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湘潭市十三五规划:加强火电行业治理 重点发展直驱型风力发电装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全文)

2016-07-29 08: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湘潭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3、加强水运设施建设

提升以“一江两水”为主体的水路运输能力,重点推进湘江、涟水航道升级和涓水航道治理,将湘江航道提升至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II级航道标准。争取实现涟水复航,力争将干流涟钢大桥-湘河口段175km打造成为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抓好九华港区、铁牛埠港区、易俗河港区等三大水运港区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将九华港区打造为湘江重要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水上污染防治救援中心和昭山旅游客运码头。到2020年,形成“干支结合、水陆联运”的内河航运体系。

54、启动航空运输设施建设

根据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在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境内以及市区周边规划4个通用机场(通用机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机场,包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争取“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1-2个通用机场,主要用于长株潭地区航空应急救援综合服务。同时,积极争取长株潭核心区第二机场选址湘潭境内建设。

55、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以建设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713”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加强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建设、城市物流集疏运中心示范建设和运输服务信息共享示范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立体化网络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由“三主六辅”对外客运枢纽、长株潭区域客运中心、市域城乡客运节点以及村镇农村客运站点组成的客运枢纽体系。依托市域内省道、县乡公路布局城乡客运通道,开通公交化客运班线,连接中心城镇和一般建制镇。加快公交快线、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场建设,创建“公交都市”,实现与城际铁路、城际大巴、城乡客运班线的“零距离”换乘,形成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便捷公交换乘体系。完善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整合“湘潭交通”智能手机APP应用,完善湘潭通用公交IC卡平台功能,夯实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支撑。

专栏13:综合交通网构建行动计划:

①“六纵两横”铁路网。六纵: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洛湛铁路、渝长厦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地铁三号南延线;两横:沪昆高铁、湘黔铁路

②“三纵三横三支”高速公路网。“三纵”:京港澳高速、京港澳复线、益娄高速;“三横”:长韶娄高速、沪昆高速、沪昆高速扩容工程;“三支”:长潭西高速、韶山高速和长韶娄高速韶山支线、原长株潭外环高速西北段。

③“九纵十三横”国省干线网。“九纵”:G107、G234、G240、S107、S213、S218、S219、S225、S228;“十三横”:G320、G354、S223、S328、S329、S330、S331、S332、S333、S335、S336、S337、G320绕城线(湘潭到湘乡的城际快速路)

④“三主六辅”对外交通枢纽。“三主”,即湘潭站、沪昆湘潭北站、荷塘客运枢纽站等3个对外大型枢纽;“六辅”,即河西客运总站、河东公交综合站、汽车西站、天易汽车站、韶山综合客运站、湘乡红仑汽车站等6个对外一般枢纽。

⑤“713”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建设7个客货运站场,包括河西公共客运总站、河东公交综合站、荷塘客运枢纽、韶山综合交通枢纽、湘潭湘运天易综合物流中心、一力物流公路港、城乡标准化快递网络建设。打造1个信息平台,即智慧交通服务信息共享示范平台;规范创新3个机制标准,包括规范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建设综合运输服务工作机制、建设综合运输服务标准示范。

第二节构建功能完善的城乡水利网

坚持兴利除害并重、防汛抗旱结合,进一步健全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减灾体系。

56、保障城乡安全饮水

加快农村供水改造和建设城市洁净水源,提高城乡供水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加强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城市第二水源,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确保水源足量、稳定、安全供给。扩建九华自来水厂、市一水厂、三水厂,并对市一水厂、三水厂进行提标改造。继续实施和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57、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开发地表水资源,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兴建各类水利设施,提高城乡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围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推进韶山灌区现代化示范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排水体系建设。到2017年,全市实现五小水利建设项目村全覆盖,完善新时期的农田水利设施;到2020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96%,旱涝保收率达到90%。

58、推进防洪安全网建设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防洪护岸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逐步建成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实施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加强我市湘江、涟水、涓水岸线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加强涓水的调水蓄洪能力建设,全面完成湘潭市城区20公里堤防、湘潭县县城32公里堤防、湘乡市城市防洪堤建设。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任务,争取全面实施国家规划内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确保水库、水闸安全运行。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力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59、推进水生态保障网建设

加强城市河、湖、渠等重点水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结合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加强城市河湖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控制和管理,开展重点水域水质监测,加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及湘江等重点水域保护力度。

第三节构建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网

顺应能源革命趋势,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保障网。

60、完善城乡电网设施

加强电源点和电力通道建设,深化城市电网工程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农村居民户均容量由2015年的1.15千伏安/户提升至2020年的2.0千伏安/户。推进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湘潭段建设,抓好昭山、学府、向家塘、峡山等110千伏、九华北、锦石、滨江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和既有变电站增容、改造。中心城区内,新建110千伏以下的高压线路采用电缆敷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对重点乡镇辖区范围内需调整和改迁的电力线路进行改造,完成天马、洪门塘、石头铺、古塘桥、中沙等变电站新、扩建工程。

61、推进天然气利用

按照“气化湖南”总体部署,推进湘潭天然气管网、调峰和储备设施建设,开展湘娄邵天然气供气管道和潭衡天然气管道沿线重点乡镇气化工作,2016年实现城区燃气管网全覆盖。推进新城区燃气管网建设和老城区燃气管网改造,建设改造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城市门站、储配站、燃气管道、调压设施)、燃气汽车加气设施。续建黄茅高压储配站、九华天然气门站,新建两座CNG-LNG加气站。对姜畲组团、杨河组团、楠竹山组团,分步规划建设小规模CNG卸气站和少量中压管道,逐步发展用户。

62、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

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加快风电开发,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建设,提高新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加快推进湘乡梅桥风电场、褒忠山风电场和湘潭县昌山风电场建设,抓好太阳能光电光热工程、地热能利用和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7万千瓦以上,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56万㎡,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90万㎡,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总量折合标准煤达到66万吨,城市规划区新能源应用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7.5%。

第四节构建高速泛在的区域信息网

按照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要求,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广覆盖、高性能、多内容”的新一代信息网。

63、提升信息网络基础

加快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宽带网络光纤化和广电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模拟电视向高清数字电视过渡,建设集网络化、宽带化、融合化为一体的“城市光网”。全面推进“光进铜退”和光纤入户,加快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动IPV6宽带网络规范化商用,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场所无线局域网络(WiFi、WLAN)全覆盖。加快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三网融合”,促进业务运营相互准入、对等开放、合理竞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IPV6商用网络,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5%以上。

64、强化信息应用基础

跟踪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展,择机推进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技术为特征的传感网建设,以物联网技术整合相关系统,协同和创新相关业务与服务。加强物联网架构研究,促进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支持企业探索构建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平台。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加快向社会开放,推动数据共享。大力推进“智慧湘潭”平台建设,筹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加快“政务云”、“工业云”和“教育云”平台建设。

65、筑牢信息安全基础

实行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围绕金融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安全、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在重点党政机构和涉密单位,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加快建设信息安全和应急指挥平台、电子签名互认平台、政务信息安全监督平台,建立重要数据容灾中心,掌握信息安全主动权,为“智慧湘潭”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

第六章加快绿色发展,全面建成两型建设示范区

加快推进绿色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建成“两型”社会,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湘潭。

第一节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66、推进低碳发展

实施产业低碳化工程,全面完成竹埠港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推进锰矿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湘乡城西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抓好谭家山和湘乡壶天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启动实施下摄司老工业区调整改造和棋梓桥独立工矿区改造转型,大力推进企业低碳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低碳园区建设,抓好湘钢等企业低碳转型示范,加快构建低碳生产体系。主动控制碳排放,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全面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加快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建筑绿色化工程,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住宅产业化,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50%。加强生态林体系保护和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67、推进循环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等固体废物的处置体系。积极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快推进绿色清洁生产,促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重点实施农业、工业、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推进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废旧塑料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抓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国家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建设。

第二节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68、全面推动能源节约

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快推进结构性节能、技术性节能、制度性节能,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管理,积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强制性能耗标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强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强重点单位节能监管和在线监控,加快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实施新能源利用规模化工程,抓好国家新能源示范市建设,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建设,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强节能宣传,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现社会节能常态化。“十三五”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7%以上。

69、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严格加强耕地、林地、湿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特别是园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积极发展农村集中型住宅、城市节地型住宅。不断完善和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园区开发、农民安置、道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从规划计划、考核评价、项目审核、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形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亿元GDP建设用地下降至0.3067平方公里。

70、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取水总量控制和用水管理。着力抓好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和城市生活节水三个环节,大力推进城市中水回用、企事业单位和家庭节水改造、农业节水灌溉等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技术、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湘潭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