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重磅】四部委印发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涉及燃气轮机等)

2016-08-22 14: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燃气轮机分布式能源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系列化航空发动机。按照大飞机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发展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系列产品,支撑国产干线飞机系列化发展。发展系列化涡轴/涡桨发动机产品,支撑国产直升机系列化发展。发展中小型涡扇发动机系列产品,支撑公务机系列化发展。发展基于重油的活塞式发动机、应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涡轮发动机技术。突破先进大涵道比风扇系统、先进高级压比高压压气机、先进低污染燃烧室、涡轮叶片、先进健康管理系统、先进高性能长寿命传动系统、先进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建立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体系完备、核心可控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

工业燃气轮机。按照中小型和重型燃气轮机并行发展的战略部署,发展间冷循环和简单循环燃气轮机技术和产品、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和产品,建成燃气轮机试验电站并网试验运行。发展和完善高水平的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研发体系。

到 2020 年:航空发动机,突破大型宽体客机发动机关键技术;基本建成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燃气轮机,突破大功率简单循环舰船与工业燃机、重型燃机三大部件关键技术;完成重型燃机重点产品研制,建成燃气轮机试验电站并实际试验运行;基本建成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

专栏 2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项

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工程专项。以提升部件、分系统和整机各层次先进技术集成验证能力为目标,实现试验验证技术、系统和体系的高效集约化运行,建立各层次基于工程化试验验证的科研模式和流程,实现航空发动机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试制和试验验证的完备部署和高效迭代。

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与制造应用示范工程专项。建设基于钛合金、高温合金、先进复合材料的航空发动机骨干材料和工艺体系,持续完善面向航空发动机结构性能的材料-结构- 功能一体化设计制造能力,满足研制周期和经济可承受性要求。

民用航空发动机运营示范工程专项。以产品保障系统和客户服务体系为支撑,开展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取证和运营示范,持续完善符合客户需求、支撑产品竞争的服务保障方案和系统。

面向全球市场的航空发动机适航能力建设工程专项。保持适航能力发展与民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和市场发展的战略同步,围绕系列化涡扇、涡轴、涡桨发动机国内国际市场准入和持续适航要求,建立支撑产品发展和产业运行的产品认证、企业认证、人员执业认证能力。

燃气轮机电站运营示范工程专项。实现轻型和重型燃气轮机试验电站示范运行,支撑燃气轮机关键部件的全尺寸、大流量、高参数的整机运行试验,实现产品定型和工程应用示范,通过领先运行方式不断提升运行可靠性和保障性水平,推动运行保障和客户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支撑国产燃气轮机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三)民用航天

航天运输系统。发展长征五号、八号,低成本快速响应运载火箭以及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以实现近地轨道能力覆盖 50 吨至 140 吨能力为目标,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由卫星遥感系统、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卫星遥感系统,重点发展陆地观测、海洋观测、大气观测三个系列,构建由七个星座及三类专题卫星组成的遥感卫星系统,逐步形成高、中、低空间分辨率合理配置、多种观测技术优化组合的综合高效全球观测和数据获取能力。统筹建设遥感卫星接收站网、数据中心、共享网络平台和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形成卫星遥感数据全球接收与全球服务能力。卫星通信广播系统。重点发展固定通信广播卫星和移动通信广播卫星,同步建设测控站、信关站、上行站、标校场等地面设施,形成宽带通信、固定通信、电视直播、移动通信、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服务能力,逐步建成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服务宽带中国和全球化战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加快建设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国家级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网站,提升系统增强服务性能,具备我国及周边区域实时米级/分米级、专业厘米级、事后毫米级的定位服务能力。综合集成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建筑、交通等基础信息,建立全国性、高精度的位置数据综合服务系统。

空间探测。重点发展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月球探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返回技术,研制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实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开展无人月球科研基地建设。深空探测。围绕太阳系及行星的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实施以火星为重点的深空探测工程,使我国深空探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空间技术应用。加快卫星重大应用,积极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技发展等多层面的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跨领域资源共享与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其他新技术、新应用的融合,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新型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到 2020 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基本建成,长征五号、八号完成研制并实现首飞,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关键技术已突破;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卫星应用业务化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据共享服务机制基本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基本配套,商业化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具备国际服务能力。

专栏 3 民用航天专项

航天运输系统专项。重点支持长征五号、八号,低成本快速响应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以及重型运载火箭工程。

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分阶段逐步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盖,由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通过跨系列、跨星座卫星和数据资源组合应用、多中心协同服务的方式,提供多类型、高质量、稳定可靠、规模化的空间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支撑各行业的综合应用。

深空探测专项。以实现我国月球以远深空探测能力突破为标志,将我国空间探测能力拓展到太阳系内更加遥远的深空,使我国深空探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卫星综合应用示范专项。重点支持综合利用卫星技术,服务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转移升级等领域率先突破,为统筹推进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接续、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等重点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工程专项。重点支持利用我国及沿线国家现有和规划发展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搭建区域空间信息走廊,提升区域空间信息综合保障能力,服务沿线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动沿线空间技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国际化推广应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提供有力支撑。

长江经济带卫星综合应用示范专项。重点支持综合利用卫星技术,支撑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任务,打造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示范专项。重点支持采用“互联网+天基信息+”的模式,面向商业应用与大众消费市场,基于位置信息网络、宽带通信网络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在保险、运输、林权交易、碳交易等商业化应用领域,以及通信、文化、医疗、教育、旅游等大众消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促进智能终端、可穿戴电子设备等产品开发和增值服务应用开发,支撑和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高速、城际动车组、重载列车。形成时速 250-350km、轴重 ≤17t 的高效低噪中国标准新型高速动车组系列,完成时速 160-200km 的城际动车组研制、工程化验证和运用考核,研制 30 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及其车辆;形成自主化的高速列车用齿轮箱、轴承、轮对、转向架、轻量化车体、牵引变流系统、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网车辆。研制时速 120-160km 与地铁互联互通的市域快轨列车;研制适应不同技术路线的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构建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平台;建立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网车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研制适应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四个层级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完成高速铁路列车控制通信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 CBTC 系统的工程试点。

智能化装备及应用。研制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绿色智能轨道交通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应用示范。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新型车体轻量化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电传动系统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列车制动系统技术、列车网络控制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高铁信号移动闭塞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技术、基于第四代通信 TD-LTE的无线综合承载技术。

2020 年,时速 350 公里标准动车组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时速 250 公里标准动车组完成型式试验、运用考核以及其他试验,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城际动车组开展工程示范应用,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完成无接触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现代跨坐式单轨客车的开发,开展工程示范应用,实现产业化。构成覆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 4 个层级的智能绿色轨道交通装备的全产业链布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燃气轮机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