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无锡市“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2017年再淘汰电力落后产能19.8万千瓦

2017-02-20 16: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优化社会生产要素布局

全面落实《无锡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和《无锡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要求,按照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功能定位,和红线保护区生态空间管制要求,科学安排社会生产、生态、生活各要素,全面落实保护规定,确保开发建设文明有序。

实行建设用地、水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依据城市、区域、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各地区国土开发强度和高污染、高水耗、高耗能行业的规模限值。组织开展各市(县)、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对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明确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到2020年无锡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33%以内,建设用地地均GDP达到7.5亿元/平方千米。

严格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和农业,推动高耗水行业和企业的节水改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必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0.54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5%,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

大力开展节能降耗。重点抓好钢铁、能源、建筑、交通、消费等领域的节能降耗,突出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电力、钢铁、水泥、陶瓷、化工企业的节能节材管理。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科学配置公共环境资源

坚持“高轻优强绿”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超出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新增产能,实施过剩产能行业的减量置换,为“高轻优强绿”产业项目腾出发展空间,促进全市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目标发展。立足现有基础,继续化解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和新能源机车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纺织和服装产业等七大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构建循环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深入开展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园区废物资源化利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以能耗、水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强度为杠杆,撬动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转型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实施技术改造,实行工业集聚区企业废水和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提升企业产品水平和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的工作水平。加大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钢铁、水泥等行业兼并重组、调整优化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发展和品牌塑造力度,推动冶金加工业向特、高、优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加大工业园区的创建力度,“十三五”期间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完成循环化改造,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力争80%以上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新吴区要将无锡硕放工业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江阴市要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锡山区要将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宜兴市要推动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至少建成两个以上生态工业园区。滨湖区要推动无锡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

推动环保产业升级发展。发挥环保产业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双重功效,加大创新推动力度,努力将其打造成无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引擎。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着力在火电机组高效脱硫脱硝装备制造、高效实用环保催化剂研发、土壤污染修复设备生产等方面谋求突破。抓住“十三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聚焦太湖的有利时机,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攻关平台,积极从事水环境治理与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力争在水体氮磷污染治理与控制,缓释、长效、吸收率高的化肥生产,高效、低成本、无害化、资源化污泥处置利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蓝藻灾害的化解和资源化利用,黑臭、富营养水体的生态修复和长效管养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并形成新的产业链,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养出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企业。加大对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的创新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影响力,使其成为面向全国、通达世界的环保产业展销平台和无锡高科技环保产品的孵化器。鼓励支持互联网技术与环保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养环保电商新业态。重视环保产业优势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现有环保科技研发中心的作用,助推科技成长型企业做大做强。倡导差异发展,防止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鼓励有实力的环保企业积极从事规模型废旧家电拆解、资源回收和一般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为无锡的电子废弃物和一般固体废物寻找安全出路。

(二)实施综合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1.攻坚克难治水

当前,无锡入湖河道水质不理想,城区黑臭河道为数不少,太湖蓝藻危机隐患不容小视。“十三五”期间要在“治污水、保清水、供好水”上攻坚克难,力求取得突破。到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保持Ⅳ类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到2020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水平,富营养化水平较2015年有进一步下降;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和优于Ⅲ类水体的比例大于70%,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省考核要求。

(1)持续开展太湖水治理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太湖治理方案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坚持“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太湖水治理。

结合国家实施的新孟河江水送太工程,加紧实施相关配套工程,争取早日建成通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切实管控好望虞河清水廊道沿线无锡闸口,保持济太江水水质良好。开展太湖西岸入湖河道水质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对无锡段入湖河道进行全流程分区段水质监测和调查研判,切实摸清和找准影响入湖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地段和源头,对症用药采取坚决有力治理措施,消灭污染源头,确保入湖水质优良。积极拓展蠡湖、长广溪、太湖新城清水产流功能,不断提升该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

率先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且尾水排放对太湖水质造成影响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地表水Ⅳ-Ⅴ类的排放标准试点,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一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外排尾水必须达到和优于国家和省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对市域内所有入湖排放口再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清查,坚决封闭污水排放口。严格环湖旅游、水上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环境监管,依法取缔违法排污污染湖体的不法企业。统筹优化太湖水质保护与洪水调蓄机制,最大限度提升湖体的水环境容量水平。

加强湖泛的观测与研判,把握处置应对主动权。加大蓝藻高效打捞装备器材研制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提高蓝藻打捞效率和处置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市藻水分离能力达到5万吨/天,并形成以藻粉干化为主,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为辅的多途径蓝藻资源化利用体系。健全蓝藻、菹草打捞责任包干和考核奖惩制度,努力实现蓝藻、菹草的日产日清,避免对湖水造成二次污染。

(2)突出抓好河道治理

全面落实《无锡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围绕不断提高无锡“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水平,按照“属地负责、一河一策、协调推进、综合治理、确保达标”的工作原则,结合流域或控制单元特征及水文特征,以断面控制目标为导向,统筹推进控源截污、河岸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开展全市河道综合整治,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实现断面水质改善目标。

根据全省在太湖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试点安排,2016年起,启动建立分区、分级、分类、分期管理体系,形成全市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的管理体系,探索水生态监控、水生态健康评估、水质基准标准转化等三大技术支撑的新型水环境管理模式。总结借鉴国家水专项在无锡实践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水生态修复技术,大力提升无锡河道治理水平,探索见效快、运行维护简单的河道治理新模式。到2020年,江阴市重点完成利港河等15条、宜兴市重点完成漕桥河等31条、锡山区重点完成九里河等23条、惠山区重点完成五牧河等23条、滨湖区重点完成梁溪河等16条、梁溪区重点完成北兴塘河等44条、新吴区重点完成伯渎港等9条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市区重点实施38条黑臭河道的整治,2020年前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进一步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高标准完成城区剩余的108块达标区扫尾建设工程任务;对已建成的排水达标区进行全面复查验收,并针对复查发现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确保城区治理河道不反弹。

(3)大力畅通水系网络

水系不畅是造成无锡水质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进新沟河延伸拓浚、新孟河延伸拓浚、望虞河后续拓宽等引排通道建设工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科学测算太湖生态水位,开展调水引流,促进水体流动改善水质。统筹规划,围绕构建水畅水活的河网体系,有序实施拆坝建桥和清淤开河行动,争取多消灭一些断头浜,让全市域内更多河道实现互联互通。科学调度梅梁湖、大渲河泵站,促进老城区水体循环。

(4)加大企业水污染治理力度

围绕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挖掘减排潜力。2016年完成93家重点企业水污染专项整治。2017年底前,对造纸、钢铁、化肥、印染、制药、制革等行业,全面实施节水和治污技术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行业最严格的节水和污染控制标准。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大力挖掘尾水利用、中水回用对污染减排和环境容量提升的双重功能。积极推行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点对点的中水回用,特别是印染、造纸、钢铁、火电、电镀、线路板等行业间的中水回用,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2017年,全市城镇周边污水处理厂力争建成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中水回用取水点,为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提供便利。到2020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3%以上。

(5)加强水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建设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从家河到大河的全水系治理责任体系,并层层分解落实治理责任和目标。将治理举措和水质改善效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与评判,形成上下一起推动、社会共同关注的治水工作新格局。对水质不达标的河道实施挂牌督办、问责惩处,确保河道治理出成果、管理上水平、水质改善成常态。

强化通江入湖河道治理责任的刚性约束。全面执行国家、省对长江、太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规定要求,江阴市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各项规定,切实搞好入江支流和沿江企业(港口码头)的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打造滨江生态保护带,确保到2020年长江(江阴段)水质优良,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水。按照断面考核要求,严格实施“断面长”制,制定并实施水体达标方案,确保考核断面如期达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超低排放查看更多>燃煤电厂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