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深度好文】煎熬中的煤炭行业

2016-07-14 14:04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树伟 谢茜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消费煤炭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另外一点,是去产能,必须是企业自己决定命运。2016年5月初,人民日报发表《权威人士谈中国经济》的采访,特别指出,“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从这一原则可以看出,所谓的“去产能”,关键是政府要减少对行业的扭曲与干预,而不是政府去决定“谁留谁去”,谁关谁扩。这往往意味着巨大的自由量裁风险与对市场的进一步扭曲。

这其中,特别是要废除对能源效率指标的“迷恋”与大矿的偏好。资源都具有稀缺性。节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合理的,不需要优先,并且不节能的代价已通过价格得到了体现。大不一定比小好,“小而美”的案例很多见。之所以现实中存在那么多企业,而不是一个行业一个巨无霸,证明规模经济是有边界的。超过了这个边界,企业“大”就不如“小”更有经济效率。一个东部靠着负荷中心的煤炭,尽管生产成本可能更高,规模也相对小,但是其节省运输成本,相比于遥远的西部矿井,哪个更好,绝对不存在一刀切的答案。

短期市场价格低迷,不代表不具有长期的资产容量价值。政府需要做的是减法,减少对市场的扭曲,而不是加法,成为市场的“指挥官”。

这方面,美国有一个类似的案例。在美国的相当部分地区,目前天然气价格已经低过了煤炭,煤炭行业同样举步维艰,存在着被天然气替代的市场驱动力。2015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了行政命令管制性质的《清洁电力法案》,通过环保署的排放标准管制燃煤电厂。这一法案遭到了20多个州的起诉。但是分析这20个州的能源结构,可以发现,他们在这一法案中并不会受到多大的约束,很多州是发展风电的先行者,很多煤炭的大幅减量使用已经是发生的事实。但是,他们对于市场力的驱动会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是环保署告诉他们这么做,这属于“驱使”,消除了未来回到煤炭(如有必要)的可能性。

企业是关是留,只有企业自身最具有发言权。这方面,废除煤炭相关的任何规划,减少对企业决策的干预,将是非常必要的。

宏观能源政策——煤炭没有必要在短期内实现峰值

近年来,对中国各种高耗能产品,以及煤炭,甚至能源消费是否达峰的讨论非常热闹。从2014-2015年看,中国能源消费不只是“达峰与否”,而是“开始下降”了。但这对于说明长期的趋势的关联度是存疑的。且由于这种“负增长”,使得“何为达峰”都需要重新界定。

煤炭消费为例,如果其增长是完全平滑的,年增长率从高达10%一直下降到接近0%,那么可以清楚地讲“煤炭的消费达峰了”。但现在的情况是,煤炭消费在2015年下降了接近4%。未来重新进入上升阶段(无论增长率多少,如略大于0%就有可能在未来若干年后创新高),现在来看是完全可能的。如此,“达峰”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不如说“波动”更合适。

中国煤炭消费有可能达峰,当然也可能还会创新高。这对于一个开放的能源经济系统是无比正常的,取决于技术、政策、国内外市场与治理,甚至是各种突发事件。一个相比预计与展望更有价值的问题是:中国有必要从政策角度避免煤炭的继续增长吗?要回答这一规范性问题,有必要明确我们的价值标准是什么。是基于何种的目标与考量,来决定需要或者不需要煤炭的“尽快峰值”?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能源与经济的增长总是联系的,尽管这种联系时而紧密,时而松散。从GDP增长率与煤炭的增长率来看,过去几年二值已经出现大幅的差异,前者在6%-7%左右,而后者大大低于这一水平,过去两年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单位GDP煤耗强度出现了更加快速的下降,20年平均年平均下降4%,而过去两年是10%。未来,GDP增速政府力图保持在6.5%左右。如果煤耗强度无法实现这一水平的下降(这是过去长期的趋势),那么煤炭的消费在绝对量上将是增长的。在预测意义上,这种可能性笔者认为是存在的。

从能源节约角度,限制能源消费的唯一的理由在于日益增长的能源安全担忧。但是,这对于煤炭的消耗来讲,显然还不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储量丰富、产能巨大、对外依存度不高。在世界能源价格低迷的情况下,节能的经济价值也有所下降。

从环境减排的角度,减少煤炭消费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但是,这一有效性还远远不能构成需要这么做的理由。因为可能首先存在更好的减少污染的措施,比如治理散烧煤,加强末端治理等。就减排而言,采用何种方式减排比能否实现减排更重要。因为实现减排有一个最根本最极端的手段,就是把能源基础设施关停。如不考虑实现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那么其与极端的直接关停在性质上是相近的。如果实现减排的成本超过减排带来的收益,那么这种减排将减少全社会的资源支配与福利,就属于得不偿失的做法。

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而言,的确,减少温室气体、实现2度甚至是1.5度的气候目标,基本意味着煤炭消费在短期内就需要下降为0,超过80%的储量必须永久的保留在地壳中。这一点是无比明确的。这一问题复杂程度的下降,使得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煤炭消费的下降变得区别不大,无论是强制的关停煤炭利用设施,还是煤矿,还是征收足够高的碳税以反映其外部成本,只要“瞄准煤”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一说。

原标题:深度好文 | 煎熬中的煤炭行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消费查看更多>煤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