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16年是变局之年,触碰产业核心的补贴和准入政策调整,让整个产业的神经极度敏感;无论是年初的三元暂缓,持续大半年的骗补核查,还是年底突如其来的动力电池新规范,都让整个产业链企业都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对于锂电及电动汽车产业而言,2016年是中国之年,巨大的潜在市场,正在让中国成为全球企业的必争之地;无论是欧美车企巨头,还是日韩动力电池和材料巨头,都在瞄准于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摩拳擦掌,加速布局。
2016年是变局之年,触碰产业核心的补贴和准入政策调整,让整个产业的神经极度敏感;无论是年初的三元暂缓,持续大半年的骗补核查,还是年底突如其来的动力电池新规范,都让整个产业链企业都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2016也年是挑战之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之下,技术革新、资本兼并购、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如何在防范政策和市场波动变化的同时,在技术储备、产能扩张、商业模式拓展上做好未来的谋篇布局,考验着产业链的每个企业领袖的决策智慧。
站在2016年尾,眺望即将到来的2017年,我们不难做出这样的研判,“政策、资本、技术、市场”将依然会是行业的四大驱动力,所不同的是,在政策趋稳和资本日渐理性之后,技术和市场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变量。
国际巨头兵临城下,全球化竞争将大势所趋。应该清楚的是,在迎战外来者时,政策门槛不应也不会成为门槛,市场只认准产品,忽略了对于产品的锻造,一切都将只是幻影。
产业集聚化将愈加明显,行业淘汰整合将加速推进。与传统数码产业不同,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开始就会是集聚的发展模式,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技术、市场布局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产业链深度协作将越来越深。
本文对于2016年进行了盘点,用十大关键词回顾行业一整年的起伏波澜,同时对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做出理性的研判和期许。
1.三元暂缓风波
在2016年1月24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宣布,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考虑,将组织开展对三元锂电池客车等车型在现行安全标准体系下的风险评估,在评估完成前,暂停三元锂电池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目前工信部已经开始风险评估工作。
消息一出,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漩涡,支持者认为,三元动力电池的安全技术仍待突破,新能源客车一旦起火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更合适,不至于因为技术不成熟引发大范围安全事故。
而反对者则认为,政策应该在监管领域进行更为严格的标准设置,而不应该进入具体的技术环节,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单纯由材料所决定的,而是由工艺、PACK、使用引起的,介入技术路线有越位之嫌。
事实上,脱离电池的整体设计去谈三元电池安全性不如磷酸铁锂电池是没有任何逻辑的。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认为,安全是一个系统问题,不只是材料的原因。通过采用高安全隔膜、阻燃型电解液以及液冷等热管理方案,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同样能够得到保证。因此电池的PACK以及BMS在安全性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远超电池材料本身的因素。
受三元暂缓的影响,即将过去的整个2016年,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已经深受政策波及,西部资源就是一个缩影。9月初,西部资源(600139)公告,将其持有的宇量电池100% 全部转让。转让背后的一个背景是,“采用三元锂电池的客车暂停令”使得宇量电池在2016年上半年未签署任何新的订单。
西部资源旗下的恒通客车大力主推的新能源客车车型亦主要配装宇量电池生产的三元锂电池,受此影响,新能源客车销量大幅下滑,仅向宇量电池采购21.35万元,占其销售收入的0.34%,对公司经营造成较大压力。
自身业绩严重亏损,加上宇量电池发展受阻,难以为公司贡献预期利润,甚至还需投入大量资金助力其转型,西部资源最终决定将其剥离,可以说是“无奈+现实”的选择。
转折在11月底出现,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宣贯会,会议指出,自2017年1月1日起,电动客车安全国家标准出台前,新能源客车暂按《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执行。
此次宣贯会指出,新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的使用三元电池的客车,应同时补交第三方检测报告,在通过热失控试验和热失控扩展试验测试的前提下,三元锂电池客车可申请推荐目录。
而这标志着三元电池在客车上的应用自2017年1月1日起解禁。至此,持续将近一年的产业争论终于有了了结。
2.骗补核查
这是中国汽车业20年来最大的行业审查行动。9月8日,财政部官方网站挂出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并明确列出了作为典型骗补案例的五家企业,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以及河南少林客车。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10.1亿元。
这份通报意味着持续了222天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的正式进入结果发布期。2016年1月,新能源汽车骗补 “潜规则”被媒体曝光,指出在非正常爆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背后,是大量投机者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财政补贴而一夜暴富的恶性危机。
随后,骗补报道迅速引起上下各层面的高度关注。从1月21日开始,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启动骗补调查开始,到国务院办公厅组建督察小组,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先后组织了三次调查。在新能源车作为国家力推的新能源战略产业背景下,骗补调查成为2016年汽车业的大事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国轩高科发布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公告,在其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议案》,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名称“年产20GWh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项目实施内容由“年产20GWh动力锂离
4月15日,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公司控制权发生重大变更。公告内容显示,按照孚能科技于今年1月披露的与广东恒健工控新能源、广州工控集团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至此,广州工控集团正式成为孚能科技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孚能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刚果(金)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姆亚雅(PatrickMuyaya)表示,鉴于2月实施的钴出口禁令已推动钴价反弹超过50%,该国可能会延长为期四个月的出口限制,以进一步稳定市场。刚果(金)是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其钴产量约占全球供应的78%以上。上月,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
2025年1月动力电池月度信息产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7.8GWh,环比下降13.4%,同比增长63.2%。销量方面: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80.4GWh,环比下降36.5%,同比增长40.8%。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2.9GWh,占总销量78.3%,环比下降34.7%,同比增长24.6%;其他电池销量为17.5GW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收到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赣州孚创的通知,香港孚能和赣州孚创拟将部分公司股份进行协议转让,将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票价
11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最新数据。2024年10月,蜂巢能源在国内市场装机量1.9GWh,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47.28%,同比增长36.69%,跃居国内第5名。其中蜂巢能源三元动力电池10月装车量为0.44GWh,环比增长41.93%,稳居国内前三。此次蜂巢能源装车量快速增长,得益于第四季度订单量的
中国企业正加速到美国建设磷酸铁锂工厂。9月下旬,万润新能宣布,将投资开展“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及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年产5万吨的磷酸铁锂生产设施,其中一期将建设0.9万吨/年的产能。根据规划,该项目将于2028年全面投产,总投资金额约为16764万美元(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4日,孚能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缩窄。公司期末资产、负债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公告披露了亏损收窄的主要原因:第一,上年同期公司主要消化上年年初高价库存
近日,SNEResearch发布了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其中,蜂巢能源以2.7GWh的装车量位列全球第10,同比增长217.7%,是榜单上唯一一家增长率达三位数的企业,全球市占率为1.7%,与Top8和Top9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据SNEResearch预测,在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BEV(纯电动车)的偏好降低,PHEV(插电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2025年4月22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前期全固态电池合作开发的基础上,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飞激光董事长吴轩、金羽新能董事长黄杜斌等出席仪式,双方团队就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双方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市持续向好运行,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增长势头强劲,销量同比增长接近50%。其中,新能源重卡赛道增速爆发,同比增长超1.5倍,尤其在新能源重卡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开始搅动重卡市场格局。新能源重卡发展在2023进入元年,2025来到增速爆发之年。新能源重卡的电池装机量开始在
在欧盟碳壁垒背景之下,“绿电直连直供”有望成为破解当前困局的新路径。(来源:能源新媒作者:森序)今年2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首批5个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并在盐城、常州、苏州等城市率先启动。这些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建设绿电专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船舶电池需求升级。由于缺乏新的强预期引导,投资者的目光也重新聚焦于具备扎实基本面支撑的领域。在此背景下,锂电池行业,特别是其在传统应用场景电动化进程中的价值提升潜力,正重获市场关注。其中,船舶电动化因其巨大的市场渗透空间和对大容量电池的显著需求,正成为新的焦点。船舶电动化被视为锂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瑞浦兰钧2024年营收增长29.44%至177.96亿元,经营效率稳步提升。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在“双重变革”的浪潮中前行。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价格战频发,贸易壁垒与复杂地缘政治,冲击着电池企业成本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新型材料与工艺助力企业突破性能瓶颈,为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整个2016年,从年初的极度乐观,到年末的非常焦虑,动力电池企业犹如坐了一次过山车。虽然,国家工信部赶在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但是年底突如其来的动力电池新规范,又让动力电池企业普遍感到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发展的茫然。焦虑也好,茫然也罢,2016年已然过
11月22日,工信部装备司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本是为了规范动力电池行业以利长久发展。奈何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热议。究其原因是意见稿对于企业基本要求的标准,被从业者称为太高了。企业基本要求部分明确,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金属氢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