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印发:加快建设一批热电厂项目

2017-02-06 15: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装机热电联产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节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

一、完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

(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电力电缆、通信缆线、给水管、集中供冷供热管、真空垃圾管道、中水管道等六大类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管理。

(二)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交通、人防建设、地铁建设、各类地下管线专项建设规划,兼顾管廊的抗震、应急、防空、内涝等综合防灾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管廊的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

(三)加快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四)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土地成片开发区域,结合轨道交通、新规划市政道路、电缆隧道施工以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进行综合管廊建设。老城区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统筹安排管廊建设。

(五)已建管廊区域,符合条件的管线宜入廊;严格控制管廊以外区域新建管线。加快现有城市电网、通信网络等架空线入地工程。到2020年,全市完成30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调整水源供给结构,建成广州北江引水、北部水厂一期、牛路水库等饮用水工程,建设新丰江水库(万绿湖)直饮水工程,推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外调水,保障南沙等重点开发地区供水。

(二)建立应急供水水资源调度机制,建设北江引水工程,完善中心城区与从化、增城、番禺等区供水联网,逐步建立起全市分片联网、互为备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

(三)推进市内重要支流和城市水体水质好转,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三类,地下水水质维持稳定,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进一步做好流溪河、增江、沙湾水道、东江北干流等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四)提高城区供水安全保障,建设六大管网片区连通工程,构建安全供水格局。

(五)加快再生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排灌渠系工程。到2020年,供水能力达到890万立方米/日,城镇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续超过99%,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10%以下。

三、构筑电力保障体系

(一)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加强电网统一规划,合理分层分区,形成结构清晰、运行灵活、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网架结构。

(二)加强输电主干网架建设。适度超前做好全市500千伏、220千伏输电主干网架建设工作,满足大规模电力交换、电力供应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

(三)加快完善配电网和农村电网。重点推进城市外围新区及产业集聚区配套电网建设、老城区电网改造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保障城市化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电力供应。

(四)做好电力输送网络建设。加强“西电东送”主通道建设,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到2020年,新建(扩建)变电站93座,新增变电容量2495万千伏安,新增输电线路1850千米。

第五节 提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

一、加快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建设

(一)加快污泥干化减量设施建设,实现污泥处置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二)提升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加速完善已建成设施配套管网,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新、扩建工程。到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23.68万吨/日,中心六区新增污水厂内污泥减量处理设施1500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以上,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以上。

二、推进河涌综合整治

采取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推进广佛跨界河涌综合整治和列入首批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35条黑臭河涌整治,加快车陂涌、石井河、白海面涌、花地河、白坭河、江高截洪渠等污染河涌治理。

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35条黑臭河涌综合整治任务,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基本消除黑臭。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河涌水环境质量。

三、推进城乡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一)以城市生活垃圾和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二)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城乡垃圾处理服务一体化。

(三)健全生活垃圾生态补偿机制和物流调配机制,促进垃圾处理与收运一体化。从源头上推进垃圾减量,对餐厨垃圾、绿化垃圾等有机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四)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管理办法,促进垃圾回收利用。

四、加快垃圾资源化处理

(一)加快建成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萝岗项目)、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南沙项目)、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花都项目)、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增城项目)、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从化项目)、李坑综合处理厂、萝岗生物质综合处理厂等一批大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兼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

(二)完成卫生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中心相关处理设施改造,积极推动后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三)完善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加快建设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区。

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万吨/日,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4800吨/日,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率达4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的目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机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