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评论正文

锂离子电池成本控制的现实意义

2017-06-26 09:35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关键词: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成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十世纪晚期国际政治领域最大的巨变莫过于柏林墙的倒塌导致美苏冷战的结束,如果说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仅仅只是影响到了国际政治和军事关系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和方式。

福利社会这个词原本是苏联发明并提倡的,当年以美国为首西方世界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并缓和西方国家社会内部的矛盾,在二战结束以后向民众大规模提供各种社会福利,从而形成当今欧美高福利的社会基础。

冷战结束导致共产主义在全球处于低潮,既然没有了东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欧美西方国家充满了所谓的制度信心,最直接后果就是资本力量空前强大从而在社会财富分配体系中的权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没有苏联这个相对的意识形态对标的存在,欧美资本集团干嘛要高薪养着“橱窗里的假人”(中产阶级)?因为全球化流动的资本+全球化的廉价劳动力+高科技进步,资本家可以配置全球的优势资源来获取高额财富,这就使得欧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整体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了。因此一遇到经济危机,老百姓的社会福利就是第一个被砍的目标。

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到欧洲乃至全球,至今依然没有结束的迹象。这次危机与以往经济危机一个最显著不同就是,掌握大部分社会财富的资本利益集团再也不愿意割肉来喂养底层民众,反应在宏观层次就是福利社会的崩溃,以及欧美“中产阶级日益(相对)贫困化”

近几年,“中产阶级日益贫困化”问题在美国受到广泛关注。《大停滞》的作者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教授泰勒˙考恩的数据表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人均工资翻了一番,而从1999年至2015年的16年时间里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仅仅增加了7%,如果扣除这期间美元数次较大幅度贬值,美国家庭的尤其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均收入实际上是负增长。美国中产阶级日益(相对)贫困化问题,笔者相信在美国硅谷或者东海岸工作过十年以上的华人中产工薪阶层都有深刻体会。

西方思想界普遍认为,美国和欧洲的中产阶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衰落轨迹,正是源于苏联的崩溃。所以,欧美中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的实质在于,冷战结束以后,劳动(脑力和体力劳动)在西方国家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比例下降了,资本力量从全球化获得了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贫富差距相对于冷战前扩大了,而最直接和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脑力劳动者(中产阶级,体力劳动者已无进一步压榨的空间)。

所以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绝非老百姓一时头脑发热,而特朗普能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正是因为美国白人中下层对当前现状的抗议和反击。

为了顺应这个“隐形”的全球性社会巨变,西方国家的很多商业经营模式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已经悄然改变。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调研一下那些与消费者最直接相关的国际商业巨头,比如麦当劳、宜家、家乐福、沃尔玛等等,它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很简单,它们的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廉价(外加标准化)!

就连一直是高大上的民航业,过去数年廉价航空在欧美和亚洲高速增长,欧美的廉航市场占有率在2014已经超过了30%,分析家普遍预计到2020年廉航在欧美市场将达到50%的市场份额。这是为什么呢?读者朋友们需要好好思考下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其实,如果看看日本汽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靠什么法宝打入北美市场的,就很清楚答案了。现在韩国汽车走向世界,仍然还是走日本的老路子,那就是廉价(高性价比)!

读者可能要问,中产阶级日益贫困化跟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模式有什么关系呢?笔者的回答是:关系太大了。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就必须顺应国际民生形势走廉价化的道路,才有可能被广大中产阶级消费者所接受,比如Tesla在ModelS上获得一定成功之后,必然会将发展重点转移到Model3这种平民版的廉价电动汽车上(价格目前仍然不亲民),因为Musk清楚地知道仅仅靠ModelS这种“高大上”的车型是不足以维持Tesla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廉价版电动汽车才是Tesla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当然这里的廉价是说在兼顾品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不是目前国内目前这种靠低价生存而忽视产品质量的做法。电动汽车的成本将来能否较大幅度地下降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电池系统的价格下探空间。

锂离子电池另外一个巨大的应用领域是储能市场,储能电池的成本考核指标甚至比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更加苛刻,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蓝海论”已经炒作了好几年,目前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根本原因。

笔者个人认为,放眼全世界目前恐怕只有也仅有中国人才能将一个制造产业做到白菜价,但前提条件是我们能否在提升电池品质和性能的前提下,在性价比上获得针对韩国的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笔者坚信未来全球锂电产业的重头和希望必将非中国莫属,这绝不是由于满腔的爱国热忱,而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锂电行业发展客观规律的研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成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