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安康十三五规划:建设一批火电、水电、风电项目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全文)

2016-06-16 08:1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章 精准发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美丽。

第十三节 强化“三农”工作基础

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以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培育产业化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到2020年,全市培育职业农民10000人,培育认定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000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00个。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54家(国家级4家、省级50家),力争培育上市企业1-2家。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研究制定政策保障机制,完善镇村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建设“五有”标准化服务中心。推进农业金融创新,重点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保险担保机制。

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科技成果、合作社股权等市场化流转机制。明晰农村集体资产、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产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构建市县镇三级交易网络和交易监管平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推进农业融合发展。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农业”,开发农业地理信息、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等专业化管理系统,提高种养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产销对接模式,鼓励农超对接、直供专销、农产品进社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培育一批特色景观旅游镇村、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和魅力乡村,推动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

第十四节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之责,按照易地搬迁、发展产业、劳务创业、生态建设、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七个一批”和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精准帮扶与特困山区开发紧密结合、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精准施策与到村到户扶持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脱贫攻坚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到2020年,如期实现58.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越线”,100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1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民众自愿、有业安置、服务配套、持续发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坚持集中安置和进城入镇进社区安置相结合,与城镇、园区和中心村“三靠近”,大力实施集中安置、统规统建,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实现易地搬迁脱贫,解决31.8万人脱贫。突出特色产业发展促脱贫,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推动行动,在专项资金、品牌培育、技术培训、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建立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组织实施贫困户子女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引导劳务创业脱贫;争取退耕还林、公益林以及当地劳动力护林补偿,实现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生态补偿脱贫,解决39.6万人脱贫。强化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免除贫困家庭学生13年教育学杂费,发展教育事业脱贫,解决9.8万人脱贫。完善医疗救助机制,落实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决10.9万人脱贫。加大社会保障、医疗救助及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解决34.6万人脱贫。

全面深化脱贫攻坚机制,落实“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工作机制和“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严格评估、逐户销号”退出机制,巩固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整合扶贫资金,强化金融支持,完善服务配套,实施精准搬迁,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第十五节 创建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

坚持积极创新、先行先试、风险可控、稳步推进原则,充分发挥政府推动、金融撬动、市场牵动、贫困户联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以平台建设、项目储备、创新配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与政策性金融扶贫资金协作配合机制,以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扶贫合作机制,推动政策性金融扶贫、财政扶贫、社会扶贫三方融合。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政策性银行综合授信,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组建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市县扶贫投融资平台,加大贫困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产业发展、教育、康复、旅游等扶贫投入力度,实现贫困户“5321”政策全覆盖。

第十六节 推进避灾扶贫移民搬迁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体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自愿、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选好安置点,加快推进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规范管理,着力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完成13.4万户41.84万人搬迁安置任务,从根本上摆脱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努力把搬迁安置区建成现代化的新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搬迁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专栏9 脱贫攻坚“七个一批”工程

易地搬迁工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搬迁,五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31.8万人搬迁任务。

产业扶贫工程:大力扶持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富硒+”特色现代产业模式,多途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覆盖和带动贫困村1003个,扶持带动39.6万贫困人口,投放小额信贷资金25亿元,互助资金项目村发展到300个。

劳务创业工程:建立就业和社保服务平台,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组织实施贫困户子女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健全完善就业培训体系,转移输出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生态补偿工程:抢抓中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遇,争取退耕还林、公益林以及当地劳动力护林补偿,实现生态补偿脱贫。

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以及农村义务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的补助标准。免除贫困家庭学生十三年教育学杂费,解决9.8万人脱贫。

健康扶贫工程:完善医疗救助机制,落实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决10.9万人脱贫。

政策兜底工程: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制定个性化扶持措施,提高补助标准,实行低保、五保、残疾、医疗补助标准与扶贫标准并轨,解决34.6万人脱贫。

第十七节 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结合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科学推进村庄整合和集中居住。围绕“宜居、宜业、宜游”总体要求,加强农村公路、宽带、饮水、照明、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广大农村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推广平利“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点”建设经验,打造1个示范县(平利)、20个示范镇、100个示范村。大力开展“十个一”民风建设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旅游名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的保护和发展,体现乡土风情,保留田园风貌。

第五章 互联互通 打造基础设施升级版

统筹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支撑保障和引领发展能力。

第十八节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建设秦巴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构建大交通,完善大路网,加快铁路、公路、航空、航运、运输站场和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以高铁和高速公路为重点,普通铁路和公路、航空、水运为补充,城际间快速直达、城乡间便捷通畅的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绿色生态交通网,实现市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加快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积极打造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建设。高速公路:建成平利至镇坪、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石泉至大河坝、筒车湾至镇安、桐木至旬阳省级高速公路联络线前期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实施石泉至紫阳至岚皋、平利至镇坪、平梁至涧池、宁陕至两河、宁陕至镇安界、安康至旬阳至白河、小河至旬阳、瀛湖至清凉关、龙垭至双河口、月河快速干道、中心城市北环线等600公里普通国省道升等改造工程。农村公路:实施重点县乡三级公路升等改造600公里、一般县乡公路800公里以及100座渡改桥和危桥改造。推进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道路提等升级。站场建设:建成安康城东一级客运汽车站和石泉、岚皋、恒口、镇坪4个二级客运站,建设汉阴城北、石泉池河、紫阳蒿坪、瀛湖4个三级客运站,建成一批村镇农村招呼站。建成安康江南物流园区、安康江北一级货运站,新建旬阳、平利二级货运站。

铁路建设。完成安康铁路客运枢纽扩建、安康东编组站扩能和恒口综合货场建设。争取2018年阳平关至安康铁路二线建成通车。集中力量推进西安至安康至重庆高铁(西安至安康城际铁路)和新安康火车站开工建设。联合相关省市,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安康至张家界铁路。到2020年,安康铁路里程达到900公里,形成“一中心两网五通道”铁路网格局。

机场建设。建成安康富强机场,争取开通安康至国内大中城市的航线。科学布局一批通用机场,谋划建设石泉、平利、旬阳通用机场和紫阳、岚皋、镇坪直升机起降场地,满足农林航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旅游观光等需要。

航运建设。全面实施汉江安康段主航道整治和过坝设施工程,完成白河、蜀河、旬阳枢纽通航建筑物建设;启动石泉、喜河枢纽复航建设和安康枢纽通航建筑物维护改造建设;实施安康枢纽坝下航道整治工程,推进汉中至安康段航道建设,实现汉江至长江间的干支直达运输。

轻轨高架。围绕互联互通、打造枢纽,积极谋划新安康火车站至江南城区的轻轨(高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