,叫响“世界魔芋看中国、富硒魔芋数安康”。

做强畜牧产业。抓好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平利、旬阳6个生猪养殖和良种繁育基地县及镇坪县生猪一县一业建设,建成生猪产业重点镇50个、重点村100个,打造1000万头生态猪生产基地。发展规模适度的牛、羊和禽类养殖。到202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55万吨、禽蛋产量4.3万吨。

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建成一批蔬菜标准化示范园、育苗点和专业菜田,全市年种植蔬菜100万亩、总产150万吨。鼓励蔬菜生产企业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推动安康无公害富硒蔬菜流通陕西、走向全国。大力推广食用菌标准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发展食用菌1亿袋、鲜品产量10万吨。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园区建设“五个一”工程,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打造全市规模农业的示范基地、农业产业的集聚平台、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汉滨区和平利县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样板工程。到2020年,全市创建省级园区50个、市级园区200个。

大力发展山林经济。以特色林果、林木花卉、绿化苗木为重点,加快特色林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林业经营主体,搞好林草、林药、林禽等结合,实现山林经济提质增效,建设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市。抓好以核桃为重点的特色林果、以林下魔芋为重点的林下种养等优势产业,到2020年核桃种植面积200万亩,其中核桃丰产面积120万亩,年产核桃2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专栏7 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工程

魔芋产业:在岚皋、紫阳、旬阳、汉滨、汉阴建成10万亩市级核心种源基地,幅射带动全市魔芋种植面积50万亩,魔芋产量达到65万吨。建成全国魔芋交易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魔芋科研机构(魔芋产业研究院)。

富硒茶产业:主推“陕茶一号”,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茶园和加工生产项目,在茶叶主产区分别建成一批种苗繁育圃和母穗园,辐射带动全市建设标准化茶园100万亩,茶叶总产3.2万吨。

畜牧产业:在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平利、镇坪、旬阳县建设10个种猪繁育场,提供优质仔猪10万头以上。发展壮大阳晨生猪产业联盟。

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级农业园区50个,市级农业园区200个。

菜蓝子工程:新建改造设施蔬菜大棚10万亩,建成各类果蔬冷藏库50座。

第十二节 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抓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契机,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聚集优化和协同共享作用,运用互联网技术、思维、模式,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健康养老、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生态环保、互联网+公用信息等,创造新型业态。强化云计算在政府服务、城市管理、交通物流、企业管理、民生服务、教育科研等领域应用。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研发设计可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生产组织网络化、产品服务个性化。

推动产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加快商业模式由B2C(企业到用户)向C2B(用户到企业)创新,积极开展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新业务,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支持个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O2O交易,激活社会资源,发展分享型经济。吸引大型企业向我市中小企业开放技术、开发、营销、推广等资源,开展众包众扶、协同创新。支持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拓展市场空间,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专栏8 “互联网+”重点发展领域

互联网+现代农业: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产销衔接。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

互联网+益民服务:构建安康“互联网+旅游目的地”联盟。建设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互联网+普惠金融:引进培育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建设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生态环保: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平台,加强汉江水质保护环境动态监测,优化汉江干支流监测站点布局,构建立体监控系统,实现各县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信息互联共享。

互联网+公用信息:建设全市统一的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纵向通达省市县、横向连接行业部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