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印发:加快建设一批热电厂项目

2017-02-06 15:5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装机热电联产电力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四、加强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多点支撑、产城融合、能级提升要求,推进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

着力打造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服务经济,打造形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立足广州、面向国际、发挥国家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自贸试验区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的优势,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高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白鹅潭经济圈、白云新城、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新中轴线南段商务区、黄埔临港经济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城市重点功能区,扎实有力推进各功能区内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各功能区发展实现突破,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五、完善战略通道和枢纽设施

发展国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市政道路网络工程,实现城市对外高速互达、城市内部互联互通,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战略通道和枢纽设施。

提升国家铁路主枢纽地位。到2020年,形成以广州、广州东、广州南、佛山西、棠溪站为主要客站,以广州北、南沙、新塘站为辅助站的“五主三辅”客运布局,远景增加增城站、机场站为辅助客站。打通广州铁路枢纽东西向通道,实现与粤东、粤西及环北部湾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完善城际轨道走廊,推动城际铁路直接接入中心城区,构筑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到2020年,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1815公里、230.7公里。优先发展以地铁为主体、新型有轨电车和轻轨为补充的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加快建设21条(段)、约550公里地铁线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全市域联通。

强化高快速路与机场、海港、铁路主要客运枢纽的联系,改善枢纽与周边地区交通衔接,建成“四环十九射”高快速道路网。“十三五”期间建设机场第二高速公路、花莞高速、广佛肇高速、广花快速、南中高速、番禺至江门高速公路(广中江高速公路)、湛汕高速公路、莲花山过江通道、新广从公路快速化改造、广州北部快线、广州至连州高速公路等高快速路项目,总长度约341公里。

六、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主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广州与佛山、惠州、东莞、中山、肇庆、清远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加快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港航水运等方面的综合交通对接,促进区域一体化,引领珠三角优化发展。

巩固、发挥现有七市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层面的工作对接机制,推动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争取建立省层面的协调机制,以及七市政府为成员的跨区域交通协调工作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重大事项。对跨区域重大交通项目,完善共同争取国家(省)支持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机制,争取国家(省)尽快批复项目,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对于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动工建设。

七、构筑绿色生态美丽广州

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市域重要支流和城市水体水质好转。到2020年,城乡集中式供水管网普及率100%,城镇供水水质合格率超过99%。西江、顺德水道、东江北干流、流溪河等主要供水水源水质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23.68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珠江广州河段丰水期水质达到Ⅲ类。

加快生态调蓄湖、湿地公园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岭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宜居宜业的山水城市。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第五节 指标体系

表3-1: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

第三章 重点领域

第一节 加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一、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

(一)以“四港双快”(空港、海港、陆港、创新港、快速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为龙头,进一步加强白云机场、广州港的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战略引导城市空间格局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一路”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以客内货外为基准,结合城镇建设合理布局客运枢纽,规划形成“一核一芯两极”客运枢纽布局。完善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佛山西站、新塘站、增城站、南沙站有机组成的客运枢纽体系,有序推进广州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南沙枢纽)、广州西部交通枢纽(芳村枢纽)、广汕铁路增城火车站(增城枢纽)、新塘枢纽、从化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三)差异化布局货运枢纽,按照“禁止区、限制区、发展区”的空间规划,优化整合形成以珠江口为主轴、围绕铁路货运通道和二环高速公路的“一轴一带”的货运场站布局,因地制宜整合提升货运枢纽。形成以江村编组站为主、南边站为辅的货运列车解编系统,以广州集装箱中心站、万顷沙物流中心、南沙港物流中心为骨干的货运枢纽体系。加强货运枢纽集疏运专用通道建设,强化枢纽内外便捷联系,构建货运枢纽与主要客货源地的快速连接通道。

(四)整体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构建以“广州北—白云机场”、南沙地区为代表的航空、航运、高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融合、海陆空三位一体、内外互联互通的战略支撑骨架,强化我市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地位。

二、加快航空枢纽建设

(一)加快完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完成一号航站楼国际流程改造工程、东跑道穿越滑行道,建成二号航站楼及其附属工程,实现枢纽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

(二)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第四、第五跑道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复合型航空门户枢纽。

(三)加快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联邦快递项目、穗佳项目、顺丰速运项目一期、第二国际货站的建设,推动完善枢纽货运功能。

(四)开展广州第二机场研究论证工作。

三、加快发展通用航空

(一)充分利用广州作为全国低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加快广州及周边低空空域划设及有效管理,推进低空空域便利化、商业化运营,打造全国低空空域管理运行服务先行区。

(二)吸引有实力的通用航空企业落户,重点发展商务飞行、短途客货运、低空旅游、警务飞行、医疗救助、农业生产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推进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民用运输航空相补充的通用机场布局体系。

(三)依托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建设南沙通用机场,打造白云机场商务航空服务基地,布局商务航空服务全产业链,构建商务航空服务网络,成为国内主要的商务航空营运中心。

(四)加快建立以广州为枢纽的省内直升机运营网络,构建完善广州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直升机网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机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