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煤气能源政策正文

《山西省“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印发:快速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

2017-05-23 14:1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电一体化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十二五”主要工作

“十二五”是我省煤炭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面对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严重困难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煤炭行业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完成了“十二五”各项工作,为“十三五”做好“革命兴煤”这篇大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1.积极应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煤炭经济有了新发展。

全省煤炭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煤炭20条”、“17条”和“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60条”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强对煤炭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分析预测,引导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加强煤炭企业与电力等用户的长期战略合作,推动落实“三省两公司”协调机制,建立了省内炼焦煤和无烟煤稳定运行协商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和我省一系列煤炭脱困政策,全省煤炭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了支撑和基础作用。

“十二五”比“十一五”,全省原煤产量增加46%,煤炭出省销量增加22%,实现销售收入增加254.91%,实现税费增加118.62%。“十二五”时期,煤炭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保持在55%以上。

2.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新转变。

全行业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全面创新实施隐患排查治理、事故约谈、干部带班、“不放心煤矿”挂牌等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工作承诺制,严格落实挂牌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问责,强化“五人小组”日常监管,完善了煤矿应急救援体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出台了瓦斯防治八项规定,全面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出台了防治水“十条规定”,严格监管重组整合矿井,实施了煤矿安全重点县攻坚战,全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开展“四不两直”专项突查,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十二五”比“十一五”,全省煤矿发生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5.22%和78.02%;“十二五”时期,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实现了“双零”以下目标,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由持续明显好转向稳定好转坚实迈进。

3.不断强化煤炭生产技术管理,煤矿生产水平有了新提高。

全面落实生产能力公告和生产要素管理制度,建立了生产要素动态核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严格煤矿开采技术管理,完成了生产煤矿图纸定期交换审查;出台了加强煤层配采管理、特殊条件下开采的技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制定实施了办矿企业、建设施工、煤矿管理、煤矿建设、现代化矿井、安全质量、技术装备、信息化等标准体系,促使全行业走上标准化管理道路。

“十二五”时期,对163座煤矿进行了能力核定;到2015年底全省541座生产煤矿全部完成了登记公告,全省生产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80%以上。

4.全力推进煤炭建设,煤矿现代化发展水平有了新提升。

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圆满完成,进入大规模整合改造和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需整合改造矿井多达788座,全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推进重组整合与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相结合,全力推进煤矿建设和现代化发展,矿井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全省煤炭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建成的现代化矿井为全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十二五”比“十一五”,煤矿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80%。“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煤矿729座、投产377座。

5.积极推进循环多元发展,产业转型有了新进展。

构建煤炭工业转型综改试验高端框架,编制了《转型综改试验区煤炭工业实施方案(2012—2015)》和每年度《转型综改试验煤炭工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建立了全行业转型标杆项目储备库;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和循环产业链条建设深入推进,积极推进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一批转型重大项目,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快;以“煤控电、煤参电、电参煤、组建新公司”为新模式,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快速推进,省内主力火电企业80%以上实现煤电联营,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大幅增加。非煤经济已经成为煤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特征的煤炭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

“十二五”比“十一五”,非煤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52%,非煤收入增加696%。

6.进一步加大煤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煤炭行业内生素质有了新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48户,省属五大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共投入科技创新资金511亿元,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70项。国家能源充填采煤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山西设立工作站,一批煤矿现代化综采新装备、煤炭绿色开采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连续举办了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推行“送教下矿”,健全了安全培训考核体系。五年来,省厅共组织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1.13万人,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41.74万人,培训煤矿班组长7.47万人,培养中专及以上专业人才22.2万人,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构建了全省煤矿劳动用工管理体系,积极化解煤矿用工矛盾纠纷,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全面推进煤矿变招工为招生,2015年全省煤矿变招工为招生3.68万人,比例达90%以上。

7.全面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煤炭科学发展有了新动力。

全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出台了《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山西省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为全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为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和突破,为推动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十二五”期间,共清费立税取消、降低和规范涉煤收费项目14项,实施了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制度;全省煤焦公路销售21项行政授权、9种运销票据和1487个站点全部取消;出台煤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煤矿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从63项精简合并为38项,开办煤矿企业由“六证”简化为“三证”;出台了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办法。

8.加大和谐矿区建设力度,煤炭现代文明发展有了新进展。

绿色生态和谐矿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全行业有11个煤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潞安集团6座煤矿、晋煤集团6座煤矿荣获“中国最美矿山”称号;全省煤炭系统完成造林13.8万亩,绿化面积1614.74万平方米。实施“以矿建镇”工作,推进了绿色和谐文明矿区城镇化建设。

幸福安康矿区建设成果显著。棚户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全行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由2011年的56.35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59.39万人。井下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数由2011年的3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40.1万人;累计赔付工亡残职工人数5353人,意外险支出1.98亿元。进一步健全煤矿井下工亡职工子女就学救助长效机制,累计有2597人次享受了企业就学救助、总金额达1100余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行业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从长远看存在“五个突出矛盾”。

1.煤炭现有产能过剩与新形成的产能集中释放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十二五”以来,受煤炭需求增速放缓、煤炭产能集中释放、非化石能源替代、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全省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显现。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矿总能力14.6亿吨/年,2015年省内煤炭消费和外调9.5亿吨,产能建设超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去产能的力度。

2.煤炭产业集中度偏低与整体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煤炭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全省煤矿主体企业数量和煤矿数量仍然偏多,2015年全省煤炭产量与内蒙古相当,但煤矿数量是内蒙古的2倍;我省五大煤炭集团所属332座煤矿产量之和仅与神华集团74座煤矿持平;省属大集团煤矿布局分散、地域交叉、管理层级冗余,尚未形成“一个矿区一个开发主体”的格局。

3.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矿企业资金紧张与煤炭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受煤炭市场下行、企业规模盲目扩张、融资成本提高等影响,煤炭企业成本逐年增加,利润逐年递减,负债逐年递增,债务风险加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稳定运营水平。煤炭企业涉足非煤产业多、规模大,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协同效应差,大而不强。煤炭企业社会负担重,办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职能给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