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国际正文

中非石油合作需要新思维!

2017-02-20 08:56来源:清泉能源SpringEnergy作者:陆如泉关键词:火力发电油气资源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两年,“一带一路”建设被炒得太热,以至于非洲这一传统的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合作重点地区受到了“冷落”。即便这样,非洲的兄弟们依然视中国为最可依靠的国家之一。

来源:清泉能源SpringEnergy(ID:gh_d2d409ccc786) 作者:陆如泉

以石油合作为例,去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非洲产油国的石油部长们、国家石油公司总裁们来华访问,拜会中国政府的能源主管部门和中国石油央企掌门人。比如,2016年4月,作为非洲第一大产油国的尼日尼亚,总统布哈里率领一庞大的高级代表团来访;2016年5月,莫桑比克总统纽西率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一行来访。企业层面的访问也很密集,2016年4月,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公司总裁到访中石油和中石化。而苏丹、南苏丹的政府特使和石油矿产部长们几乎是隔三差五来访。2017年1月,甚至到了南苏丹石油部长和苏丹总统顾问(前任石油部长)在同一天陆续到访同一石油央企的程度。

显然,这些非洲国家的共性需求是,希望进一步加大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力度,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领域,希望与中方进行“一体化”深度合作。其背后的动机不言而喻:低油价的“寒冬”折磨下,这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困难重重,亟待中国出手相处,期待中国企业进一步加大在当地的投资。

本人一直坚持,非洲的综合投资环境真的不赖,非洲兄弟对我们真的不错。我们在抓好“一带一路”的同时,真的不该“冷落”非洲。未来5年,中非油气合作的窗口期已再次开启,而且主动权在向中方倾斜。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深化与非洲的石油合作,需要新思维、新举措。

首先,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既有生产经营方式需要

梳理、总结和优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油气合作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并在新世纪的头10年形成了投资、储量发现、产量增长、管道运营和油气运销贸易的“黄金高峰期”,成为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非洲也成为中石油等石油央企跨国经营的重点合作区。但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来,随着南苏丹从原苏丹独立出来成为新的国家,以及西非、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油气合作势头有所抑制。

石油央企在非洲油气运营的特点是,一方面发挥央企自身集油气投资、工程服务、装备制造与国际贸易于一体的整体优势,在资源国当地进行上下游、甲乙方协同作战的“一体化”运作,油田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高效建成投产,实现现金流入和投资回报;另一方面,这种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投资运营模式实际上给资源国提供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帮助资源国建立起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中石油在苏丹、乍得、尼日尔均是类似上述的投资运营模式。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资本性支出累计已超过400亿美元,建成的油气年生产能力已超过5000万吨当量,非洲也已成为石油央企的海外利润中心,投资回报总体良好。

未来5年,随着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可以预见的是,非洲诸多处于经济和财政困境的资源国对中国企业的油气投资需求依然旺盛,“十三五”期间的中非油气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如何将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的“上下游一体化运作”、“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等投资方式梳理、提炼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并在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复制这种模式,是中国石油企业、特别是石油央企们进一步提升跨国经营水平所必须修炼的内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力发电查看更多>油气资源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