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项目5:中低压交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解决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及大数据中心等典型直流负荷高效配电问题,突破中低压交直流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瓶颈,攻克多电压等级交直流配用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难题,填补山西在中低压交直流配电网领域的空白,带动大数据中心、直流配电关键运行设备及保护系统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研究内容:研究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交直流配用电系统电压等级序列及典型供用电模式;研发满足中低压交直流配用电系统要求的直流断路器、数据测试计量和传输、交直流变换装置等关键设备;研究多换流器并网及多电压等级交直流配用电系统的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研究多电压等级交直流配用电系统保护方法与关键技术;开展技术集成化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交直流变换装置额定电压不小于10kV,容量不小于100kW;直流断路器额定电压不小于10kV,开断电流不小于1kA;示范工程应至少包含中压(10kV或以上)和低压两个直流电压等级,电压允许偏差控制在±10%,直流容量不小于100kW;交直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大于99%;降低配电网损耗5%以上。
项目6: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
研究目标:研究开发国际领先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建立8MW海上风电机组工程示范,引领我国大兆瓦海上风机开发。
研究内容:研发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技术;叶片联合开发和载荷计算技术;紧凑型性传动链研究;研究风电增速齿轮箱设计、制造、热处理及试验平台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功率永磁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主轴承、变桨偏航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应用研究及铸锻件等关键结构件研究;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塔筒设计研究;机组及部件的运输、海上风机的安装调试工艺;海上风电机组载荷特点分析以及对机组功率曲线、固有频率及塔筒根部动态应力测试。
考核指标: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功率8MW,设计使用寿命25年,工作环境温度-10℃-+40℃,满足海上盐雾工作环境;完成机组设计评估认证;建设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示范工程。
项目7:风电机组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完成风电机组智能化测量,实现发电效能提升,掌握载荷智能控制、风电机组电网友好性控制等关键技术,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建设示范工程,装机容量50MW的风电场,预期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约300万元/年。
研究内容:研究风电机组智能化测量技术,包括整机振动模态测量、整机载荷测量以及齿轮箱和主轴承载荷、激光雷达测风、叶片变形测量等;研究风电机组智能发电性能提升技术;研究风电机组智能载荷管理技术,提供机组的风能利用效率;研究风电机组电网友好性控制技术,包括故障穿越(低电压、高电压)、次同步振荡抑制、电压频率可调控等。
考核指标:开发智能化风电机组激光测风雷达,探测距离10m~200m,风速测量范围±70m/s,风速测量精度≤0.1m/s;开发在线振动模态监测及载荷测量设备,采样精度不低于16bit,采集通道不小于16路,采样频率不低于64kHz,载荷测试精度满足0.1mV/με;开发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器,可抑制频率在95%基频以下的次同步振荡,次同步谐波抑制率达95%;开发智能控制系统,预期提升发电量5%以上,降低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载荷5%~10%;建设示范工程,实现产业化。
项目8:数字化光伏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开发
研究目标:建立一套适合于光伏制造企业的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制造系统,从数据收集、处理,到相应的管理机制,将各个结点模块化,使之可在整个行业推广应用。提升我省光伏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研究内容: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传感器网络的技术开发;相关生产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技术开发;中央大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确定影响生产过程的质量因子种类及各因子间的水平大小;质量因子分析数据模型的构建;数据库的建立和计算软件的优化应用。分析多变量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数据和变量的消减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
考核指标:新增数据采集点50个以上;建立独立的数据存储系统;开发专用的数据分析系统;建立适合光伏制造企业的DOE模式,减少实验成本20%以上;关键工艺步骤全部实现SPC控制;提高工序过程能力稳定性,CPK指数提升至1.33;在技术开发项目中全部应用FMEA方式,在事故处理中全部应用8D模式;设备OEE达到85%以上;建设省部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一家。
项目9:新型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材料
研究目标:通过开发出与同期进口技术水平相当的产品,替代进口,逐步占领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开发目前行业广泛应用的贵金属的替代材料,以期降低光伏用导电材料的成本。将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导电材料采购成本降低10%以上。
研究内容:研究贵金属替代新材料的工艺理论;探索高均一度的可重复、可靠的导体材料制备技术;开发铅系玻璃中铅元素的替代材料;研究无铅玻璃体的制备技术;研究环境友好、印刷性能优良的有机载体制备技术;烧结过程中金属半导体接触的机理研究;低表面态太阳能电池烧结工艺开发。
考核指标:量产产线一次印刷厚度:28-45μm;浆料固含量:91.00±1.0%;第四次透网细度:≤10μm;粘度:50-140kcps(1RPM,25°C);焊接拉力:≥3N;量产太阳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大于等于22%;形成年产30吨导电浆料的产能。
(三)新能源汽车领域(1项)
项目1: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
研究目标:整合国内优秀的氢燃料电堆资源,完成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开发应用,具备国内先进水平,实现氢燃料电池中重卡产业化,建成与技术要求相匹配的自动化生产线,促进地区氢燃料汽车产业链落地。
研究内容:研究中重卡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匹配、能量管理、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技术;研究燃料电池系统安全控制技术、整车综合热管理技术;研究燃料电池中重卡汽车整车优化设计和集成技术;开展燃料电池中重卡汽车动力系统与整车工程化开发;建立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开展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装车示范运行。
考核指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额定功率≥35kW,低温启动≤-20℃,装车使用寿命≥5000h(实车测试≥1000h,根据系统实测数据测算寿命)。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的防燃防爆装置,准确判别燃料电池系统发生热失控的临界条件,热失控探测时间≤1秒,控制整车燃烧爆炸风险。开展整车优化匹配,实现0-50km/h加速时间≤20秒,最大爬坡度≥20%。研发氢燃料电池进气系统、整车结构、能量回收等多领域协同技术,实现氢耗≤8.0kg/100km(工况法),续驶里程≥400km(40km/h等速工况法),30分钟最高车速≥80km/h。开展小批量示范运行,实现装车应用不低于5辆。
(四)煤机装备领域(2项)
项目1:煤矿数字化综采装备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示范
研究目标:研究开发国际先进的煤矿数字化综采装备与系统,建立煤矿数字化综采装备与系统示范工程,保持我省煤机装备开发水平的国内领先地位。
研究内容:构建综采装备数字化模型及实时数据驱动的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虚拟现实系统;研究综采成套装备生产过程时空运动学、动力学行为以及工作面直线度智能控制;研发综采装备智能感知技术及机载数字化传感器,机载数字化传感网络;研发采煤机精准定姿定位、截割高度、推进路径等自适应调控关键技术与数字化系统;研发刮板输送机传动链新型智能限矩技术与装置、智能型链环;研发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状态自适应调节、液压支架群直线度调节、高压大流量高水基比例控制等智能化技术与数字化控制系统;研发综采工作面“人—机—环境”物联网技术与系统、综采成套装备协同调控等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基于云平台的数据挖掘技术与远程故障诊断、顶板运动状态预测、瓦斯及煤尘风险评估及预测等技术与系统。
考核指标:采煤机实现智能调高,误差小于±5cm;工作面直线度智能控制精度小于±5cm;刮板输送机安全保护限矩响应时间不大于10ms;数字化协同控制降低割煤循环时间不少于5%;传感器具有故障自诊断和信息交互功能,功耗不大于100mW;物联网交互服务平台数据更新时间不大于1s;异常信息上报到控制中心时间不大于20s;远程诊断接入并发数大于1000路,响应时间小于10s。建设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1项。
项目2:数字化综合掘进系统集成及示范
研究目标:研究综掘工作面循环交替支撑掘进支护工艺和掘进智能控制技术,实现掘进系统集成化、掘锚作业平行化、掘进工作面少人化作业,实现井巷掘进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
研究内容:研究综掘工作面掘锚分离和掘、支、锚、运同步作业工艺;研究交替临时支护、顶板压力智能监测与自动补液技术;研究掘进机智能截割控制、支护装备智能搬运、健康诊断等关键技术;研究综掘工作面装备数字控制、无线网络通讯和空间三维扫描可视化技术;在煤矿掘进工作面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掘锚分离、平行作业;定位精度≤2cm,测量距离≥100m,纠偏精度(偏离设计中线误差)≤±5cm,智能截割边界控制误差≤10cm,掘进效率提高30%。
(五)节能环保领域(3项)
项目1:节能型烟羽消除的烟气深度净化技术
研究目标:研究烟羽及其污染物耦合脱除的换热吸附关键技术;开发高效烟气换热装备;建设300MW发电机组烟气脱白示范项目;制定山西省烟气脱白标准。
研究内容:烟气凝变高性能换热技术及其装备研制,集成对流换热、相变换热、吸附换热等理论,设计高效新型换热器;基于烟气凝变的SO3、PM10和熔解盐等污染物控制策略;新型高效换热器积灰腐蚀控制技术;烟气脱白监测监控技术;建设300MW发电机组湿烟羽消除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研制高效烟气换热器,换热系数提高20%以上;建设300MW发电机组等级以上的湿烟羽消除示范工程;节水率大于70%;在SO2、NOX和粉尘超低排放基础上,SO3、PM10和熔解盐等污染物减少50%以上;制定适合山西环境的烟气脱白标准。
项目2:粉煤中温快速床燃烧技术及示范
研究目标:研究开发国际领先系列粉煤中温快速床锅炉,建立粉煤中温快速床示范工程,保持我省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发水平的国内领先地位。
研究内容:研制粉煤快速床锅炉关键部件,如碎煤机、筛分机、高效分离器等关键设备;建立粉煤快速床锅炉设计导则;分析快速床燃烧条件下污染物生成规律,开发炉内高效脱硫和低氮燃烧技术,研发深度净化技术;建设粉煤快速床锅炉技术工程示范并创建粉煤快速床锅炉运行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发电容量为6~200MW和供热容量为28~232MW的系列粉煤快速床锅炉,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在燃用劣质煤条件下260t/h等级粉煤快速床锅炉效率大于90%;燃料制备系统厂用电率不超过0.3%;锅炉原始NOx排放低于50mg/m3,SO2低于35mg/m3,钙硫摩尔比小于2。
项目3:煤、焦特性与高炉冶炼匹配技术及工程示范
研究目标:开发山西焦煤独特性指标体系,提出不同规格高炉适用焦炭本质质量指标,完成适应不同规格高炉焦炭生产工程示范和专有配煤系统示范,引导焦化企业正确使用炼焦煤资源,引导钢铁企业使用适宜质量焦炭,有效降低焦炭、钢铁企业生产成本。
研究内容:山西焦煤及各类煤细化分类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焦炭在不同规格高炉环境下的应用模拟;山西焦煤焦炭质量与焦炭冶炼性能预测系统开发;适应于不同规格高炉用焦炭本质质量的专有配煤系统开发。
考核指标:建立1-2个山西焦煤炼焦煤独特性评价指标;建立1个不同规格高炉用焦炭的模拟模型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1套适用于高炉用焦炭本质质量的配煤系统及焦炭产品多元化调整方法;完成1个煤、焦特性与高炉冶炼匹配工程示范。
二、新材料产业(6项)
(一)特殊领域用高性能钢铁材料领域(2项)
项目1:高性能不锈钢及镍基合金材料
研究目标:瞄准国际不锈钢领域发展方向,围绕资源节约型不锈钢、特殊领域用高性能和高功能性不锈钢材料技术前沿,以满足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应用研究和制备技术研究,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批量应用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合金设计优化、耐腐蚀机理、功能化机理、多因素协同作用及对组织性能影响等;与用户需求和服役环境相关的应力腐蚀、焊接等,重点研究开发石化用高耐蚀高强度高钼奥氏体不锈钢、油气开采领域用耐蚀不锈钢、热核聚变堆用不锈钢、生物医学与高性能医疗器械用不锈钢、电子领域用高品质无磁不锈钢、太阳能发电领域用不锈钢、城市地下管廊用不锈钢、高速列车车体用不锈钢、石化行业用镍基合金等高性能材料。
考核指标:突破高性能不锈钢及镍基合金材料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瓶颈,掌握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关键制造及应用共性技术,包括生产工艺规范和产品标准,产品满足服役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批量应用与示范。
备注:本项目未设置具体技术指标。鼓励省内外研发力量与我省产业单位联合开展相关领域应用研究。项目申报时,需明确研究成果和产品种类,制定相应产业化目标和相应技术考核指标。经专家评审等程序,根据申报项目情况,遴选适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
项目2:高性能特殊钢材料
研究目标:为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围绕能源用钢、汽车与轨道交通、船舶、建筑及机械制造用钢等领域,以“低成本、高效率、生态型、高性能”为目标,着力研究解决制约产业升级的共性及关键技术瓶颈,引导用户使用强度更高、寿命更长、综合性能更好的高性能特殊钢材料,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规模化应用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合金设计优化、多项组织控制、强韧化机理等;高洁净度冶炼、无偏析凝固控制和无开裂热加工等,重点研究开发水轮发电机用系列热轧磁轭和磁极钢、油汽开采用高强高耐蚀无磁钻具用钢、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硅钢、低温高压服役条件下高强度管线用钢、低成本液化天然气储罐用超低温钢、苛刻环境下高速轮轴用钢、轨道交通用高强韧高耐蚀耐候钢、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用高磁感取向硅钢、煤矿刮板运输机用耐磨钢等高性能特殊钢材料。
考核指标:突破高性能特殊钢材料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瓶颈,打造国内顶尖的特殊领域用高性能钢铁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关键制造技术,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规模化应用与示范。
备注:本项目未设置具体技术指标。鼓励省内外研发力量与我省产业单位联合开展相关领域应用研究。项目申报时,需明确研究成果和产品种类,制定相应产业化目标和相应技术考核指标。经专家评审等程序,根据申报项目情况,遴选适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
(二)轻质合金领域(2项)
项目1:低成本高纯镁的提纯精炼装备、工艺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目标:高纯镁在军工及贵金属冶炼中广泛应用,开展高纯镁的提纯精炼技术及设备研发,提高高纯镁锭的质量与技术含量,实现降低生产中废气废渣的排放。建设新型生产线,降低生产中废气废渣的排放,以满足当前市场对高纯镁的需求。本项目基于镁锭纯度的技术与装备改进,综合提升山西省镁合金及相关产品质量,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山西镁产业的健康发展。
研究内容:研发全过程高真空提纯精炼设备;优化改进高纯镁提纯精炼提纯工艺,探讨温度、真空度等多因素与高纯镁杂质含量之间关系,实现高纯镁杂质种类与含量的精准控制。建设高纯镁生产的全流程集成优化平台。
考核指标:
1.研发高纯镁真空提纯装置一套;
2.开发99.99%特纯镁锭精炼工艺,其中杂质含量Si≤0.0035%,Al≤0.002%,Mn≤0.0015%,Fe≤0.0015%,Ni≤0.001%;
3.实现99.98%镁锭产业化生产,其中杂质含量Si≤0.006%,Al≤0.003%,Mn≤0.003%,Fe≤0.0025%,Ni≤0.0025%。
4.建成出高纯镁生产的全流程集成优化平台
5.建立低成本高纯镁的提纯精炼装备、工艺、应用及其产业化示范基地。
项目2: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设计与制备
研究目标:针对镁合金的应用问题,发展镁基材料的多尺度设计平台与应用技术,开展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设计与制备,开发出具有高强、高模量、耐热等性能的新型高性能镁合金,拓展镁合金的实用性能,促进镁合金在更多领域中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多尺度设计平台与应用技术,开展高强铸造镁合金、高模量铸造镁合金、耐热镁合金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建立合金中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联系,发展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设计准则,开发出满足应用需求的低成本、高性能铸造镁合金。
考核指标:
1.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不含稀土铸造镁合金指标为抗拉强度大于330MPa,延伸率不低于8%;稀土铸造镁合金指标为抗拉强度大于350MPa,延伸率不低于5%;
2.高强耐热镁合金:要求在250℃,抗拉强度大于240MPa,延伸率大于8%;在250℃/120 MPa条件下,蠕变速率低于1×10-8 s-1;
3.高模量铸造镁合金:弹性模量E≥55GPa;抗拉强度大于280MPa,屈服复合强度大于180MPa,延伸率大于3%;
4.建立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生产和应用示范基地
(三)先进前沿碳材料领域(2项)
项目1:碳纤维复合材料规模化工程应用技术及示范
研究目标:依托山西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基础,以我省国产碳纤维下游应用为核心,围绕海洋装备、民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压力容器、建筑补强和高压输电等领域,开展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成型、加工、考核验证、工程化制备和应用示范,形成4-5类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规模化应用产品和产业化技术工艺包,打造从基础原料、复合材料到制品构件的碳纤维完整产业链,实现我省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竞争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
研究内容: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成型共性技术(如界面控制,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碳纤维多维预制体制造技术(如二维编织物混编、三维编织物等);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的设计和低成本加工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的合成及调配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成本快速成型制备技术;根据应用需求和具体性能指标,综合考量原材料本征特性、结构适应性、外形契合度、外观可视度、成型工艺先进性、应用系统匹配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全要素,建立完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测试标准,制定成型工艺方案、规范的制备规程,完成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工艺包。
考核指标: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满足服役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完成复合材料设计、成型、加工、考核验证、工程化制备和应用示范,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标准章程,形成4-5类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规模化应用产品,完成产业化技术工艺包开发。
备注:本项目未设置具体技术指标。鼓励省内外研发力量与我省产业单位联合开展相关领域应用研究。项目申报时,需明确研究成果和产品种类,制定相应产业化目标和相应技术考核指标。经专家评审等程序,根据申报项目情况,遴选适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
项目2:石墨烯复合材料共性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项目目标:以石墨烯的应用为导向,围绕石墨烯在电子、热管理、储能、电磁防护、防腐、润滑、摩擦、印刷、增材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表界面调控、均质分散等工程化制备和应用示范,形成4-5类规模化应用产品和产业化技术工艺包,建立从石墨烯的低成本高品质开发到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高端应用的产业雏形。
研究内容:石墨烯复合材料共性技术(如石墨烯的尺寸、粒径、层数控制等);石墨烯复合材料基体的合成及调配技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一体化设计、低成本开发和应用调控技术;根据应用需求综合考量原材料本征特性、石墨烯在基体中的稳定性及与基体的相容性等(表面功能化和掺杂,表、界面控制及分散等);石墨烯复合材料与外围构件的结构适应性、外形契合度、外观可视度、应用系统匹配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全要素;制定石墨烯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方案和制备规程,开发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产业化技术工艺包。
考核指标:突破石墨烯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满足服役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完成复合材料设计、制备、考核验证和应用示范,建立石墨烯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标准章程,形成4-5类石墨烯复合材料规模化应用产品;完成产业化技术工艺包开发。
备注:本项目未设置具体技术指标。鼓励省内外研发力量与我省产业单位联合开展相关领域应用研究。项目申报时,需明确研究成果和产品种类,制定相应产业化目标和相应技术考核指标。经专家评审等程序,根据申报项目情况,遴选适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要求的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7月7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财政局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内容指出,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投资,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全文如下:市
7月7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财政局发布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内容指出,支持新能源发展。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8日消息,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关于修订印发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到,围绕先进新型电池(锂电池、半/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品及关键材料,高效光伏产品、风电整机及关键部件,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孚高科)发布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公告。公告称,威孚高科于2025年6月25日召开了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副总经理的议案》。经公司总经理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通过,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薛亮先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4日,深圳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坪山区落实“双碳”战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鼓励建设资源聚合平台并接入深圳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参与电网调控,开展数字能源服务衍生业务。对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投资主体每年按响应收益的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这对处于发展初期、普遍亏损的氢能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来源:高工氢电事实上,当前众多氢能企业
今年上半年,雄韬股份、氢璞创能、国氢科技、捷氢科技、鲲华科技、协氢新能源、未势能源、玉柴集团、重塑能源、国鸿氢能、明天氢能、锋源氢能、氢沄(河南)新能源等13家燃料电池企业收获“捷报”如下:来源:高工氢电1、雄韬股份1月5日,雄韬山南氢能应用示范产业园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开工建设;4月,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除已上市氢能企业增发募资外,氢能产业链共计超过20家企业获得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减少,具体包括:考克利尔氢能、卡文新能源、云韬氢能、骊能新能源、新工绿氢、未势能源、氢合科技、科安创能、艾氢技术、锦美氢源、镁源动力、天芮科技、青鳐科技、聚智合众、协
6月30日,云南能投曲靖高新区花山氢能综合能源站成功完成氢燃料电池卡车首次氢气充装作业。标志着云南省首座1000kg/天加氢能力的氢能综合能源站实现加氢功能,配售电公司在氢能赛道取得实质突破,为电投公司及能投集团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坚实基础。战略使命与布局意义该项目由配售电公司与云能资本共同组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3日消息,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Lyten向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收购了欧洲最大的储能系统生产工厂NorthvoltDwaESS,目前收购金额并未披露。据了解,DwaESS工厂位于波兰格但斯克,占地25,000平方米,2023年投产,产能6GWh。Lyten宣称将利用该工厂生产其超轻型锂硫电池等产品。3月12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作者:陈英健1吴尚1曹元成2杜宝帅3王振兴1欧阳钟文1汤舜2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引用本文:陈英健,吴尚,曹元成,等.磁场分选在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918-1927.DOI:10.19799/j.cnki.209
近日,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就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年产26000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环评进行公示,标志着项目迎来新进展。项目由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天齐锂业新能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选址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目前,该主要项目为年产3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作者:周洪1,2(),俞海龙3,王丽平4,黄学杰3()单位:1.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引用:周洪,俞海龙,王丽平,等.基于BERTopic主题模型的锂电池前沿监测及主题分析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
正极材料竞争升级,锰、硫技术路线谁能突围?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革。固态电池技术的推进、规模化制造需求的提升,以及终端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不断增长,共同驱动着以锰系、硫系为代表的新型正极材料体系加速成型,传统锂电池正极材料体系迎来重大革新。当前,9系高镍三元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一则报道引起讨论,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固态电池又迎来一轮热度。据统计,2025年以来,
据了解,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1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该研究为发展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的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已于1月1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日,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集团官微宣布,董事长接受了唐唯实(CarlosTavares)辞去其Stellantis集团首席执行官职务的请求,该辞呈立即生效。据悉,唐唯实曾先后在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等多家知名车企任职。2013年,唐唯实在掌管PSA集团期间,主导了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和
近日,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井研县兴元废旧锂电池分解项目”环评获批,标志着项目距离落地更进一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建设年综合利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和镍钴锰酸锂电池产能2万吨。根据计划,项目将内设锂电池破碎生产车间、梯次利用车间、原料库房和检测区。在梯次利用车间设置1条PACK梯次利用
时间:2026年4月23-25日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6号)指导支持: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主办单位: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协办单位:天津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河北省市容环境卫生协会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协会广东省市容环境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盐城市人民政府印发《盐城市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指出,为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盐城市将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探索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规划、碳数据监测、碳预算管理、碳综合评价和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实施重点产
6月24日,伦敦——“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全球领先的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就“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达成高度一致——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同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正从理念迈入系统实践的新阶段”艾伦·
日前,安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安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到2027年底,安阳市“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初显;安阳市固体废物智慧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营,实现五大领域固体废物
废旧电池是一座“城市矿山”。废旧电池通过正规回收处理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对保障动力电池生产原材料供给、降低原矿资源需求、保障动力电池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退役规模的快速增长,相关利好政策已不断落地。就在不久前,广州市工信局发布关于2025年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3日,广东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计划》指出,鼓励整车企业强化V2G车型研发和售后服务,探索“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建设,开展新能源车辆智能有序充电、虚拟电厂、光储充一体化等多模式创
退役锂电池,特别是退役动力锂电池,正在从“环境负担”蜕变为战略资源。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加速发展,退役锂电池这座“城市金矿”,正引发各国在回收网络、技术标准和资源循环利用上的激烈博弈。不过,近日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一个普遍困境:合规企业守规矩却难赚钱,不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19日上午,飞毛腿绿色储能智能制造项目在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区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500亩,由飞毛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建。项目将聚焦电力储能电池箱、电池簇、商用车换电PACK插箱、大型电力集装箱储能预制舱以及工商业储能系统、二轮换电电池PACK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与
近日,为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的进口管理,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公告
北极星储能网在天眼查获悉,6月16日,上海赣锋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宇明,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再生资源销售;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自主展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