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访谈正文

【深度】童晓光:天然气将成“转型桥梁”

2016-06-21 12:03来源:能源评论作者:王伟关键词:天然气发电天然气行业清洁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需合力度过“双重更替期”

《能源评论》:我国相关部门提出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0%的目标,您认为这一指标是否合理?

童晓光:全世界范围内,一次能源消费的天然气平均占比为24%。美国为30%,俄罗斯为54%,日本为22%,而我国仅为5.8%。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天然气467立方米,我国只有135立方米。我国要接近目前世界人均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可通过以气代煤、以气发电、以气代油等重点业务增加天然气用量,通过城市燃气、工业用气等促进天然气消费增长。2020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超过10%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也是绿色发展的最低要求。

《能源评论》:现实情况是,与其他一次能源相比,天然气的价格还比较高。您认为,让天然气尽快步入百姓生活,还面临哪些挑战?

童晓光: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目前还处于很低的阶段(约5.8%)。今年年初,在寒冬来临之际,华北及北京地区又再次出现“气荒”,这些现象已引起油气行业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严格约束污染物排放的政策尚未充分执行到位。二是产业链价格层层加码,部分地区终端价格偏高。三是居民与工商业气价倒挂违背市场规律。这种能源价格的交叉补贴不仅扭曲了正常的市场需求,让工商业用气背负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巨大包袱。四是天然气进口价格倒挂导致气进口企业亏损。五是调峰价格机制缺失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一方面供给企业储气库投入不足,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年消费天然气总量的2.3%,远低于世界11.5%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用气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工商业用户承担了主要调峰责任和更高的费用,明显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造成供需失衡。六是天然气相关产业支持政策相较其他替代清洁能源,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能源评论》:关于加价部分,国家能源局曾经颁布文件,对天然气基础设施项目内部收益率,明确提出不得超过8 %,目前层层加码情况有多严重?

童晓光:根据你提到的文件测算,省一级管网公司在省门站价基础上最多只可加收0.1元/立方米,实际上加收最少的也接近0.3元/立方米,多的超过0.4元/立方米。各个获得特许经营的城市燃气公司在城市门站价基础上再加收0.2至0.8元/立方米。以广东省为例,省管网和城市燃气公司对工商业用户收取的配气费高达1.99元/立方米,占到了终端售价的41%,几乎是西气东输从新疆至广东5000公里管输费的2倍;浙江省的天然气终端价格由各县市自行确定,不同地区价格差异巨大(3~5元/立方米)。

《能源评论》:价格一直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杠杆,对于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您有何具体建议?

童晓光:一是加快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尽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二是加快储气库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尽快出台储气库储转费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三是放开大用户直供,严禁中间环节利用垄断地位妨碍市场公平和获取暴利;加强输配环节费用的审核与监管,输配气价格的确定要体现与上游(资源)、下游(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四是支持三大石油公司对进口LNG价格进行复议,努力降低进口天然气成本,同时实行管道进口天然气增值税先征后返或免征。对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倒挂亏损给予财政补贴。五是缩短调价周期,同时建立门站价格与终端零售价格联动机制;尽早实现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同时实行冬夏季峰谷气价,利用价格杠杆缓解冬夏季用气不均衡的矛盾。六是建议国家保持页岩气开发补贴政策(0.4元/方)的稳定性,同时给予致密气开发0.2元/方的财政补贴。

《能源评论》:从战略上,您认为应如何谋划,才能尽快做大做强我国天然气行业?

童晓光:中国能源发展正处于油气替代煤炭、绿色能源替代黑色能源的双重更替期。建议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相关部委支持,由三大石油公司、五大电力集团、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成项目组,进一步开展以气代煤、以气发电、以气代油等方面的深化研究,为国家能源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能源革命提供支持 。

首先,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坚持积极推进天然气的能源替代。在“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天然气在发电燃料中的占比。其次,理顺天然气产业链的价格机制,使天然气成为终端用户用得起的优质能源。再次,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细化方案落到实地。最后,鼓励天然气替代煤炭、燃油产业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发电查看更多>天然气行业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