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以需定产才能扭住煤价的“牛鼻子”

2016-10-24 14:23来源:能源杂志作者:马俊华关键词:煤炭价格煤炭行业煤炭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价的波动再度绷紧了政府的神经。在去产能和控煤的大潮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煤价?

近期,煤炭再次陷入风口浪尖,煤价像红了眼的疯牛,一路狂飙,拖累得政府连续开会下文,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9月8日,发改委召开“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启动工作会议,提出了“弹性调整先进产能生产、阶段性增加市场供应量、建立三级预案响应”等措施。市场的反应则是:9月7日环渤海指数比8月31日上涨21元;预案出台后的9月14日,环渤海指数达到537元,再次上涨22元,再创年内新高!

9月23日,发改委再次召开座谈会,发布《理性看待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坚定不移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的公告,同日,央视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先后发声,强调“不因煤价过快上涨而动摇去产能的决心,呼吁企业与市场要冷静和理性”。由于价格过快上涨,继9月初启动二级响应,日增加煤炭产量30万吨后,23日,发改委确认启动了一级响应预案,日增加产能规模达到50万吨。下一步,视煤炭市场变化情况,科学加大先进产能投放量,确保煤炭稳定供应。但是市场并不领情,价格没有应声下跌,反而在9月23日当天就又上涨了9元/吨。

>>>>     理性的政策、任性的煤价,疯牛的鼻子到底在哪里?

现在的煤价似乎很像房价,越调控价格越高。以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指数为例,8月份煤价单月上涨64元/吨,9月21日,环渤海指数554元/吨,9月份3周上涨60元/吨,较年初371元/吨上涨了183元/吨、累计涨幅达到了49.3%。前段时间,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和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产生剧烈争论,经济学新锐高敏提出,我们需要产业政策,而产业政策有效的前提是“科学制定”。反观我们现有的煤炭产业政策,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导致由“灭火”的初衷变成了实际上的“火上浇油”。

目前的《预案》分为三、二、一级响应机制,其中,三级响应是指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上涨到460元/吨以上且连续两周上涨,将日均增产20万吨,响应范围包括晋、陕、蒙的53座煤矿;二级和一级的调整依据也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分别上涨到480元和500元时,且连续两周上涨,将日均增产30万吨和50万吨。停止条件:当动力煤价格下跌至490元/吨,且连续两周下跌,一级响应停止;下跌至470元/吨,二级响应停止;下跌至460元/吨,三级响应停止。

再看国家能源局对于近期煤价上涨的解读:“自7月份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一方面水电贡献率大幅减少,由前6个月的增长4%,变为9月份以来下降15.8%;另一方面,气温偏高也增加了空调用电量,7月份、8月份和9月前20天,火电同比分别增长4.8%、7.3%和12.9%,电煤同比分别增长2.7%、6.7%和14%。此外,个别地区雨天铁路断道影响了部分煤矿运输,严格公路治超也在客观上控制了部分煤炭公路的运输”。

当前煤价屡控不下的症结似乎就在上述的解读中,煤炭产业的供应侧改革不能割裂需求,煤炭生产和产量的调整依据应该是市场需求,用供需平衡来影响价格,而不是根据上窜下跳的价格来调整供应!

>>>>     煤炭季节性需求差异及对价格的影响

煤炭的需求量本身具有极强的季节性,每年的7-8月受高温影响,电煤需求量会急剧上升,另外,就是冬季的11-1月,伴随着取暖需求,煤炭消耗量会增加。但是,在我们年初制定“276个工作日”的制度时,没有看到煤炭生产对于需求季节性变化的弹性调整;9月初制定的产量调整预案是根据价格调节,但是,价格是供需平衡的结果,根据价格调整产量,实际上相当于想在市场上用低价来置换高价,正常的逻辑:预测到需求上升--提前增加供应—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原标题:以需定产才能扭住煤价的“牛鼻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价格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