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顺市十三五规划:加强“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 有序推进风电(全文)

2016-06-28 08:35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安顺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完善公路网络

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的建设,实现市区与各县区的高速公路网络连接,提升与贵阳市及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通达能力,到2020年,新增建设高速公路141公里,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27公里,提前完成“678”路网规划安顺部分。

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国省道对县级及以上行政节点的连接和覆盖,到2020年,改造建设普通国道200公里,国道二级比例从53%提高到90%,省道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40%。

加快改善农村公路现状,提供更完备的公共交通服务。加大通村油路、通组路、相邻行政村连通路的建设,形成片区连网和与干线公路的便捷连接,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包括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到2020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000公里,等级路比例达到60%以上,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提前完成村村通小康村目标。

第三节 完善民用航空体系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推进黄果树机场按贵州省通用航空枢纽、黔中旅游机场的综合定位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黄果树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提升现有机场容量,满足起降大型飞机的需要,有效解决军民航飞行冲突问题。加大对黄果树机场航线航班培育的支持,结合旅游产业链的打造,建立航旅联盟,实施相应的优惠与相互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航线结构,加密开通航线航班,开通旅游客源潜力较大的重点城市以及周边省(区、市)重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尽快提高机场吞吐量规模,到2020年,旅客年吞吐量达40万人次。

第四节 积极推进水运通道建设

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对沿江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利用北盘江坝草码头和北盘江黄金水道,打通出海通道,提高水运通航能力。进一步有序推进水运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等级航道,改善航运条件。大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内河水运和旅游航运体系。发展水运物流,拓展水运功能,增强水运对工业、农业、物流园区和旅游景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加强库区航运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渡口改造工程。

第五节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和站场建设

加快推进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重点建设集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客运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联运,加快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快速高效的集疏运体系。推进乡镇客运站、公交停保场等站场建设。

第三十章  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解决工程性缺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为中心,以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布局水利工程,加快建成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强力推动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第一节 建立健全水利支撑体系

以保障城乡生产生活供水为目标,重点推进水库建设,加快建设西秀区新场河水库、镇宁自治县纳井田水库、紫云自治县三岔河水库、平坝区老营水库、普定县猫洞河水库、红坪水库、木拱河水库;开工建设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西秀区大洞口水库、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偏坡水库、关岭自治县坝陵河水库、普定县木桥水库、平坝区华塔水库、西秀区雨棚水库、芦坝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到2020年全市新建37座水库工程,实现县县有1座以上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供水水源,新增设计供水能力2.5亿立方米,建立健全保障生态和经济发展的水利支撑体系。

第二节 推进农业节水工程

以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为重点,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继续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农村河塘清淤整治,提高供水能力和农田灌排标准。实施节水增粮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实施安西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力争2020年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7.19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81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4提高到0.48以上,耕地灌溉率达40%以上。

第三节 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

加快城镇防洪工程和排涝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市、乡镇、企业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继续治理一批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的重点中小河流,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加大山洪防洪治理力度,基本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防洪排涝能力。到2020年,全市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控制在0.9%和1.7%以内。

第四节 巩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巩固提升我市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探索建立集中式规模化供水。实施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标准化改造,开展农村水源保护工作,推进水源保护区划定,推进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升级。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建设各县区水检测中心,完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到2020年,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比2015年提高15-20个百分点。

第五节 切实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节水为基础,统筹安排全区域水资源,优化用水结构,平衡空间配置,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9.43亿立方米以内。大力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三十一章  加快构建高效信息网络

深入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大力推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骨干网络优化、城镇网络覆盖工程,积极申报创建“宽带贵州”示范城市。加快城乡光纤网络建设改造,落实新建小区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加大对光纤既有小区的改造力度,实现光纤到楼入户,促进用户宽带接入能力和网络传输交换能力显著提升。以全省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和“宽带乡村”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快农村宽带建设,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并向自然村延伸覆盖。

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区域无线WiFi热点建设,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区域无线WiFi热点覆盖。推进城市、乡镇、旅游景点以及公路、铁路、机场、隧道、重要内河航道等大型公共设施沿线4G网络覆盖,并加快向偏远农村延伸覆盖。积极布局5G网络。科学布局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积极发展卫星广播电视、应急通信等公益性卫星通信事业,构建“天地一体”无线宽带网络。加强无线电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无线电监测控制水平。

加快“云上贵州˙智慧安顺”平台扩容及服务扩展建设,实施政务外网扩展工程,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骨干传输网,逐步理顺我市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外网专网和互联网接口建设、租赁和使用方式,推进政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政府公共网络资源高效利用。

第二节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推动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IPTV传输系统对接,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快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第九篇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利用结构,推动区域集约均衡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三十二章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优化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一节 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

优化完善空间布局和各项功能,依托自然山水脉络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北部生态水源涵养带、中部产城融合发展带、南部文化生态发展带,打造西秀、平坝两大发展核心,构建西秀-普定-镇宁“安中组群”和平坝-乐平-屯堡“安东组群”,形成“三带双城两群组”的空间格局。强化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城市、城镇、乡村组团式集聚、串珠式连接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第二节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重点开发区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特色轻工业基地,以城市路网建设为重点,促进同城化发展,基本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城市群或城镇密集区。农产品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和物质技术支撑能力。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建设与工业开发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的城镇集中布局、据点式开发,严格管制各类开发活动,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特色食品加工、休闲农业等产业,积极发展服务业,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自给能力。对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

第三十三章  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利用区域优势,合理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第一节 推进安顺-贵安-贵阳协同发展

突破行政区限制和体制障碍,推动建立安顺-贵安-贵阳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和优化布局。依托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交通干线,规划建设安顺-贵安-贵阳工业走廊,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基地,联合开发特色资源及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统筹考虑两市一区产业布局和分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建立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通过联合共建工业园区,实现产业合理分工布局。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大旅游资源联合开发力度,形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区。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利用主城区和平坝、普定现有发展基础,优化和壮大中心城市发展规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影响,带动城镇体系整体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新格局。西秀区以规模化特色轻工业为主,承接与贵阳市中心城市以及贵安新区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关联产业外迁,延伸、配套完善产业链,实现安顺中心城区产业升级,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飞机整机制造、航空航天专业化生产等高端产业,依托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通过航空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其它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聚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航空航天和汽车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和软化。强化平坝和普定对周边地区生活和生产的服务功能,形成安顺市域特色职能引领区。提高城乡协调发展、产业发展水平和环保门槛,预留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空间,预留为周边园区提供服务和配套以及拓展保税物流的潜力空间,打造产城融合的综合新城。发展一般制造业和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功能及服务水平为方向,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第三节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强化分类指导,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测评考核,支持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主体功能定位,创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在镇宁、关岭、紫云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立足县域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整合域内资源优势,依靠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园区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扩大县域主导产业规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增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县域之间和县域内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区。

第三十四章  推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第一节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化法制教育和民族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转移支付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围绕加快我市民族事业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积极发展林果业、旅游业、新能源、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民族手工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通对外联系的“大通道”,构建覆盖民族聚集地区的现代交通网络。大力实施以自治县、民族乡镇、村为重点的造林绿化规划,加强民族地区重要江河流域、重要水库、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园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区等垃圾处理和水污染防治,做好民族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池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节 扶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

积极发展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大力扶持民族地区龙头企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附加值。继续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企业享受民贸民品优惠政策的指导,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民贸民品企业融资需求,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民族贸易网点改造,尽快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服务平台,帮助民贸民品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民贸民品企业质量和品牌建设,围绕企业开展质量改进和品牌提升活动。鼓励民贸民品企业对外开发,支持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采购供应、投融资、技术交流等经贸活动,在项目合作、资源整合、贸易投资、包装上市等方面加强指导、优先安排、跟进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三节 推进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深入实施第二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民族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在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推进计划。实行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教育倾斜政策。积极开展民族文物古籍普查、文物考古和文物抢救工作,继续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建设安顺民族博物馆,支持自治县、民族乡镇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和民族陈列馆。继续办好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苗族“四月八”、“跳花节”,仡佬族“吃新节”,回族“开斋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支持布依族“赛马节”、苗族“游春节”、仡佬族“拜树节”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布依族《摩经》、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挖掘整理力度,加强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力争将《陆瑞光》、《亚鲁王》、《苗山花》等优秀作品搬上荧屏。积极举办、参加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加强保护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村寨,到2020年全市民族特色村寨增加到107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安顺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