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二、Joule: 通过分子工程制备水分解和二氧化碳还原功能器件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孙立成教授团队在Joule杂志发表综述论文“Device Fabrication for Water Oxidation, Hydrogen Generation, and CO2 Reduction via Molecular Engineering”。全文总结了通过分子工程制备电驱动和光电驱动的水分解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功能电极的各种策略。综述对水分解器件制备策略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详细的阐述了包括水氧化、产氢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在内的多种分子器件模型,并且根据催化剂在电极材料(包括导电基底、染料敏化半导体和窄带宽半导体)上的负载方法对分子器件进行了清晰地分类,对今后太阳能燃料分子器件研究提供了一定指导意义。
Hong Yang课题组: 利用配位化学原理成功制备出了一系列骨骼清奇的二维钯纳米结构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Hong Yang课题组利用配位化学原理实现了对钯纳米晶体生长的精确调控,成功制备出了一系列骨骼清奇的二维钯纳米结构。
三、Macromolecules:在聚合诱导自组装过程中通过拓扑工程控制两亲性
近日,清华大学袁金颖教授、危岩教授、燕立唐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在Macromolecules期刊上发表题为“Controlling Vesicular Size via Topological Engineering of Amphiphilic Polymer in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的文章。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霍猛和化学工程系博士生徐子阳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该文中,研究人员报道了利用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通过两亲性共聚物憎溶剂嵌段的拓扑工程实现尺寸可调的聚合物囊泡制备的方法。设想每种单体都具有其特定的分子体积和形状,通过改变两种单体的投料比人们可由RAFT共聚反应简便地制备出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共聚物分子。分子拓扑结构的差异可能使人们获得具有可变链堆积密度和可调纳米结构的组装体。在本文中,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通用和模块化策略,该策略通过调节疏溶剂嵌段的拓扑结构来调节囊泡大小。
PDMA-b-P(BzMA-co-SMA)-88k-x(x = 0, 20, 40, 60, 80, 100)的DLS和TEM表征结果。
(a)PDMA-b-P(BzMA-co-SMA)-88k-x的DLS曲线;
(b)PDMA-b-P(BzMA-co-SMA)-88k-x的数均水合动力学直径随SMA质量分数变化的趋势图;
(c-h)PDMA-b-P(BzMA-co-SMA)-88k-x的TEM图像:(c)x = 0,(d)x =20,(e)x = 40,(f)x = 60,(g)x = 80,(h)x = 100。
四、Angew. Chem. Int. Ed.: 从对称破裂到揭开Au13Cu2纳米团簇手性的起源
近日,在厦门大学郑南峰教授课题组和Boon K. Teo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的带领下,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合作,报道了一种通过配体的不对称排列破坏(降低)非手性金属内核的对称性来合成手性纳米团簇的方法,并对所合成的手性Au13Cu2团簇的手性来源进行了解释。他们使用非手性二膦(DPPP)与巯基吡啶混配体,得到的是一对外消旋体[Au13Cu2(DPPP)3(SPy)6]+,难以分离;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发现外消旋的Au13Cu2团簇的两种手性构型与其使用的双二苯基膦丙烷中C-C-C链的取向有直接关系,在合成中直接引入了手性双膦(2r,4r/2s,4s-BDPP),使得双膦配体中C-C-C链的取向可以通过手性季碳的绝对构型得以固定,得到了100% 光学纯R或S构型Au13Cu2团簇[Au13Cu2(2r,4r-BDPP)3(SPy)6]+和[Au13Cu2(2s,4s-BDPP)3(SPy)6]+。此外,他们还结合结构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了该团簇的手性主要源于巯基吡啶(非手性配体)的不对称排列,而手性双膦配体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空间位阻以稳定巯基吡啶的不对称排列,并不直接贡献于团簇的手性光谱信号。该研究为制备内核为非手性的手性金属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并为解释手性纳米材料的手性来源提供了很好的模型。相关成果以题为“From Symmetry Breaking to Unraveling the Origin of the Chirality of Ligated Au13Cu2 Nanoclusters”发表在了Angew. Chem. Int. Ed.上。
图1 [Au13Cu2(DPPP)3(SPy)6]+的结构图
a)对映体对[Au13Cu2(DPPP)3(SPy)6]+(左:2-R;右:2-S)的分子结构;
b-e)从Au13(b)的Ih到Au13Cu2(c)的D3d到Au13Cu2(SPy)6(d)的C3到[Au13Cu2(DPPP)3(SPy)6]+(e)的C1的对称破裂。橙色代表Au,绿色代表Cu,粉红代表P,黄色代表S,蓝色代表N,灰色和淡蓝色代表C。为了清晰起见,省略了所有的氢原子。
五、Chem: 弹性木头碳海绵
近日,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和李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谢佳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通过可扩展和可持续的自上而下的方法,直接从天然轻木制造高度轻质和可压缩的木炭海绵。化学处理从木材细胞壁去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直接将格状刚性木结构转化为弹簧状可压缩层状结构。木炭海绵作为应变传感器展现了优越的机械性能和灵敏的电响应性。该成果以“Scalable 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toward Highly Compressible, Anisotropic, Lamellar Carbon Sponge”为题发表在期刊Chem上。
图1 脆性WC和高可压缩WCS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由于独特的拱形分层结构,WCS具有各向异性的机械性能并且具有高度的可压缩性。
图2 化学处理后天然轻木的化学结构演变
(A)化学处理后天然轻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变化。
(B)化学处理时未碳化前体的组成变化。
(C)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变化。误差线表示三组数据点的标准偏差。
(D-G)天然木材的SEM图像。
(H-K)经处理后木材的SEM图像。
六、Joule: 王敦伟团队提高氮化钽光裂解水稳定性
在美国波士顿学院的王敦伟实验室,何昱旻和马培艳等发现在氮化钽纳米管阵列上通过水热的方法沉积氢氧化钴(Co(OH)2)纳米薄片能有效提高氮化钽光氧化水的光电流密度以及稳定性。氮化钽本身在光氧化水条件下极不稳定,与此同时光电流密度会快速下降。恰恰相反,在沉积了氢氧化钴纳米薄片后,氮化钽的光电流密度随着光氧化水的时间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之上,沉积另一种高效的氧化水催化剂(Co-Pi)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电流密度。当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不会发生。对于氮化钽和氢氧化钴间界面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一个光诱导形成的界面减弱了费米能级钉扎效应,从而改善了光激发电子-空穴对在表面的复合,与此同时加快了光空穴的传导,从而减少了自氧化副反应的发生。这个界面被解释为在光氧化水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引导生成的Ta-O-Co键。这个发现表明了利用催化剂与半导体间的反应来提高光催化剂性能的可行性。
(A) 示意图表明氮化钽本身在光氧化水条件下的自氧化以及在沉积了氢氧化钴后在光氧化水条件下形成新的界面。(B)沉积了氢氧化钴后氮化钽的光电流密度随着循环伏安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类似的现象在电流密度-时间的曲线中也可以观察到,见(C)。
七、Science:烷基砜试剂推进自由基偶联反应模块化
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TSRI)的Phil Baran教授课题组从市售1-苯基-1H-四氮唑-5-硫醇(6)出发,通过简单的化学转化引入多种官能化的烷基,得到多种苯基四氮唑砜(PT-sulfones)砌块,并利用Ni催化烷基砜与芳基锌试剂的自由基偶联反应高效实现了C(sp3)-C(sp2)键的偶联,可以构筑复杂化合物特别是氟烷基化合物。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上,共同第一作者为Rohan Merchant、Jacob Edwards和Tian Qin。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9日消息,新型钠电研发和产业化及储能微电网系统集成双项目签约活动在南京江宁开发区举行。项目负责人周锡卫董事长是能源领域的资深专家,他领导的钠电池技术团队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2月分别在工厂级生产线成功完成了-40℃环境及10C放电与5C充电低温大倍率产品,并且循环寿命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楚能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签署了协议,自2025至2029年间合计向其销售15万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合同总销售金额超50亿元。具体情况如下:5月9日晚间,龙蟠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慕尼黑当地时间5月7日,全球瞩目的2025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拉开序幕。作为融捷集团旗下新能源事业板块的核心企业,融捷能源(YoungyEnergy)携多款明星产品亮相,涵盖72Ah至587Ah全容量电芯矩阵、1P52S/1P104S电池PACK、多款工商业户外储能柜及5MWh液冷储能电池舱等,为欧洲市场提供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上午,厚生新能源重庆基地首线投产暨二期开工活动举行。重庆厚生基地位于铜梁高新区,占地580亩,总投资65亿元,规划年产能近30亿㎡隔膜。一期首线已投产,剩余产线将于2025年陆续投产,一期达产后将年产锂电池隔膜12亿㎡;二期计划2027年底全部投产。项目由江苏厚生新能源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0日,浙江嘉兴奥力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制造项目在黑龙江五大连池市经济开发区奠基。项目由嘉兴奥力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8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PACK及储能柜组装能力。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9亿元,
2025年5月7日-9日,欧洲最大的电池和储能系统展览会——EESEurope2025在德国慕尼黑展览中心盛大举行,此次展会共超800家国际企业参展,覆盖电池技术、储能系统、电网集成及商业应用全产业链。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北京金风零碳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金风零碳”)携多款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精彩亮相。《欧
德国当地时间5月7-9日,海辰储能携旗下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欧洲智慧能源展(ThesmarterEEurope),重磅发布了专为欧洲市场定制的欧版#x221E;Power6.25MWh2h/4h储能系统。该系统凭借极致安全、极易适配、极易维护、超高效益和环保引领五大特性,成功解锁“容量、场景、环保”多重限制,助力欧洲能源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程并网性能测试服务、应对碳关税壁垒的新型储能产品碳足迹监测溯源技术及碳抵消策略研究招标公告发布,(项目编号:CG0200022002032266)。本招标项目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发布2025年来宾市基站“氢光储”发电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比选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拟采购2套甲醇氢能发电机设备(包括甲醇氢能发电机MPT-2S、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电池机柜及光伏发电等设备)及针对发电设备为期5年的维保服务(包含安装,日常运行,巡检及
1月4日,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磷酸铁锂产品成功出货,为中国铁锂厂海外最先开始量产的企业。据了解,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达12万吨,一期3万吨的年产能已建成,二期9万吨的产线建设也已蓄势待发。且公司已与LGES、BlueOval等国际顶级电池制造商锁定五年期供应协议。24年12月,常州锂源及亚太
7万元/吨后,碳酸锂价格还在更剧烈地下跌。5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跌1400元/吨,五一节后三日降幅超1800元/吨,现来到6.5万元/吨的关口。而期货价格已经跌破6.5万元/吨。5月8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6.3万元/吨,刷新历史最低。此前,7万元/吨被业内视为碳酸锂价格的成本线,但即便在目前击穿成本
盖房子用的水泥能用来发电,还能当成“电池”储能。东南大学9日发布最新科研成果,该校科研人员研发出仿生自发电-储能混凝土,将高能耗的水泥变为“绿色能量体”,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助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
日前,南漳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新能源材料磷酸铁全产业链配套堆渣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达110亿元,于2022年5月正式签约落地南漳县,项目分两期建设,涵盖硫磺制酸、湿法磷酸、磷石膏处理、合成氨等装置,一期和二期产能叠加后将实现年产磷酸铁20
4月25日,四川省天府锂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矿产资源勘查、非煤矿山矿产资源开采、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由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后者是四川省自然资源领域省管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集团资产总额近343亿元。可以说,新公司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与能源电力领域领军企业深度融合,4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带队赴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推进合作交流,并与南方电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座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李立浧,
2024年,由于此前产能迅速扩张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未解决,锂电产业产能建设进入“理性期”,主要表现为投资放缓,产能扩张减速。进入2025年一季度,各领域的产能投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少数头部企业扩产态势不减,更多的企业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削减项目,回笼资金。四巨头“悬崖勒马”去年
4月21日以来,碳酸锂期货价格再次连续大跌!21日跌破7万元/吨心理防线,22日跌破6.9万元/吨,23日一度跌破6.8万元/吨。海外矿价下跌,美国关税带来的需求增量担忧,以及宁德时代“钠电池”的量产与技术替代,这三大因素的叠加导致碳酸锂市场接连遭遇成本坍塌、需求未卜、技术替代的“打击”。下一步,
2023年8月17日,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对电池企业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严格约束,涵盖碳足迹、回收责任、材料使用、安全标准等多个维度。其中,储能电池属于工业电池范畴,从时间节点来看,进入欧盟市场需要在2026年2月前提供产品碳足迹报告。具体来看,欧盟新电池法要求电池制造商必须提供包括电池材料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有19所院校新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103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27个省市。文件显示,有南京理工大学、营口理工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合肥理工学院、淮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2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全固态电池高容量正极材料取得重要进展。资料显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低温性能优异以及高安全性、长寿命等优点,解决了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易燃易爆等一系列问题,展现了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领域的应
5月29日,中国能建2024年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储能新产品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主办,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科技”)承办。来自业内专家学者和集团内部先进企业的
天力锂能4月16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接近往年水平,暂未研发锂硫电池。
2023年是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走向海外的一年。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落子提速,电动汽车市场减速的背景下,2024年将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白热化的一年,中韩两国电池之争“厮杀正酣”。(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起点锂电ID:weixin-lddsj作者:张清辉)2023年,中企拉大了与韩企的差距,前者市占率已突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