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报道正文

盘点:电池产业上下游重大事件

2017-01-11 16:43来源:电池中国网作者:周效敬关键词:动力电池行业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骗补”风波

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7.4万辆,而对应的上牌量累计仅10.8万辆,相差近7万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此表示,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车企为了骗补而生产,新能源汽车可能压根就没交到消费者手中。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车的补贴达300多亿元,但由于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不够完善,也缺乏较完善的监管措施,使得部分新能源汽车厂家利用国家补贴政策漏洞,大肆“骗补”,俨然形成了一条隐秘的产业链。

有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能“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

2016年年初,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联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现象进行调查,9月公布了骗补名单。2016年12月20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的处罚决定,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对涉及“有牌无车”的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

2016年12月30日,四部委联合发布的《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骗补”行为严防死守,在政策上做了严厉的规定,对违规谋补和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补的企业,追回违反规定谋取、骗取的有关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予以罚款等处罚,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查处。

董明珠个人10亿入股银隆重燃钛酸锂电池争议

2016年11月,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的计划落空。随后的12月,董明珠携手万达集团、中集等公司共同增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其中,王健林方面投资5亿元。

从“钛酸锂电池和银隆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到“全中国用银隆新能源电池,雾霾天气能少掉一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商珠海银隆的支持,已经从口头表态,升级到个人的实际行动,也在行业引发了一波不小的震动。业内人士表示,珠海银隆及其主打的钛酸锂电池技术,其优点很明显,钛酸锂电池使用寿命长,能够适应高寒温度,安全性好,在储能市场有应用前景等。但有专家认为钛酸锂电池并不是先进技术,能量密度低,不适合作动力能源,钛酸锂电池并不适合当下的电动车市场。

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曾多次公开表示,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银隆钛酸锂电池,与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60%。但业界对于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空间仍存怀疑态度。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实验室主任、国家“十一五”863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其鲁指出,能量密度低,这是钛酸锂本身特性决定的。据了解,钛酸锂作为负极使用,容量仅为160-170mAh/g(毫安时/克),而主流的传统石墨则在310-370mAh/g。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冠伟甚至提出:钛酸锂材料能量密度是有极限的,突破材料理论极限是违背科学常识的。

其实,钛酸锂电池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正常的,新事物的出现引起争论也是正常的,业界对钛酸锂电池的争论还将继续,钛酸锂电池生产企业克服电池缺点,对我国电池行业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三星Note7爆炸事件:不可盲目追求高技术指标

2016年10月,三星宣布在全球范围停止Note 7的生产和销售,事实上宣告了Note 7手机的彻底失败。韩媒报道,在Note 7召回之后,三星SDI损失了大约1/5的市场价值。

三星Note7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是对当前业界比拼硬件功能,单纯片面地通过挑战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芯生产工艺的极限来追求高能量密度(长续航时间)的一种警示。虽然说大容量电池、快充、防水防尘、无线充电都是酷炫的功能,但是把这些功能都拼凑在一起则有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Galaxy Note 7手机大范围起火爆炸证明这种努力实际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在技术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盲目追求高技术指标,后果会极其严重。

汽车动力电池 “80亿瓦时产能”争议

2016年11月22日,国家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意见稿《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引发行业热议。相比2015 年版,2017版对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扩大了40倍;对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要求也扩大了10倍,超级电容器企业的要求则稍微宽松,只翻了1倍。不少企业无疑将“80亿瓦时”当作行业准入门槛,一时间整个动力电池行业陷入“恐慌”。在11月末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和《电池中国》网共同组织召开的“《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上,与会的50余家国内主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代表均表示,《征求意见稿》在产能、生产条件、技术研发能力等方面对动力蓄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研发能力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有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也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是面向所有在华动力电池企业,让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参与竞争,只有平等竞争才能真正激发行业活力。

回望2016年,电池及其上下游行业可以用“风起云涌”来概括: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导致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涨价、三星电池爆炸、动力电池规范的争议、三元的被禁等等,这些都是电池行业成长过程中短暂的插曲。出现问题,就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电池行业才能一如既往地砥砺前行。
 

延伸阅读:

8大数据解读2016动力电池配套市场格局

原标题:【盘点·2016】行业大事记之④:电池产业上下游重大事件一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行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企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