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深度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辩证思维

2016-08-11 16:00来源:《财经》作者:刘珺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行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的产能过剩与上述趋势关联,但也有“中国特色”。其一是政府主导下的羊群效应,投资者会对产业政策产生一致预期,导致某些行业短时间内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集中目标;其二是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规模,利用政府本身在土地、财政等领域的特有优势,诱导和要求地方企业加大投资,导致大量重复建设;其三是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被透支,进而带动钢铁、化工、水泥、玻璃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无法及时出清,反而越减越多,越去越留,继续走强;其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之下的政府干预进一步提高了退出壁垒,市场主体的主动退出或市场主导下的被动退出受到干扰,形成了“产能过剩→政府补贴→产能过剩加剧”的恶性循环。

去产能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三去一降一补”是宏观顶层设计,但去产能仿佛是一个微观和中观层面的问题,而非宏观问题。从单一企业的角度而言,若生产了“适销不对路”的产品,也就是其产能是市场所不需要的,自然要被去掉,你不主动去就通过市场的力量迫使你去,极端的结果就是破产,而关于破产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组件。

如果说产能过剩不是指企业,而是指一个行业,那么以市场的力量使其主动去抑或被动去均是可以的。比如美国的页岩油气行业,在油价高企时,遍地都是钻井和巨型的作业平台,但一旦油价跌到30美元以下时,市场的力量从多个方向发力。

其一是成本端,即由于油价低于压裂生产(fracking)的成本,多生产意味着多亏损,一些页岩油气权重大的公司,包括Anadarko、Comstock及Petroquest Energy等均出现了负现金流,其页岩油气的产能抑或停止,抑或废弃,新增产能更是小概率事件。

其二是投资端,即任何的资本支出(CAPEX)在财务上都是不经济的,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甚至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于是只能或下马,或束之高阁。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数据,美国超过30家能源企业最近平均削减预算近50%,比2015年收缩大约360亿美元。

其三是竞争对手端,即拥有易于开采资源的或技术更先进的生产者虽然旧日繁荣不再,但仍能勉强维持,页岩油气对立面的传统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等)还以低油价为武器打击美国的新贵们,结局是Pyrrhic victory(付出极大代价而获得的胜利)的竞争使高成本页岩油气产能加速度收缩。

其四是资本市场端,即竞争力低下的生产者无论是发行股票还是债券均举步维艰,存量债务的收益率陡增而续作的成本畸高,新的现金流无法从市场上以适宜的成本获得,财务状况捉襟见肘。

其五是地缘政治端,即欧佩克组织坚决捍卫其产量和市场份额,“限产保价”的措施就是不出手,只为逼美国的新生企业关门。《华尔街日报》2月29日报道,沙特阿拉伯石油矿业资源大臣在美国休斯敦告诉一众能源企业高管,只有在低油价迫使成本高的油企停产后,市场供应过多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上述力量合成之后的结果是相当比例的页岩油气企业或者倒闭,或者被兼并,或者主动收缩产能,行业整体的去产能虽然流血漂橹,但出清效果不错,从油价反弹和新技术出现便可见一斑。

中国去产能的要义

那么,镜鉴国际经验,中国的“去产能”如何行稳致远呢?

首先,去产能准确地讲是个“中国现象”。产能过剩在西方是企业或行业问题,而在中国却升级为经济总体问题。即便视其为全局性问题和综合性安排,去产能的任务也应交给市场,让微观主体和中观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原标题:去产能的辩证思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