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深度丨因煤而兴因煤而困:“黑金”谢幕 山西债务风险探析

2016-08-09 09:13来源:扑克投资家作者:邱冠华 王剑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3 债务风险:隐而未发,继续恶化

2015年,山西省账面不良率急转向上,银行业盈利性承压。2015年山西省不良率较年初大幅增加3.05pc至4.75%,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2%至882亿元,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以省属城商行晋商银行为例,2014年起资产质量压力开始显现,2014年大幅计提拨备,全年资产减值损失14亿元,较上年多提11亿元,导致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22%。

然而,山西省真实的信用风险仍隐而未发。山西银监局局长张安顺日前明确表示,山西省七大煤炭集团贷款中未发生一笔不良贷款、逾期贷款、欠息贷款。截止至6月末,七大煤炭集团贷款占山西省贷款比例为20%,可见披露的不良率数据并没有反映七大煤炭集团的信用风险,银行通过贷款展期等手段,使其风险尚未充分释放。

山西省未来资产质量如何变化,依赖于两个个因素:

煤炭行业景气程度:去产能将影响煤炭产量,在需求偏弱的情况下,预计煤炭价格仍将保持低位徘徊,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计煤企盈利能力将继续下行,偿债能力也将下降。

▶ 信用可得性:目前银行尚能保证不抽贷,但新增贷款难度较大,煤企信用可得性主要依赖于债券市场融资的难易。目前债券市场投资者对煤炭企业业绩改善、转型模式、违约风险等方面尚存疑虑,债券市场信用可得性总体不容乐观。

可见,山西省信贷资产质量未来仍面临较大压力,或加速恶化。

4.4 商业银行:进退两难,主动权少

信贷抽不得、宽不得,银行进退两难。理论上讲,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银行将压缩并退出相关贷款,但如果银行均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抽贷,或引发山西省更加严重的区域性债务危机。煤炭及相关产业在山西经济中占比很高,银行无法找到其他利润来源点对冲债务问题爆发带来的损失,因此只能和煤炭企业共进退,期待企业经营好转。

另外,山西省煤企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压缩产能过程涉及区域发展、民生稳定等问题,从操作层面上很难实现市场化手段去产能,因此在产能去化及相关债务处置问题上,政府和企业充当主导角色,银行充当从属角色,被动等待企业经营好转。这一点,也决定了大多数中西部地区不可能参考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的出清进程。

目前银行常用的处置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煤企债务问题。债务重组、核销、转出是银行目前常用的处置方式,但效果有限。从理论上讲,债转股过程中银行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更高的预期收益率,期待债转股相关政策出台后增添不良处置渠道。

▶ 一般催收:银行通过电话提醒、上门催讨等方式,及时催收。由于目前煤炭企业有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催收的作用微乎其微。

▶ 强制催收:煤炭企业抵质押物多是采矿权和设备,行业景气度较低的环境下并不容易处置变现。

▶ 债务重组:即对企业实施财务重组,如债务展期、部分减免等,这是目前主要的处置方式。债务重组相当于以时间换空间,把债务暴露过程延后,被动等待企业经营好转,但并未实质解决债务风险。

▶ 债转股:较之财务重组银行对企业控制权更大,银行能够行使股东权力,参与到煤炭产业的整合中,利用银行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资本运作能力,待企业重组成功股权升值后择机退出,赚取对应的股权收益(理论上高于债权收益率),但目前尚待政策明朗。

▶ 破产清算:受国有企业属性制约,市场化破产清算较难实现。

▶ 核销或转出:核销或转出后需要多提拨备,但目前银行面临保业绩增长的压力,核销转出的金额有限。另外,核销转出只是会计记账或者债务转移,并未实质解决债务问题。

另外,2016年4月山西省召开的推进煤炭企业融资专题会上提出,省财政计划为七大煤企提供350亿元增信担保,或出具承诺函兜底。受预算法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定的限制,担保方案是否能够最终落地仍有待观察。即使担保方案落地,较之七大煤企7000余亿元的存量债务规模也是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银行在与企业阵营(包含地方政府)的博弈中处于劣势,主动权少、处置方式有限,只能密切跟踪存量贷款,被动等待企业好转。

原标题:因煤而兴,因煤而困:黑金谢幕,山西债务风险探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