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技术正文

【干货】近10年锂硫电池领域的11个重大突破(内附经典PPT一份)

2017-09-18 10:15来源:新能源Leander关键词:锂硫电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图11-3.Li2S8与PD反应前后的7LiNMR光谱

(a)理论计算值;(b)实验获得值。

研究团队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与核磁共振(NMR)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实了Li-S电池中的锂键理论。锂多硫化物和Li-S正极材料之间的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源自于富电子的供体(例如:吡啶氮(pN)),而支架材料的诱导作用和共轭作用使其得到进一步地增强。7LiNMR光谱中锂多硫化物的的化学位移被认为是锂键强度的定量描述,实际的电化学测试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理论。

(通讯作者:张强)

上述文章部分通讯作者及其简介:

LindaF.Nazar,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教授,是一位世界电池领域的女杰出科学家,主要研究储能材料和固态电化学材料,2009年曾经获得国际电化学会电池部研究奖,2010年获得加州研究所摩尔杰出学者奖,2011年获国际锂电池学会奖,2011年获国际纯粹化学会化学工程杰出女性科学家奖,2011年琳达˙纳萨尔博士被评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2014年入选汤森路透的高引作者。

崔屹,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200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以及应用在能源存储,太阳能电池,催化,水和空气净化;二位层状材料;拓扑绝缘体;纳米生物学。

张跃钢,研究员。1981年至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曾于日本电气基础研究所、斯坦福大学、英特尔公司从事科学研究,现任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自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申报中组部千人计划,并于2012年2月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

高学平,男,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化学电源的基础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摘录论文10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在Angew.Chem.Int.Ed.,EnergyEnviron.Sci.,Adv.Mater.和Adv.EnergyMater.等期刊上。论文共被SCI他人引用9000余次,h指数52。其中,有13篇文章入选ESI近十年高引用论文。连续入选2014和2015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上海软科与爱思唯尔(Elsevier)于2016年发布的“全球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获2003和2015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

王春生,马里兰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教授。1995年获得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在2007年加入马里兰大学之前,2003-2007年在田纳西技术大学化学工程系任助理教授,1998-2003年在德克萨斯农机大学的电化学系统和氢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上。

万立骏,物理化学家。1957年7月生,籍贯辽宁大连。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目前仍兼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张强,汉族,1984年出生,黑龙江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获得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等荣誉,是一位富有亲和力和卓越科研能力的青年教授。

附一份经典锂硫PPT

原标题:近10年锂硫电池领域的11个重大突破【附经典PPT一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硫电池查看更多>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正极材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