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政策正文

山东推售电侧改革:《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说了什么?

2016-12-20 13:57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售电侧改革电力直接交易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然气储运。统筹沿海LNG接收站、陆上天然气入鲁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天然气输配管网,构建覆盖全省的“六横八纵三枢纽一环”的天然气输送网络。推进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城市调峰设施和LNG储备库建设,提高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能力。到2020年,长输天然气管道里程突破9000万公里,应急储备调峰能力达到30亿立方米;到2030年,长输天然气管道里程达到1.2万公里,应急储备调峰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

坚强智能电网。构建特高压骨干网络,加快推进内蒙古、陕西、山西等能源省区至山东特高压送电工程和省内特高压电网建设,打造“四交三直”省外特高压送电通道和“三横两纵”省内特高压电网,提高接纳省外来电能力。强化500千伏省域主网架,优化变电站布局,完善负荷中心环网,加强输电通道间衔接,满足省外来电、核电、大型煤电等电源送出和区域负荷增长需要,提高供电区域互供能力。完善220千伏市域主网架,强化相邻供电区和500千伏变电站间衔接,更好地服务可再生能源送出、电气化铁路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广泛应用智能电能表,提升电网调控中心、运营监测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深度融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服务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到2020年,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2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4座。到2030年,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3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5座。

第五节 统筹城乡能源建设

充分发挥能源设施保障民生的功能和作用,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城乡能源设施,实施能源精准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用能方式转变,提高城乡用能水平和效率。

统筹城乡能源普惠服务。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逐步实现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推进能源供应设施和服务加快向城镇、农村延伸,统筹完善城乡能源供应网络、技术和服务体系,推动城乡能源一体化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各类能源设施维护和技术服务站,培育农村能源专业化服务企业和人才,推广普及经济实用技术,提高城镇、农村能源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用能需要。

加快城乡能源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一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安居工程。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及“一户一表”改造,实现中心城市可靠供电,满足城镇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解决农村电网户均供电容量低、“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全省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户均停电时间差缩短到2小时以内;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水平无差异。完善城镇供气管网,加快向农村社区延伸,提高天然气供给普及率。到2020年,实现全省天然气管网“县县通达”,镇镇通达率提高到70%以上;到2030年,实现天然气管网“镇镇通达”。加快推进县级单元集中供热工程和管网建设,鼓励农村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生物质等分布式能源供热工程。到2020年,实现县以上城市集中供热全覆盖,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入户率达到20%左右;2030年,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热入户率达到50%以上。

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多种途径推进农林废弃物、养殖场废弃物、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用能高效化、清洁化。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联户沼气及中小型沼气工程,支持发展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扶贫、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改善和农业农村发展;推广应用省柴节能灶炕、太阳能热水器、小风电、微水电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扎实推进绿色能源县、乡、村建设。

第六节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紧密跟踪和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以发展需求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展重大能源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升能源装备制造水平,培育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新引擎,实现由能源消费大省向能源科技装备强省转变。

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提高能源技术创新前瞻性,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统筹推进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能源科技研发,强化科技对能源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建设能源科技强省。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路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煤电节能减排、第三和第四代核电、大容量长距离输电、新型高效储能材料等已成熟、市场有需求、经济较合理的能源技术;示范试验快堆、模块化小型堆、多能互补分布式发电、海岛微网、海洋潮汐发电等有一定技术积累但工艺和市场有待验证的重大关键技术;集中攻关绿色煤电、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基于云技术的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新型高效电池和氢能利用等前景广阔、亟待突破的先进前沿技术,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

壮大能源装备产业。立足优势领域,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机装备、海工装备、石化装备、高端输变电装备、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六大产业集群。依托骨干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整合,引导能源装备企业及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积极支持优势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大在线检测、自动控制、智能自动分析等技术应用,提升装备技术国产化水平,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能源装备企业由传统机械制造商向绿色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提高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水平。

加快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能源发展可持续自适应能力。加强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管理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推动能源系统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到2020年,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到2030年,建成多能互补、供需协调的智慧能源系统。

第七节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快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以电力、油气行业为重点,创新要素配置,改善政府管理,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为主线,以优先保障民生用电和清洁能源发电为底线,按照“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电力行业“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有序推进电价改革,开展输配电价测算核定,分步推进发售电价格市场化,妥善处理电价政策性交叉补贴,理顺电价形成机制。推进电力交易体制改革,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标准,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在中长期交易基础上,适时开展电力现货交易。完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机制和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机制。组建相对独立的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设立市场管理委员会,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优先发电制度和优先购电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应急机制建设,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增配电业务,建立售电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多途径培育售电主体,赋予售电主体相应的权责,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开放电网公平接入,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完善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和服务。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推动自备电厂转型升级。

有序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放开勘探开采准入主体限制,允许具备资质条件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推进油气资源进口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富于活力的油气进口经营体制。积极推进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完善公平接入机制。逐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健全油气储备体系,完善储备投资和运营机制,建立省级天然气运营管理平台,强化油气行业统筹规划和科学监管。

完善能源立法和监管体系。强化能源立法,完善能源法规、条例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和理顺能源执法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执法体制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把微观经济决策权归还市场主体。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强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建立完善综合性能源宏观管理和监管相协调的现代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各行业、各品种和主要用能领域、耗能产品的质量、能效、安全、环保等标准,加快向国际标准看齐的进程,为依法行政、加强和改善能源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章 贯彻节约优先,倡导节能生产消费模式

第一节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求,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扼制高耗能行业投资冲动,着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培育能耗排放低、质量效益好的新增长极,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产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双优化”。

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战略新兴产业。以特色园区、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攻克关键技术加速创新转化应用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深化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设计及打印等集约新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推动建设一批无人生产线、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一批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培植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持性战略新兴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采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行业,提高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技术含量、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拉长产业价值链条,推动传统行业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低耗化发展。以集约化、专业化、高端化和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和集中推进,实现集约高效生产和能源梯级使用。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约束,加快化解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等行业过剩产能。严格节能及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地方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淘汰、转移不适合地方发展过剩产能,淘汰低质低效产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电力直接交易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