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省印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全文)

2016-11-03 11:5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火电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把握科技革命的新趋势,以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具有较好产业基础、较强技术支撑、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住宅产业化等新兴产业,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进产业化,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20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提升智能化水平,塑造湖南装备制造“新形象”。

发展重点: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制造与系统集成能力,推进高端装备重点领域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打造湖南制造“新名片”。进一步提升先进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及新能源装备等领域领先优势,加快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和工程化应用,实现高速动车组产业化突破,加快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制造、检测能力建设,推进新型高端工程机械研发和产业化,提高电工电器及新能源装备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加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推广,进一步发挥全球影响和引领作用。增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农业机械等领域竞争能力。大力加强激光陀螺、北斗应用等军民融合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积极引入全球创新资源,着力构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创新体系,大力加强智能制造系统建设,推进智能制造上台阶,提升绿色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企业中的普及、应用及产业化。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湖南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为契机,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实现做大做强。大力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产品和装备研发制造,加快信息通信设备、智能制造信息设备、移动互联网等重要信息系统软硬件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发展导航、工控等特色集成电路芯片,以IGBT、碳化硅(SiC)器件等为主的电子器件,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软件开发和集成应用。积极发展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数字家庭终端等高端整机和专业终端设备,带动新型显示器件、玻璃触控面板等电子基础配套产业和软件业发展。依托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强化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扩散,以人才密集、产业配套为基础,加快推动长株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形成。

(三)生物产业。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促进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十强。

发展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疗、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产业领域,充分发挥我省医药研发、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优势,把握生命科学以及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加快生物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升级,促进生物工艺和产品在更广泛领域的替代应用。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省内重点企业,加快干细胞技术及治疗产品、基因治疗药物、多肽类药物和高端血液制品等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化学药物创新和高端制剂开发,加速特色创新中药研发,推动中药产品的标准化发展。利用基因测序、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产前胎儿罕见病筛查、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精准预防、诊断和治疗。把握智能、网络、标准化的新趋势,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智能诊疗生态系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动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促进高端医疗设备产业集聚发展。发展专业化诊疗机构,培育符合国际规范的液体活检、基因诊疗、细胞治疗服务机构,增强生物技术对消费者专业化服务能力。加速生物农业产业化,研制推广一批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创制一批新型农业生物制剂。全面提升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动生物产业链条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四)新材料。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产业集聚、上下游产业协同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发展重点:充分利用我省新材料科研和有色金属特色资源等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加大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6大重点领域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培育发展3D打印金属、高分子尼龙和陶瓷粉末材料,加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生物基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研发,加快建立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支持重大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推广,优化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环境。推动新材料融入高端制造供应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作。加强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在航空钛材、碳纤维复合材料、核电用钢等领域开展协同应用试点示范,搭建协同应用平台。加强重点新材料标准制定,推动老旧标准修订,强化现有标准推广应用。支持建立专业化的特色资源新材料回收利用基地,加强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

(五)节能环保。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基本建立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集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

发展重点: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优势产业领域,大幅度提升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打造中西部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服务创新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燃烧节能、余热利用和工业节电三个领域,发布产品能效标准和节能产品推广目录,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提升高效节能装备技术和应用水平,推动节能服务模式创新,推动节能服务企业规模化、网络化经营,提高节能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快发展先进环保产业,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集中突破工业废水、雾霾、土壤农药残留、水体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一批关键治理技术,强化先进环保装备制造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在线环境监测与新型环保产品研发,大力创新环保服务模式,突出发展环保服务业。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废弃物新品种回收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壮大。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生态产业园区。

(六)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全省创建5个以上住宅产业化示范城市,市州中心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长株潭地区达到50%以上;全省住宅产业化产能达到4000万平方米/年,培育一批住宅产业化研发、装备、设计、生产、施工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实现住宅部品部件规模工业产值年增20%以上,打造住宅产业化千亿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以推进节能节材、绿色低碳的装配式建筑为目标,以加快发展工业化部品部件生产制造为重点,以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为突破口,逐步向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推进,切实推动建筑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加快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非砌筑类型的建筑内/外墙板、新型绿色建材、建筑装饰制品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建立完善住宅产业化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推进部品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支持一批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加快发展,引导施工企业、部品部件企业和传统建材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加快全省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到2020年实现各市州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全覆盖,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住宅产业化集群。

三、大力提升传统产业,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推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钢铁、石化、建材、汽车、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强化创新、智能改造、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促进技术、产品、品牌、效益提升,进一步巩固扩大竞争优势。

(一)有色金属。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0亿元,十种有色金属年产量350万吨左右,前10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左右,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50%,规模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18%。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