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报道正文

盘点:从重量级会议看电池发展未来

2017-01-06 11:28来源:电池中国网作者:周效敬关键词:动力电池电池行业锂电池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燃料电池篇

国家战略重视,补贴新政鼓励,燃料电池是下一个风口?

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推动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材料和系统关键部件研发等。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燃料电池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此外,在新能源车补贴的新政策中,燃料电池车补贴并未退坡,可见国家政策倾向于发展燃料电池车,对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寄予更高期望。

2016年,我国召开的燃料电池会议相对不多,而且大多还是首届会议,这正是燃料电池在我国发展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新能源汽车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日本押注燃料电池汽车,中国则主攻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为了不错失燃料电池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燃料电池的发展。业内专家对《电池中国》网表示,2015年是燃料电池在中国市场化应用的元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实施,燃料电池的优势将日益凸显。这一年业界举办了“2016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大会”、“2016第一届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大会”、“首届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产业研讨会”等。

这些会议就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发展及合作方向、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测试标准及法规等专题内容进行研讨,业内专家作中国燃料电池汽车路线图报告,系统介绍了发展目标、技术路径以及重点发展方向。同时,鉴于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基础设施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中国市场的全球影响力,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来自国内外16家单位举行了“国际燃料电池协会”联合发起仪式,这一系列措施将系统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业内参会专家表示,当下流行的锂电池还有十年发展期,其带来的二次污染是致命短板,未来五到十年,将是燃料电池的爆发期。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还存在成本和耐久性、氢气来源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车载储氢系统等瓶颈问题。为了推动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进程,据悉,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对燃料电池的研发、加氢站的投资运营展开探索。

储能篇

一个千亿级规模市场正在开启

2016年业界举办的储能会议有“2016中国储能技术与应用大会”、“储能国际峰会2016暨展览会”、“第六届中国动力&储能电池技术及材料大会”、“2016能源峰会”、“2016第六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储能产业发展与政策研讨会”等。“储能国际峰会2016暨展览会”讨论了储能技术解决方案,探讨中国储能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中国储能市场商业化发展的节奏,提前布局并抢占商业制高点。2016年9月28日下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储能产业发展与政策研讨会”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举办,专委会成立后,将在更高层面持续推动储能产业政策。此外,政府对储能高度重视,已将其列入国家电力示范项目申报范围。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 首次作为国家级发展规划被列入了“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向其商业化发展迈开了一大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层面一系列规划的出台,为储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后续储能补贴等政策的出台及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储能市场将迎来千亿级规模。

综合篇

在变革中前行的电池行业

过去的2016年,动力电池及下游新能源汽车领域还召开了密集的、极具影响力的会议,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百人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发布会”、“2016’第五届中国电池市场年会暨第一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第二届中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研讨会”、“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电动车一带一路论坛”、“2016微型电动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研讨会”、“第七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平衡车圆桌会议”、“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等等。

2016年6月30日,“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为我国实现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提升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作为跨领域、跨产业的学术和产业活动平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组织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各领域代表展开研讨交流,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通过三大论坛、七期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十余次课题交流会、十五项课题报告,关注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探讨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百人会提出的“产业发展不可长期依赖补贴”、“安全问题关乎产业发展成败”、“提升技术是面临挑战的关键”等观点对业界有着深刻的影响。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是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牵头,共有28家单位、119名研究人员参与。通过分析日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节能汽车发展路径,国内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状况,详细制定了乘用车、商用车、核心零部件、车用燃油技术等方面技术路线图,并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一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则为行业提供了超预期的动力,会议设立的四大主题:“市场狂潮下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构建”、“市场狂潮下的全球动力电池及材料技术展望”、“市场狂潮下的全球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潮流”和“市场狂潮下的动力电池后市场布局”,直击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面临的协同发展、工艺、技术升级、回收布局等痛点与难点,阐述政产学研各方观点,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11月22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引发行业热议。相比2015 年版,2017版对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扩大了40倍;对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要求也扩大了10倍,超级电容器企业的要求则稍微宽松,只翻了1倍。不少企业无疑将“80亿瓦时”当作行业准入门槛,一时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陷入“恐慌”。在11月末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共同组织召开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上,与会的50余家国内主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代表均表示,《征求意见稿》在产能、生产条件、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对动力蓄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研发能力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有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也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是面向所有在华动力电池企业,让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参与竞争,只有平等竞争才能真正激发行业活力。

此外,业界也为低速电动车、微型电动车、平衡车等领域举办专门会议,研讨热点和争议问题,解读国家政策,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年,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带动,我国电池行业发展迅速,电池产业日新月异,然而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铅蓄电池的高端化探索和回收乱局,锂电池的产业链融合及生态圈构建,还有燃料电池艰难的推广之路...产品创新、市场转型、技术升级以及跨界融合、生态圈构建等建议,正是政、产、学、研各界人士通过会议开出的药方。从这些会议的盘点中我们可以一窥电池行业的未来发展——在机遇中迎接挑战,在挑战中寻求变革,在变革中铿锵前行。

延伸阅读:

噱头还是黑科技?2016十大电池前瞻技术盘点

原标题:【盘点·2016】行业大事记之③:从重量级会议看电池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电池行业查看更多>锂电池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