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 落实环保电价政策(全文)

2016-08-08 16: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煤电节能减排垃圾焚烧发电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3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程

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建设。深入推进池州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合肥经开区等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商店、宾馆、饭店等机构开展低碳商业试点创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实施低碳产品推广、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控排示范、碳捕集利用封存示范等一批减碳示范工程。

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加快铜陵市、阜阳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霍邱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滁州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试点建设,合肥、芜湖、淮北等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淮南市、马鞍山慈湖高新区、铜陵有色等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多样设置回收网点,构建便民利民的回收网络,开展智能回收试点、回收分拣集聚区建设试点。建设各类中转和存放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回收与利用环节有效衔接。

垃圾分类处置及再生利用。以合肥、淮北、铜陵市试点为引领,推动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省辖市基本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以淮南、蚌埠、宿州市试点为引领,推动全省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再生资源利用,到2020年,省辖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0%以上。

五、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秀美山川安徽样板

(一)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27.根据区域功能和发展导向,构建稳固的区域生态屏障,保障全省生态安全。建设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推进石质山造林绿化,构建皖北及沿淮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皖江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江淮丘陵区造林绿化,加强环巢湖生态绿带、城市森林、城郊绿地、水源涵养林、洲滩地抑螺林建设,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构建皖江城市带和合肥经济圈绿色生态屏障。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构建皖西大别山区水资源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有效提高森林质量,构建皖南山区绿色生态屏障。

(二)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

28.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森林防火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善减灾控灾和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完善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县级林权交易平台、收储中心和林业融资担保机构。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新一期林业血防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公益林建设,加快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全面推进林业提质增效行动,创新林业生态与产业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打造具有现代林业特色和示范效应的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

(三)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江河湖生态系统

29.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实施重要河流、湖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水域占补平衡。完善生态水量应急调水措施,逐步建立江河湖泊生态水量保障机制。保护地下水资源,严格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管理,突出抓好沿淮淮北地区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综合治理,建立淮北地区地下水监测评价系统,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编制实施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构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30.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加大沿江、沿淮、沿湖湿地恢复和崩岸治理力度,开展青弋江、裕溪河、水阳江、皖河、秋浦河等重要支流治理,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风景名胜区。

31.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在两淮矿区实施土地复垦、交通水系治理、沉陷区地下充填治理,探索农业建设、水产养殖、旅游发展等综合治理新模式。继续推进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工程,加快新建村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32.编制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和评估,逐步建立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观测体系。加强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实施水生生态养护,恢复江湖鱼类生态系统完整性。建立省级种质资源库,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和控制。加大力度保护和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新建一批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定期开展全省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从严控制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33.建设气候变化风险及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预测预报和综合预警系统,科学评估气候承载力,健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研究。

专栏4 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推进。推进黄山市、池州市、岳西县、霍山县、宁国市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以及潜山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实施、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的经验,保护好黄山、齐云山、九华山、天柱山等秀美山川。

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培育好现有长江防护林,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调整防护林体系的内部结构,完善防护林体系基本骨架。

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建设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森林重点火险区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使森林火灾监控率达到50%以上。

天然林资源保护。对全省191万公顷天然林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到2020年,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800万亩。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在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到2020年,全省退耕还林面积达到345.7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10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7亿立方米。

湿地保护与恢复。对过度利用、遭受破坏或其他原因导致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

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强化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构建以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到202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000平方公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节能减排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