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南宁市十三五:重点建设500MW风电项目、400MW光伏发电项目

2016-06-30 11: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重点能源项目火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两个建成”战略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一平台两体系三中心”,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不断增强首府的支撑力、辐射力和先导带动作用,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十三五”时期,我市要加快提升综合实力,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中高速增长,进一步提高在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要增强首府功能,增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商贸、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集聚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全区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彰显城市特色,突出绿色、民族、东盟文化元素,丰富城市发展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影响力;要增进百姓福祉,更加关注民生改善,切实抓好精准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着力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创新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南宁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进一步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开放带动。开放是南宁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按照中央对自治区“三大定位”要求,拓宽对外开放通道,搭建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多区域合作。依靠开放带动倒逼改革、推动创新、促进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协调是南宁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全市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南宁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巩固和提升南宁生态优势,增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构建首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不断提升宜居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

——坚持惠民共享。共享是南宁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突出富民安民惠民导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族团结,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第三章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当前和未来趋势条件,提出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年均增长8%,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可比价计算),到2020年突破500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比重稳步提高,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全面增强。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迸发。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对东盟的门户作用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8%。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迈入新阶段。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南宁都市圈基本形成,五象新区呈现繁华新气象。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风貌进一步显现,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南宁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法治南宁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中国绿城”品牌更加凸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以内。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8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就业比较充分,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居住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公共安全明显加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重点能源项目查看更多>火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